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军事战争小说 > BattleBrook地面之役
本书标签: 军事战争  机甲  架空世界   

日光城下的钢铁

BattleBrook地面之役

2053年1月18日,正午。藏区东部的荒原上,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陈轩铭和他的队伍身上。经过两天的休整与护送,他们终于抵达了距离日光城仅十几公里的区域。眼前的景象与想象中截然不同——没有森严的防线,没有密集的军营,只有一座在雪山脚下静静矗立的城市,街道上甚至能看到零星的平民往来,若不是胸前的地联标识,几乎让人忘记这是战火纷飞年代里的亚洲战区核心。

“将军,前面就是日光城的外围暗道口了。”许升宁操控着Engred-3试验型机甲走在最前面,机甲的探照灯扫过一处看似普通的山坡,“入口伪装成了山体裂缝,里面有三道防爆门和生物识别系统,只有地联核心人员才能进入。”

陈轩铭拄着一根新削的木杖,金属义肢踩在碎石路上,发出沉稳的声响。他抬头望向日光城的方向,城市轮廓在雪山的映衬下格外清晰,屋顶的经幡在风中飘动,一派祥和的景象下,藏着地球抵抗力量的重要枢纽。“难怪敌人一直找不到这里,这样的伪装,确实天衣无缝。”

许升宁按下机甲手臂上的通讯器,一段加密信号发送出去后,山坡上的“裂缝”突然缓缓移动——厚重的合金门沿着山体内部的轨道滑开,露出一个宽约十米、高八米的入口,入口两侧的红外探测仪和重机枪阵地悄然升起,枪口对准外侧,时刻警惕着可能的威胁。

“身份验证通过,欢迎抵达亚洲战区总部‘雪域枢纽’。”入口处传来电子合成音,随后一道蓝色的扫描光束扫过众人,确认无误后,内部的照明系统次第亮起,照亮了一条向下延伸的宽阔通道。

走进通道,众人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通道两侧是加固过的花岗岩墙壁,每隔五十米就有一个应急照明点和消防栓,顶部悬挂着通风管道和通讯线缆,地面铺着防滑钢板,画着清晰的引导线。通道内不时有穿着迷彩服的士兵和科研人员匆匆走过,有的推着装满设备的推车,有的拿着战术平板低声交谈,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专注与坚定。

“这条主通道深达300米,连接着地下基地的五大核心区域。”许升宁的声音从机甲扬声器里传来,“我们现在要去的是指挥区,战区司令和参谋团队都在那里等你们。”

沿着通道走了大约十分钟,众人来到一道厚重的合金门前。门上印着地联的蓝白星旗标识,旁边的生物识别终端闪烁着绿光。许升宁上前进行验证,视网膜扫描、指纹识别、声纹确认,三道程序完成后,合金门缓缓打开,里面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大厅。

大厅中央矗立着一个直径五十米的全息沙盘,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全球战场的态势——红色的光点代表布鲁克帝国的占领区和兵力部署,蓝色的光点则是地联的防御阵地和残余据点,其中喜马拉雅山脉附近的蓝色光点最为密集,那是地联战略指挥部总部“昆仑巢”的所在地。沙盘周围环绕着一百多个控制台,工作人员正盯着屏幕,快速处理着各地传来的战报和数据,键盘敲击声和通讯器里的指令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紧张而有序的氛围。

“陈轩铭将军,欢迎来到雪域枢纽。”一位身着将军服的中年男人快步迎上来,肩章上的三颗金星格外醒目,他是亚洲战区司令赵卫国,“我代表战区全体人员,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们从东京突围,历经千难万险来到这里,是真正的勇士。”

陈轩铭立正敬礼:“赵司令,幸不辱命,我们带着平民和残余部队,安全抵达。”

赵卫国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扫过队伍里的每一个人:“一路辛苦你们了。我已经让人准备好了休整区和补给,你们先好好休息,之后会进行统一整编。”

接下来的两天,众人开始了在地下基地的生活与整编。基地的设施远比想象中完善,五大核心区域分工明确:

指挥区是整个基地的大脑,除了中央的全息沙盘,还设有数十个独立的指挥室,配备了最先进的量子加密通讯系统和全球态势感知终端,能实时接收“昆仑巢”的指令,并向各地的抵抗部队下达作战命令,延迟不超过0.3秒。

作战区占据了基地的三分之一面积,里面停放着数百台机甲,既有经过改装的Engred-1和Engred-2,也有少量和许升宁同款的Engred-3试验型。机甲维护区里,工程师们正在忙碌地检修、改装装备,武器库里整齐地堆放着各种弹药、枪械和战术装备,从12.7mm穿甲弹到30mm脉冲炮炮弹,应有尽有。训练场内,士兵们正在进行体能训练和战术演练,有的在模拟城市废墟中进行巷战训练,有的在机甲模拟器上熟悉Engred-3的操作,呐喊声和武器的模拟射击声此起彼伏。

生活区则为基地人员提供了充足的保障,设有宿舍、食堂、医疗站、图书馆和休闲区。宿舍里配备了保暖的床铺和个人储物柜,食堂每天提供热气腾腾的饭菜和充足的饮用水,医疗站里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处理各种战伤和疾病。陈轩铭的金属义肢在医疗站进行了检修和调试,工程师们为他更换了磨损的零件,让他的行动更加灵活。

科研区是基地的技术核心,这里汇聚了来自亚洲各地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分为多个研究小组,有的专注于破解布鲁克帝国的科技,有的在改进地联的武器装备,有的在研发新型机甲和战机。实验室里,各种精密的仪器正在运转,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数据和图表,科研人员们废寝忘食地工作,试图尽快缩小与布鲁克帝国的科技代差。

物资储备区位于基地的最深处,深达500米,采用了多层防护结构,能抵御核爆炸和轨道炮的攻击。储备区里储存了足够基地五万人使用三年的粮食、饮用水和药品,还有大量的燃油、电力和各种战略物资,货架上整齐地堆放着压缩饼干、脱水蔬菜、罐头食品和急救药品,旁边的仓库里停放着数十辆机动通信车、装甲车和直升机,随时准备投入使用。

整编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经历,赵卫国为他们分配了相应的工作:陈轩铭凭借丰富的指挥经验,被任命为机甲部队副总指挥,协助制定作战计划;今野广城因为熟悉机甲操作和实战经验丰富,被分配到机甲训练部,负责培训新的机甲驾驶员;马库斯和汉斯则加入了作战部队,成为机动步兵小队的骨干;几名平民中,有医护经验的被安排到医疗站工作,有机械维修技能的则加入了装备维护队,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战争做准备的工作中。

期间,陈轩铭参加了一次战区高层会议。会议上,赵卫国传达了地联战略指挥部总司令和库克维拉主席在几个星期前发布的基本战略走向:“当前,布鲁克帝国的兵力仍占据优势,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重点集合防御,整合各地的抵抗力量,加固各个据点的防御工事,储备足够的战略物资。待我们的实力足够强大,科技差距进一步缩小后,再由集合据点向外进行逐步且精确的统一行动,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步收复失地。”

会议室里的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陈轩铭看着全息沙盘上密密麻麻的红色光点,心里清楚,这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战争,但只要他们坚持下去,团结一心,就一定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接下来的几天,基地里的所有人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工程师们加班加点地改装机甲和武器,士兵们刻苦训练,科研人员们潜心研究,后勤人员们则保障着基地的正常运转,每个人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击败布鲁克帝国,夺回地球的和平。

1月19日深夜,基地的通讯区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正在指挥区研究作战计划的陈轩铭和赵卫国立刻赶了过去,只见通讯人员正紧张地操作着对流层散射通讯系统,屏幕上满是杂乱的信号和代码。

“怎么回事?”赵卫国问道。

通讯组长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司令,我们收到了一组来自全球对流层散射通讯网络的加密信号,信号强度很弱,而且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看起来像是地联总部舰队发来的。”

“立刻组织人手进行解密和接收!”赵卫国下令,“这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情报。”

通讯人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调整通讯设备的参数,有的快速敲击键盘进行解密运算,有的则记录着接收到的零星数据。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屏幕上的信号逐渐清晰,代码被一点点破解。

直到1月20日清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连续工作,通讯人员终于成功解密了这组信号。当信号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时,通讯区里所有人都愣住了,随后爆发出一阵震天动地的欢呼:

“地联总部舰队捷报!第六轨道骑士凯文公爵,在莫桑比克决战中被我军击败,已确认击毙!”

这个消息像一道惊雷,迅速传遍了整个地下基地。正在训练的士兵们停下了动作,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欢呼雀跃;正在检修机甲的工程师们放下了手中的工具,互相拥抱庆祝;正在研究数据的科研人员们也走出了实验室,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

陈轩铭站在指挥区的全息沙盘前,看着莫桑比克所在的位置,眼眶湿润。他想起了在东京牺牲的战友,想起了徒步穿越雪域时的艰辛,想起了所有为抵抗布鲁克帝国而付出生命的人们。这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胜利,更是对所有抵抗者的鼓舞,证明了布鲁克帝国并非不可战胜。

赵卫国走到陈轩铭身边,脸上满是激动:“将军,这是开战以来,我们击毙的第一位轨道骑士!这说明我们的战略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能彻底击败布鲁克帝国!”

陈轩铭点点头,目光坚定:“没错!凯文公爵的死,会让敌人遭受沉重的打击,也会让全球的抵抗力量看到希望。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加快备战步伐,为下一次反击做好准备!”

基地里的欢腾声持续了很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和坚定的信念。阳光透过基地的通风口,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也照亮了全息沙盘上那片代表着希望的蓝色区域。

莫桑比克的大捷,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每个抵抗者的心中。他们知道,战争还远未结束,更大的挑战还在等待着他们,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一步步走向胜利,重新夺回属于地球的和平与自由。而日光城下的这座钢铁堡垒,将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支撑着他们在抵抗侵略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上一章 雪域曙光 BattleBrook地面之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