夜色漫过江城大学的林荫道,沈知夏抱着《罪案心理学》课本往宿舍走,刚拐过路灯,手机就震得嗡嗡响。一看是林野的号码,她接起时语气里带着点没压下去的吐槽欲:“林警官,怎么这会儿才想起找我?是不是查案查得没头绪,又来蹭我的选修课知识点了?”
“媳妇儿这话就不对了,什么叫蹭?”林野的声音带着点委屈,背景里混着键盘敲击的脆响,“我们锁定嫌疑人了,就是图书馆那个分类管理员陈景明,正想跟你报个喜。”
“喜?我看是没我你还在原地打转吧。”沈知夏翻了翻课本上的标注,语气毫不客气,“一个警察连‘分类杀人心理’都不知道,不会查案还嘴硬,我真好奇警察局招你干啥,难道是招个移动靶子?”
“嘿,你这丫头!”林野急了,声音拔高半分,“我们那时候考警察哪考这个?全凭身手好、敢冲敢拼!真遇上歹徒,你那书本知识能挡刀子?我这一身腱子肉才是硬实力!”
“是是是,林警官身手天下第一。”沈知夏故意拖长调子,随即话锋一转,“但现在是查案,不是街头斗殴。陈景明的职业和性格,刚好对上我老师讲的偏执型分类杀人特征——他对‘秩序’有病态追求,作案时会按自己的逻辑分类处理受害者,以此获得掌控感。”
林野听得认真,刚才的狡辩劲儿立马没了,赶紧追问:“那你说,他为啥偏偏选图书馆藏尸?还按书籍类别分?”
“笨死了。”沈知夏翻了个白眼,“他是图书分类管理员,最熟悉的就是图书馆的分类体系,这对他来说是最‘有秩序’的作案现场。而且这类凶手不会无差别杀人,死者肯定破坏了他的‘秩序’——要么是学术分歧,要么是让他觉得‘混乱’的人和事。”
她顿了顿,补充道:“还有,他作案时穿的灰色风衣,大概率是‘作案标识’,你们搜他住处时重点找这件衣服,说不定能发现纤维残留。另外,他这种人肯定有工作笔记或分类手册,上面的逻辑说不定和尸块藏匿的类别能对上。”
林野边听边在纸上划拉,挂电话前还不忘嘴硬:“知道了知道了,算你厉害。等案子破了,请你吃火锅,就当谢谢你的‘课本指导’。”
“谁稀罕你的火锅?”沈知夏挂了电话,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手指飞快地发了条短信:“记得让法医查纤维,别又忘了!”
专案组的临时办公点就设在江城大学附近的派出所,林野挂了电话就凑到陆沉州身边,把沈知夏的分析一股脑倒了出来,末了还特意强调:“这都是我家小丫头从选修课学的,逻辑贼清晰,比我翻案卷管用多了。”
他话音刚落,就见陆沉州抬了抬眼,手里捏着一张打印纸:“刚收到李默转发的论文摘要,陈景明发表过《图书分类与社会秩序构建》,核心观点和你说的‘病态秩序感’完全吻合。”
“哟,陆队你都知道了?”林野摸了摸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
苏晴放下手里的笔录本,笑着调侃:“林野,你这女朋友可比你会查案啊,我们忙活一下午,不如人家一堂选修课学得透彻。”
“就是,”赵刚靠在椅背上,喝了口热茶,“要不你跟陆队申请下,把你女朋友请来当顾问得了,比你这光有身手没脑子的强多了。”
周锐站在一旁整理装备,一米八五的个头杵在那,嘴角弯起时露出颗小虎牙,反差得很:“我觉得可行,下次查案直接让林野带女朋友来,我们省不少事儿。”
“你们这是嫉妒!”林野急得摆手,“她就是理论知识扎实,真到现场勘查、抓歹徒,还得靠我!再说了,她一个学生,哪有空当顾问?”
“人家理论能帮我们找方向,总比你瞎忙活强。”李默推了推黑框眼镜,指尖还在键盘上敲着,“我刚核对了尸块藏匿的书籍类别,哲学对应头部、经济学对应左臂……刚好和陈景明论文里‘社会属性分类’的逻辑一致,沈小姐说的没错,这就是他的‘秩序标记’。”
陆沉州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有用的就是好办法。苏晴,重点查陈景明近三年的学术对手和冲突对象,尤其是女性;周锐,带人手去搜他的住处和办公室,优先找灰色风衣、工作笔记和分类手册;李默,扩大DNA比对范围,重点关联陈景明的社会关系。”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
林野看着大家各司其职,心里有点不服气,却又不得不承认沈知夏的分析确实戳中了要害。他掏出手机,给沈知夏发了条消息:“他们都夸你厉害,还说让你当顾问呢。不过你放心,我已经替你拒绝了,毕竟查案的苦活儿累活儿,还是得我来。”
没过多久,沈知夏的回复就来了:“谁要当你们顾问?我是怕你查案查到明年都没结果,耽误我吃火锅。赶紧干活,查不出真相,火锅就别想了!”
林野看着短信,忍不住笑了,把手机揣回口袋,抄起外套就往外走:“我跟周锐去搜查,保证把陈景明的老巢翻个底朝天!”
周锐回头看他一眼,调侃道:“别到时候又得打电话问你女朋友,该找什么线索。”
“不可能!”林野梗着脖子反驳,脚步却没停——心里却悄悄打了个底,真要是找不到头绪,好像问问小丫头也不丢人。
此刻的出租屋里,陈景明正坐在书桌前,指尖抚过一本泛黄的分类手册。手册上密密麻麻记着他的“秩序准则”,其中一页被红笔圈出:“混乱者,当以分类正其位。”他抬头看向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籍,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弧度,完全没意识到,警方已经循着他最引以为傲的“秩序”,一步步逼近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