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阳光的重生
本书标签: 现代  现代  重生 

番外:陆淮舟·月辉逐影

阳光的重生

篮球赛结束的哨声响起,汗水沿着额角滑落,带着运动后的灼热。耳边是震耳欲聋的欢呼,人群像潮水般涌来。队友兴奋地拍打着我的肩膀,庆祝这场艰难的胜利。我习惯性地扬起嘴角,接受着众人的祝贺,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场边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角落。

她不在那里。

林晚。

那个曾经只要我出现在球场,目光就必然如影随形的女孩。她的位置,此刻空着,被其他兴奋的面孔占据。一种极其细微的、近乎本能的不适感,像一根极细的针,在心尖上轻轻刺了一下,转瞬即逝,却留下了难以言喻的空白。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颗总是围绕着我旋转的、沉默而固执的小行星,悄然偏离了轨道。

似乎就是从这个高三开始的。她剪短了头发,露出了光洁的额头和那双总是低垂的眼睛。当她偶尔抬起眼时,里面不再是闪烁的怯懦和狂热,而是一种……沉静的、类似于解题时的专注光芒。她不再出现在任何有我参加的课外活动场地,不再偷偷往我书桌里塞那些带着稚拙关心字句的纸条,甚至在我偶尔因为班务不得不与她说话时,她的回应也变成了简洁、客气、带着明确距离感的“好的”、“知道了”、“谢谢”。

起初,我并未在意。我的世界充斥着竞赛、学业和家族企业隐约传来的、令人不安的消息。林晚的转变,不过是众多无关紧要变化中的一隅。一个仰望者的离开,于星辰而言,何须挂齿?

直到那次楼梯口的偶遇。我几乎是下意识地叫住了她。她回头,眼神平静无波,像看一个普通的、甚至有些碍事的同学。那句“你现在连装都不愿意装一下了吗?”脱口而出,带着我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被冒犯般的质问。她回答了什么?哦,她说“没有意义了”。

没有意义了。

多么轻描淡写,却又斩钉截铁的五个字。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我以为坚不可摧的湖面下,激起了隐秘而持久的涟漪。她凭什么?凭什么在固执地注视了我那么久之后,如此轻易地、彻底地抽身而去?仿佛过往的一切,于她而言,真的只是一场可以随时醒来的、毫无意义的梦。

这种情绪很陌生,类似于……某种所有物被擅自挪动的不悦。我将其归因于习惯被打破的短暂不适。

真正让我开始将目光投向她的,是苏晴的变化。

苏晴,美丽的、优秀的、被众多目光追逐的校花。她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以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不再是含蓄的、带着羞涩的远观,而是积极的、带着某种……策略性的接近。

她在物理竞赛小组里提出了新颖的解题思路,虽然稍显稚嫩,但角度刁钻;她在图书馆“偶遇”时,摊开的是我正在啃的英文原版《时间简史》;她在我生日时送的贺卡上,写着一句恰到好处、引发思考的尼采语录。

这一切,都太不“苏晴”了。或者说,太像某个人的手笔。

林晚。

我注意到,苏晴和林晚的关系变得密切。她们经常在一起学习,低声讨论。而林晚的成绩,尤其是理科,正以惊人的速度攀升。那个曾经在物理课上连基础公式都应用得磕磕绊绊的女孩,如今在小组讨论中,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苏晴思路的漏洞,条理清晰,语气冷静。

一种荒谬又清晰的预感浮上心头:苏晴背后的“军师”,是林晚。

为什么?如果林晚真的如她所说“没有意义了”,为何要帮助苏晴来接近我?是欲擒故纵的新把戏?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意义”?

我开始有意无意地观察她。在物理小组,我点名问她看法,她从容应答,逻辑严密,眼神坦荡,没有丝毫躲闪。在那次实验室的单独对峙中,我直接问出传言真假,她不仅没有慌乱,反而用一连串犀利的反问,将问题抛回给我,站在“同学互助”的道德高地上,显得我如此狭隘可笑。

她变了,变得彻底,变得陌生,变得……令人无法忽视。

像一团迷雾,笼罩在原本清晰的世界边缘。我讨厌这种失控感,讨厌有事情超出我的理解和预料。尤其是,这件事还与我有关。

篮球赛送水风波,更像是一场拙劣的戏剧。陈雨菲的咄咄逼人,苏晴的窘迫勇敢,都在意料之中。我用自己的方式冷淡地拒绝了所有示好,这本该是常态。

但我的目光,却不受控制地穿越人群,落在了那个始终静坐台下的身影上。林晚。她平静地看着这一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在观看一场与己无关的演出。甚至在苏晴挫败地回到她身边时,她也没有出言安慰,而是……在分析战术?

那一刻,一种莫名的烦躁攫住了我。她到底在想什么?她帮助苏晴,却又如此冷静地旁观苏晴的挫败?她究竟是以何种心态,在幕后操控着这一切?

家里的压力越来越大。父亲眉宇间的愁容日渐深刻,电话里的争吵声即使在书房外也隐约可闻。“破产”的流言像瘟疫一样在特定圈子里蔓延。骄傲如我,无法接受这种从天之骄子到可能“负资产”的坠落。我将所有情绪压抑在冰冷的外表下,更加疯狂地投入学习,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我自身的价值,与那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割裂。

然而,冰面之下,裂痕已在蔓延。直到陈雨菲在楼梯口,当着所有人的面,将那层遮羞布狠狠撕开。

屈辱、愤怒、无力感……像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我。我看着陈雨菲恶毒的嘴脸,看着周围或同情或好奇或幸灾乐祸的目光,拳头紧握,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世界的颜色在那一刻褪去,只剩下冰冷的灰白。

然后,我听到了苏晴的声音,那么尖锐,又那么勇敢。她挡在我面前,像一只护崽的母狮,对着陈雨菲咆哮。她的维护,像一道微弱却真实的光,刺破了冰冷的灰暗。

紧接着,是林晚的声音。冷静,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她没有加入争吵,而是直接点出了校规和前途,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瞬间瓦解了陈雨菲的气焰。她驱散围观的同学,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掌控局面的力量。

我看着她,看着那个曾经连与我对视都不敢的女孩,此刻却像一座沉稳的山,轻易地平息了一场因我而起的风波。震惊、感激、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我心中翻涌。

她为什么要站出来?为了苏晴?还是……也有那么一丝,是为了我?

旧操场的那一夜,是我十七年人生中最狼狈、最脆弱的时刻。家庭的重压、外界的嘲讽、对未来的迷茫……所有情绪堆积到顶点,我终于无法承受,选择了逃离。像个懦夫一样,躲在无人可见的角落,任由绝望将自己吞噬。

我没想到她会找到我。

更没想到,她什么也没问,只是静静地坐在我身边,陪我看着同一轮月亮。

当她开口时,没有安慰,没有同情,甚至没有提及刚刚发生的不快。她谈论的是P大的月亮,是未名湖,是广阔的世界和未知的可能。她说,真正的强者,是倒下后能一次次站起来的人。她说,画笔握在自己手里。

她的声音很平静,像月光一样,清冷地流淌进我几乎冻结的心脏。她没有像苏晴那样给予温暖的拥抱和直白的支持,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点醒了我最本质的东西——我的价值,在于我自身,而非外物。

那一刻,盘踞在我心中许久的、关于她动机的疑团,似乎有了答案。她帮助苏晴,或许真的如她所说,是希望苏晴变得更好,发现自己的价值。她此刻对我说的这番话,也并非出于私心,而是一种……对同行者基本的尊重和惜才?

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感冲刷着我。我一直纠结于她“为何改变”、“为何帮助苏晴”,却从未真正看清过,改变之后的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她冷静、理智、独立、强大,有着不逊于任何人的头脑和一颗……或许比我想象中更柔软的心。

那句“谢谢”轻得几乎听不见,却是我当时唯一能表达的全部。

“P大见。”我说。那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承诺,一个对自己的承诺,也是……一个对她发出的、微弱的信号。我想让她看到,我不会就此倒下。我想……站在能与她平等对视的高度。

高考结束后的暑假,是漫长等待后松弛下来的时光。分数出来,状元的光环再次笼罩了我,但这一次,我的心境已然不同。这份荣耀,洗刷了部分因家世带来的阴霾,让我更能挺直脊背。

和苏晴的关系,在经历风雨后,进入了一种稳定而舒适的状态。她善良、真诚、勇敢,并且为了追上我的脚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一起规划未来,讨论大学生活,有一种并肩作战的默契。我想,我是喜欢她的,这种喜欢,夹杂着感激、欣赏和习惯性的陪伴。

但偶尔,在和苏晴讨论题目,看到她眼中纯粹的、毫无保留的爱慕时,我会突然走神,想起另一双眼睛。那双眼睛,沉静、清澈,带着独立的思考和理性的距离感,就像P大夏令营辩论赛上,她驳斥对手时那样,闪烁着不容忽视的光芒。

林晚。她像一道捉摸不定的影子,总是出现在我思绪的边缘。

我们一起参加了P大的夏令营,在不同的领域绽放光彩。火车上那次简短的对话,她谈及理想学府时眼中的坚定,让我再次确认,她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广阔。毕业典礼上,我作为代表发言,那些关于黑夜黎明、关于感谢与高处相见的话,是说给所有人听的,更是……说给台下某个特定的人听的。

填报志愿,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P大。我知道她也会去。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竞争,也是一种……隐秘的牵引。

车站送别时,苏晴抱着她依依不舍。我向林晚伸出了手。那是我第一次,主动地、郑重地向她伸出手。不再是俯视,而是平视。

“北京见,林晚。”

“北京见,陆淮舟。”

她的手心微凉,却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那一刻,我知道,一些东西彻底改变了。高中时代结束了,连同那个卑微地爱慕着我的林晚,也彻底成为了过去。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需要我认真去理解和对待的……林晚。

P大的生活,是快节奏而充满挑战的。顶尖的师资,优秀的同学,浩瀚的知识,一切都让我如鱼得水,也倍感压力。我努力适应着,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一切。

和苏晴在不同的学校,但同在京城,见面不算太难。我们每周会通电话,偶尔周末见面,一起吃饭,逛逛书店,像许多校园情侣一样,平淡而温馨。她依旧温柔体贴,努力适应着大学生活,跟我分享她的趣事和烦恼。我很珍惜这份感情,它是我忙碌学业中稳定的慰藉。

但不知为何,有时和苏晴在一起,我会感到一种微妙的……疲惫。需要照顾她的情绪,需要回应她热烈的爱慕,需要扮演一个完美的男友角色。这和我与林晚相处时的感觉,截然不同。

在P大,我和林晚在不同的院系,课程安排各异,见面机会并不多。但偶尔在偌大的校园里邂逅,在拥挤的食堂里偶遇,或者在某些跨院系的讲座上碰到,总会有一种奇特的默契。

我们会点头致意,会简单地寒暄几句近况,讨论一下刚听的讲座内容,或者就某个学术问题交换一下看法。和她对话,不需要任何多余的修饰和情绪照顾,直接、高效、思维碰撞,往往能激发新的灵感。她总是那么冷静、清晰,对自己的领域有着深入的见解,眼神里是专注和自信的光芒。

我能感觉到,她在P大过得如鱼得水,甚至比我想象的更加出色。她加入了感兴趣的社团,在某个细分领域的研究项目中已经崭露头角。她不再是那个需要我“指导”物理题的同学,而是可以在学术上与我平等交流、甚至在某些方面给我启发的同行者。

一次,在图书馆通宵赶论文的深夜,我正头昏脑胀,抬头间,看到她坐在不远处的桌前,台灯的光晕勾勒出她专注的侧脸。她似乎遇到了难题,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敲着键盘,那神态,像极了高中时解一道复杂数学题的样子。

那一刻,一种极其安静的感觉包裹了我。周围的喧嚣仿佛远去,只剩下她那边一角的光和宁静。我没有打扰她,只是静静地看着,心里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平静和……欣赏。

我知道,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改变。我对她的关注,早已超出了对“前同学”或“苏晴好友”的范畴。那是一种对强大、独立、有趣灵魂的本能吸引。

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寒假,高中同学聚会。大家热闹地寒暄,分享着各自大学的见闻。苏晴坐在我身边,笑容甜美,一如既往。同学们开着我们俩的玩笑,说着“才子佳人”、“从校服到婚纱”的祝福语。苏晴害羞地笑着,眼神里满是幸福。

我配合地笑着,心里却有一丝莫名的烦躁。这些祝福,像预设好的程序,听起来理所当然,却让我感到一种无形的束缚。

聚会间隙,我去露台透气,恰好碰到林晚也在那里。她靠着栏杆,看着城市的夜景,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有些疏离。

“里面有点闷。”她看到我,微微一笑。

“嗯。”我走过去,站在她身边。

沉默片刻,我鬼使神差地问:“大学生活,还适应吗?”

“很好。”她回答,语气轻松,“比想象中更自由,也更有挑战性。你呢?”

“还好。”我说。然后,我们很自然地聊起了各自的专业,遇到的趣事,未来的打算。没有刻意找话题,却聊得异常顺畅。我发现,和她聊天,总能让我从那种“完美男友”的角色中暂时抽离出来,感到真正的放松。

当我们回到喧闹的包厢时,苏晴正被几个女生围着,似乎在讨论什么有趣的话题,笑得花枝乱颤。她看到我,立刻投来依赖而甜蜜的目光。那一刻,我清楚地看到了她眼中的我,和刚才与林晚对话时那个松弛的我,仿佛是两个人。

一种强烈的割裂感袭来。

假期里,我和苏晴像往常一样约会。但一些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开始放大。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有时让我觉得窒息;她对我未来的规划,充满了“我们”的预设,却很少询问我真正的想法;她依旧保持着高中时的崇拜眼神,而我,却似乎已经不需要,甚至开始害怕这种毫无保留的仰望。

我渴望的,是一种更能并肩前行、灵魂共鸣的关系。就像……就像和林晚相处时那样。

这个念头冒出来,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我是在……拿苏晴和林晚做比较吗?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无法平静地面对苏晴。每一次约会,都变成了一种煎熬。我对她的愧疚感与日俱增,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心,已经不完全在她身上了。

我开始反思我和苏晴的关系。它始于何时?始于她勇敢的维护,始于困境中的温暖陪伴。我对她的感情,究竟是爱情,还是感激、感动和习惯的混合体?我是否,只是贪恋那份被需要、被仰望的感觉,来填补家庭变故带来的自信缺失?

而林晚……她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真正的渴望。我渴望的是一个能与我精神对话、独立强大的伴侣,而不是一个需要我时时呵护、仰望我的追随者。

这个过程很痛苦,充满了自我怀疑和挣扎。我深知,我的动摇对苏晴是极大的不公平。她那么好,那么真诚地爱着我。

直到那天,苏晴来P大找我。我们坐在校园的长椅上,她兴致勃勃地规划着暑假一起去旅行,说着对我们未来的种种设想。阳光很好,她的笑容很甜,但我却如坐针毡。

“苏晴,”我打断她,声音干涩,“我们……谈谈。”

她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似乎预感到了什么,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

我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而坚定:“苏晴,你很好,真的。这段时间,谢谢你一直陪在我身边。但是……我觉得,我对你的感情,可能并不是你期望的那种爱情。更多是感激和……习惯。这对你不公平。”

苏晴的眼睛瞬间红了,泪水盈满了眼眶,但她强忍着没有掉下来。“是……是因为林晚吗?”她哽咽着问。

我沉默了片刻,没有否认:“有一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认清了自己。我需要一些时间,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我不能……再这样耽误你。”

长久的沉默。苏晴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但她没有哭闹,只是低着头,肩膀微微颤抖。过了很久,她才抬起头,看着我,眼神里有伤心,有失望,但还有一种奇异的解脱和成长。

“陆淮舟,我其实……好像也有一点感觉了。”她擦掉眼泪,努力挤出一个笑容,“我们在一起,好像总是我在说,你在听。你很少跟我说你真正的烦恼,真正的想法。我以为是我做得不够好……但现在看来,也许我们真的不合适。”

她的懂事和清醒,让我更加愧疚。“对不起,苏晴。”

“不用说对不起。”她摇摇头,“谢谢你告诉我实话。也谢谢你,让我长大了很多。”她站起身,“陆淮舟,祝你找到你真正想要的。”

她转身离开的背影,单薄却挺直。我知道,我伤害了一个很好的女孩,但也解开了我们之间那道无形的枷锁。

和苏晴分开后,我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期。我将更多精力投入学业和研究,试图用忙碌麻痹自己。但夜深人静时,那个冷静、清晰的身影总会闯入脑海。

林晚。我现在有资格去靠近她吗?在经历了和苏晴的一切之后?她会怎么看我?一个摇摆不定、伤害了别人的混蛋?

我变得更加沉默,也更加努力。我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为了家族,为了前程,更是为了……能有一天,能真正配得上站在那个人身边,不是以感激、不是以愧疚、不是以任何复杂的情愫,仅仅是以陆淮舟的身份,去面对那个完整的、强大的林晚。

我知道这很难。她像风,像月光,清醒而独立,难以捕捉。她的世界广阔,她的目标明确,她的内心强大到似乎不需要任何人的陪伴。

但这一次,我不想再错过。哪怕前路漫长,哪怕希望渺茫。

我会努力变得更好,好到足以与她并肩。然后,我会走到她面前,告诉她我所有的心路历程,我的迷茫,我的醒悟,我的……心意。

无论结果如何。

这不再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接近,而是一场以自我完善为起点的、漫长的追逐。

月光清冷,照亮前路。而她的身影,是我唯一想要追随的光影。

上一章 新的篇章,独自精彩 阳光的重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苏晴·晴日暖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