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军事战争小说 > BattleBrook地面之役
本书标签: 军事战争  机甲  架空世界   

地球联合指挥部绝密档案

BattleBrook地面之役

档案编号:GUC-2053-BR-001

档案名称:布鲁克帝国“木卫”系列机甲及关联装备战力分析报告

保密级别:绝密(仅限指挥部战略层、战区指挥官查阅)

更新时间:2053年1月18日(基于科西嘉岛战役战场数据补充)

备注:数据来源于战场残骸解析、战俘审讯及卫星侦察,部分参数为推测值;布鲁克机甲核心技术源自前木星文明遗迹,当前破解进度仅37%,其潜在战力未完全释放。

一、“木卫一”型通用作战机甲(代号:Luna-1)

1. 基础参数

- 身高:12.8米(战场实测值,误差±0.3米)

- 体重:87吨(含基础武装,不含额外弹药)

- 动力系统:前木星文明“微型反物质湮灭核心”(未完全破解),辅助能源为氢燃料电池;续航能力72小时(满负荷作战),低功耗巡逻模式下可延长至120小时。

- 装甲防护:外层为“木星合金”(暂命名,硬度约为地联钛合金的3.2倍),内层配备电磁护盾(防御上限12MJ,可抵御地联RPG-7M6火箭筒直射3次);弱点为膝关节能量板(厚度仅8mm,需12.7mm穿甲燃烧弹连续命中5发可击穿)。

2. 武装配置

- 主武器:肩部双联装“脉冲炮”(口径30mm,射速600发/分钟,有效射程5公里,可切换“防空模式”,对空锁定范围5公里内低空目标)。

- 副武器:右臂内置“高频震动刀”(长度1.5米,可切割地联Engred-2机甲外层装甲),腰部挂载2枚“反装甲高爆弹”(杀伤半径15米)。

- 探测系统:多光谱探测器(探测范围8公里,可穿透3米厚混凝土,但易受强电磁干扰)。

3. 战术定位与战场表现

- 定位:通用作战单元,兼顾地面攻坚与低空防空,常用于据点驻守、巡逻清剿(第一次布鲁克战争中均为一线主力)。

- 缺陷:机动性较弱(最大行进速度40km/h),电磁护盾启动时会短暂屏蔽自身雷达,易被地联“电磁干扰+伏击”战术克制(参考约克郡战役战损案例)。

二、“木卫二”型重型攻坚机甲(代号:Luna-2)

1. 基础参数

- 身高:15.2米(海城战役残骸实测,为当前布鲁克现役最高机甲)

- 体重:145吨(含重型装甲与粒子炮,作战全重)

- 动力系统:升级款“反物质湮灭核心”(输出功率为木卫一的1.8倍),辅助能源为氦-3聚变反应堆;续航能力48小时(满负荷作战),需依托轨道补给舰补充反物质燃料。

- 装甲防护:外层“木星合金+复合陶瓷夹层”(厚度250mm,可抵御地联155mm榴弹炮直射),内层“双层电磁护盾”(防御上限35MJ,可硬抗Engred-2B重火力机甲粒子炮2发);弱点为驾驶舱观察窗(采用超硬玻璃,需地联“精确制导导弹”直接命中方可击穿)。

2. 武装配置

- 主武器:肩部单管“粒子炮”(口径120mm,能量输出50MJ,有效射程8公里,一击可熔穿地联驱逐舰甲板)。

- 副武器:双臂“多联装火箭巢”(每臂12枚反工事火箭弹,射程3公里),腿部内置“地雷布放系统”(可携带20枚智能反机甲地雷)。

- 探测系统:“木星遗迹级”相控阵雷达(探测范围15公里,抗干扰能力强,仅强电磁脉冲可短暂瘫痪)。

3. 战术定位与战场表现

- 定位:重型攻坚主力,用于摧毁地联坚固据点、战舰拦截(马德里战役中摧毁地联“巴黎”号驱逐舰,科西嘉岛战役中承担深层工事突破任务)。

- 缺陷:体积庞大导致机动性差(最大行进速度25km/h),反物质核心启动时会产生明显重力场波纹,易被地联卫星提前侦测(塞班岛战役中被“雅加达”号航母群主炮覆盖击伤案例)。

三、“木卫三”型先进协同机甲(代号:Luna-3)

1. 基础参数(科西嘉岛战役首现,数据为战场侦察推测值)

- 身高:13.5米(视觉比对估算)

- 体重:98吨(含协同作战模块)

- 动力系统:“木星文明第三代反物质核心”(破解进度<10%,输出功率未知,推测为木卫二的1.2倍),辅助能源为“高效太阳能板”(可在光照环境下补充15%能耗);续航能力暂无法测定,战场观察无明显能源短板。

- 装甲防护:“自适应木星合金”(可根据攻击类型调整硬度,抗穿甲弹能力为木卫一的1.5倍),电磁护盾升级为“主动防御型”(可预判攻击轨迹,提前拦截低速弹药,如火箭弹、手榴弹)。

2. 武装配置

- 主武器:肩部“可调功率激光炮”(低功率模式用于精确打击,高功率模式可熔穿100mm厚钢板,有效射程6公里,科西嘉岛战役中曾击穿地联5米厚混凝土工事)。

- 副武器:右臂“电磁脉冲枪”(射程2公里,可瘫痪地联电子设备,含机甲火控系统),左臂“协同作战接口”(可与Ant Colony无人系统实时数据共享,指挥无人兵器战术行动)。

- 探测系统:“木星遗迹级量子雷达”(探测范围20公里,抗干扰能力极强,可穿透10米厚岩层,地联当前电磁干扰手段无效)。

3. 战术定位与战场表现

- 定位:协同作战核心,兼顾独立攻坚与无人系统指挥(科西嘉岛战役中,1台木卫三可同时指挥30只Ant Colony无人兵器,实现“机甲+无人蜂群”立体打击)。

- 潜在威胁:具备“战场数据链共享”能力,多台木卫三可形成“战术网络”,推测其后续会用于大规模战役集群作战,当前地联无有效克制手段。

四、关联装备:Ant Colony蚁群无人作战系统

1. 基础参数

- 单体尺寸:长30cm、宽15cm、高10cm(蚂蚁形态,便于狭窄地形渗透)

- 单体重量:2.5kg(含微型武器与传感器)

- 动力系统:微型锂电池(续航8小时,可通过木卫三机甲充电)

- 控制方式:以“存储仓智能中枢”为核心,接收木卫三机甲指令,实现集群战术行动(如诱爆、包围、区域封锁)。

2. 武装与功能

- 武装:微型激光枪(射程50米,可击穿地联单兵防弹衣)、微型高爆弹(杀伤半径1.5米,用于破坏小型工事)。

- 功能:热能探测(可识别50米内人员活动)、震动传感器(可检测地下通道、掩体内部结构),科西嘉岛战役中曾通过地联地下侧洞渗透,造成地联17人伤亡。

五、核心结论与应对建议

1. 核心威胁:布鲁克“木卫”系列机甲依赖前木星文明技术,当前战力已远超地联现役装备,且其科技破解进度缓慢,后续可能出现更先进机型(如推测中的“木卫四”),需优先加快木星文明遗迹研究,突破反物质核心、自适应装甲等关键技术。

2. 战术应对:针对木卫一、木卫二的电磁护盾弱点,可扩大“强电磁干扰器”列装范围;针对木卫三的量子雷达,需研发“量子隐身材料”,降低地联部队被侦测概率;针对Ant Colony无人系统,可部署“声波干扰器”(实测2000Hz声波可瘫痪其控制系统)。

3. 情报优先级:后续战役需优先捕获木卫三机甲残骸及Ant Colony智能中枢,以推进科技破解;密切监控布鲁克轨道补给舰动向,切断其反物质燃料供应,可能成为削弱机甲战力的关键突破口。

档案签署:地球联合指挥部战略情报部

存档地点:地联总部地下100米绝密数据库

查阅权限:仅各战区总司令、战略情报部部长可申请调阅

上一章 第十章 科西嘉岛的余晖 BattleBrook地面之役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一章 太平洋的铁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