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大学教职工宿舍区,老式居民楼的楼道里飘着淡淡的油烟味。周锐带着两名警员走在前面,林野跟在后面,手里捏着陈景明的资料复印件,眉头拧得能夹死蚊子。
“302室,就是这儿。”周锐停下脚步,抬手敲了敲防盗门。敲门声在寂静的楼道里回响,半天没等来回应。他又加重力道敲了敲,门内依旧毫无动静。
“没人?”林野侧耳听了听,“李默说他昨晚没去单位,也没离开市区,按理说应该在家。”
周锐掏出备用钥匙——这是从学校后勤处借来的,插入锁孔轻轻转动。“咔哒”一声,门开了。一股混杂着旧书霉味和消毒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里拉着厚重的窗帘,光线昏暗得有些压抑。
“注意保护现场。”周锐低声提醒,率先走了进去。林野紧随其后,随手按下了墙上的电灯开关。
客厅不大,靠墙摆着一排顶天立地的书架,上面的书籍按学科分类码得整整齐齐,连书脊的朝向都完全一致,透着一种近乎病态的规整。书架前是一张老旧的书桌,桌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几本分类手册,还有一叠厚厚的学术期刊。
“这 guy 是把图书馆搬回家了?”林野咂舌,伸手想去碰桌上的手册,被周锐一把拦住。
“别乱碰,等技术组来提取指纹。”周锐的目光扫过房间,“分头搜查,注意找灰色风衣和可疑物品。”
林野撇撇嘴,转身走向卧室。卧室的布局同样简洁到刻板,床铺整理得没有一丝褶皱,衣柜门敞开着,衣服按季节、颜色分类悬挂,连袜子都成对摆放在抽屉里。他翻了半天,没找到那件灰色风衣,却在衣柜角落发现了一个上锁的纸箱。
“周锐,这儿有个箱子,锁着的。”
周锐闻声赶来,看了眼纸箱的尺寸,示意警员找工具撬锁。很快,箱子被打开,里面没有凶器,也没有可疑衣物,只有一沓沓装订整齐的投诉信——都是陈景明写给学校的,内容五花八门,从“学生放错书籍”到“同事占用图书馆打印机”,甚至还有“校园里的猫破坏绿化秩序”,字里行间都透着极端的偏执。
“这人怕不是有强迫症加被害妄想症?”林野翻了翻投诉信,“就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能杀人?”
这时,李默带着技术组赶到了。黑框眼镜后的眼睛快速扫视房间,直奔书桌前的笔记本电脑。“我先查电脑,看看有没有作案痕迹。”他坐下后立刻开机,指尖在键盘上翻飞,屏幕上的代码飞速滚动。
周锐则带着人搜查厨房和卫生间,结果同样一无所获。“没有灰色风衣,没有分尸工具,也没有血迹残留。”他走到客厅,眉头紧锁,“难道我们判断错了?”
“不可能啊。”林野急了,“知夏说了,他的分类逻辑和作案手法完全对上了,怎么会没线索?”
“沈小姐的理论没问题,但理论得结合实际。”周锐看了他一眼,“或许他把作案工具和衣物处理掉了。”
李默这时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电脑里没找到直接证据。他的浏览记录全是学术论文和图书分类相关内容,邮件往来也都是工作事宜,没有异常。不过……”他顿了顿,“我发现他近三年来,一直在匿名举报一位名叫张岚的女教授,说她学术造假、侵占他人研究成果。”
“张岚?”苏晴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刚带着走访记录赶过来,“我刚才走访陈景明的同事,也听到了这个名字。张岚是学校社科系的教授,主攻社会学理论,和陈景明在学术上有过多次争执,两人关系一直很僵。”
林野眼睛一亮:“这不就对上了?死者会不会是张岚?”
“已经让法医比对了。”苏晴摇摇头,语气凝重,“江叙那边传来消息,尸块的DNA和张岚的样本不匹配。而且张岚今天一早就来学校上课了,人活得好好的。”
“不是她?”林野的兴奋劲儿瞬间泄了一半,“那死者是谁?陈景明除了张岚,还有别的仇家吗?”
苏晴翻开笔记本:“我问了他的同事、邻居,还有以前的同学,都说陈景明性格孤僻,没什么朋友,也没和谁结过深仇大恨。除了学术上和张岚有分歧,平时连口角都很少发生。”
李默补充道:“我查了他的社会关系网,很简单,父母早逝,没结婚,没子女,亲戚也都断了联系。平时除了上班,就是待在家里,几乎没有社交活动。”
林野挠了挠头,有点懵:“这就奇了怪了。他要是没仇家,那杀的是谁?总不能是无差别杀人吧?”
“无差别杀人也不是没可能。”周锐走到书架前,看着那些码得整整齐齐的书,“如果他真的对‘秩序’有病态追求,可能会把任何他觉得‘破坏秩序’的人当成目标,哪怕只是陌生人。”
“可他为什么要藏在图书馆?还按书籍分类藏尸?”林野不解,“要是无差别杀人,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吧?”
“这正是关键。”苏晴叹了口气,“现在死者身份不明,陈景明又没有明确的作案动机,我们的排查陷入僵局了。”
大家一时都沉默了。房间里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汽车鸣笛声,还有李默敲击键盘的声音。林野走到书桌前,拿起一本陈景明的分类手册翻看起来,里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工整得像打印的,每一条“秩序准则”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连“书籍摆放倾斜角度不得超过5度”这种细节都写了进去。
“这 guy 也太极端了。”林野忍不住吐槽,“照他这标准,我这辈子都达不到‘有秩序’的要求。”
就在这时,李默突然“咦”了一声:“我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陈景明的银行账户里,每个月都会有一笔固定的小额汇款,来源不明。而且这笔汇款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最近几个月金额还涨了。”
“小额汇款?”周锐凑过去看电脑屏幕,“收款方是谁?”
“没有明确的收款方信息,是匿名汇款。”李默皱着眉,“我试着追踪汇款源头,发现是从多个不同的IP地址发出的,都是临时注册的虚拟账户,很难查到真实身份。”
林野凑过来:“会不会是有人给他钱,让他做什么事?比如……杀人?”
“可能性不大。”苏晴摇摇头,“无差别杀人很难受人指使,而且陈景明这种偏执型人格,也不太可能听别人的指挥。”
“那这笔钱是怎么回事?”林野摸不着头脑,“总不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吧?”
周锐沉吟道:“先不管这笔钱,重点还是找死者身份和作案证据。李默,继续深挖陈景明的通讯记录,尤其是匿名汇款的时间段,看看有没有异常联系。苏晴,扩大走访范围,问问学校里有没有失踪人员,或者近期没上班、没上课的女性。林野,跟我去图书馆再看看,说不定还有遗漏的线索。”
“好。”林野应了一声,跟着周锐往外走。走出居民楼,阳光刺眼得让他眯了眯眼。他掏出手机,想给沈知夏打个电话问问,又觉得有点没面子——之前还嘴硬说不用问,结果现在又卡住了。
犹豫了半天,他还是把手机揣了回去。“走,再去图书馆看看。我就不信了,找不到线索!”
重回图书馆西侧书架区,警戒线还没撤,几名警员在原地值守。周锐走到之前藏尸的书架前,仔细观察着书架的结构和书籍的摆放。林野则在周围踱步,目光扫过地面、墙角,希望能发现点什么。
“奇怪,这里的监控为什么偏偏是盲区?”林野突然问道。
值守的警员回答:“之前图书馆装修,这里的监控设备坏了,一直没来得及修。”
“这么巧?”林野皱起眉,“会不会是陈景明故意弄坏的?”
“有这个可能。”周锐点点头,“他熟悉图书馆的环境,知道哪里是监控盲区。但就算是他弄坏的,也不能直接证明他杀人。”
两人在书架区排查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没找到新的线索。林野有些烦躁,靠在书架上叹气:“这案子真是邪门了,死者身份不明,凶手没动机没证据,难道真要成悬案了?”
周锐没说话,目光落在那些被尸块污染后,已经被封存起来的书籍上。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转身对警员说:“把这些封存的书籍都带回技术队,仔细检查每一本书的书页、书脊,看看有没有残留的指纹、纤维,或者其他痕迹。”
“明白!”
林野看着被搬走的书籍,疑惑道:“这些书之前不是查过了吗?还能查出什么?”
“之前只查了尸块周围的书籍,现在要全面检查。”周锐语气坚定,“陈景明对这些书的‘秩序’极其看重,他藏尸时,说不定会在其他书籍上留下痕迹——比如手指划过的印记,或者不小心蹭到的纤维。”
就在这时,苏晴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带着一丝焦急:“周锐、林野,不好了!我们排查了学校所有失踪人员,都没有符合死者特征的。而且,江叙那边有了新发现,死者的DNA在全国失踪人口库里也没有匹配信息,她可能不是江城本地人,甚至可能是临时来江城的。”
林野心里一沉:“不是本地人?临时来的?那怎么查?”
如果死者是临时来江城的,没有社交关系,没有身份信息,那排查工作无疑会难上加难。而陈景明又没有明确的作案动机,这起看似有规律的分类杀人案,难道真的是一起毫无征兆的无差别作案?
周锐挂了电话,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看来我们之前的思路可能有问题。”他看着林野,“或许,沈小姐的‘分类杀人心理’是对的,但凶手的目标,并不是他认识的人。”
林野愣住了。如果是无差别杀人,那陈景明为什么要选择图书馆?为什么要按书籍分类藏尸?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他掏出手机,毫不犹豫地拨通了沈知夏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