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星途奇缘
本书标签: 现代  听雨文社  青春励志 

第一卷前言

星途奇缘

故事简介

《星途奇缘》讲述了两位因外表而屡屡碰壁的追梦者,在彼此扶持下突破枷锁、绽放光芒的温暖故事。何欢喜,开朗大方的话剧女王,却因两米的“巨人”身高在影视圈步履维艰;穆言,内心丰沛的实力派演员,却因过于清秀的“男生女相”被定型为配角。一次失败的面试让他们相遇,与何欢喜的富二代闺蜜谭星、以及暗恋穆言多年的人气巨星沈兖州组成“表演互助小组”。四人在这条并不平坦的星途上,共同面对外界的偏见与内心的挣扎,用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向世界证明:真正的光芒,源于对梦想最纯粹的坚守,以及彼此间最真挚的治愈与陪伴。

角色简介

* 何欢喜:女主角。童年因医疗失误导致身高突破两米,但乐观坚强。热爱表演,是上海话剧界的女王,演技极具感染力。开朗大方的性格下,隐藏着因身高带来的敏感与孤独。在遇到穆言后,找到了真正能并肩前行的伙伴。

* 穆言:男主角。长相清秀俊美,性格内敛甚至有些社恐,只有在表演时才能完全释放自我。因外形戏路受限,常年扮演配角或背景板。内心细腻温柔,对表演有极高的追求,是何欢喜表演上最默契的搭档,也是情感上最坚实的依靠。

* 沈兖州:男二号。出身贫寒,凭借努力和演技成为一线巨星。外表光鲜,内心却因父母离异而有创伤,并深藏着对发小穆言多年无法言说的爱恋。他既是穆言与何欢喜事业上的贵人,也是这段关系中复杂而深情的旁观者。

* 谭星:女二号。何欢喜的闺蜜,富二代。热爱时尚与设计,性格活泼洒脱,是团队中的“小太阳”和最强后勤。她用自己的资源无条件支持朋友们的梦想,同时也追寻着自己作为服装设计师的职业理想。

故事内容大纲

第一卷:相遇篇 - 逆光而行 (第1-10章)

* 开端:以何欢喜在话剧舞台上的光芒四射与电影面试中的尴尬被拒开场,鲜明对比出她的处境。穆言在同一场面试中因性格内敛被忽视。

* 相遇:面试大楼外,何欢喜与穆言首次交谈,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

* 组建:通过谭星组织的聚会,四人小组正式成立。何欢喜的开朗与穆言的内敛形成互补,沈兖州对穆言的微妙感情初现端倪。

* 互助:小组开始定期排练,何欢喜帮助穆言打开内心,穆言则点出何欢喜表演中不自觉的“不自信”(如弯腰)。四人演技与情感都在磨合中成长。

第二卷:成长篇 - 破茧成蝶 (第11-20章)

* 契机:一次重大的共同失败后,穆言提出自创作品《逆光》的想法,得到谭星(投资)和沈兖州(人脉)的全力支持。

* 创作:何欢喜与穆言共同参与剧本创作,将自身经历融入故事,过程艰辛但充满激情。

* 拍摄挑战:在拍摄《逆光》过程中,何欢喜要克服“恐高”(怕自己太高)的心理,穆言要挑战大量需要外放的激情戏。两人在相互鼓励中突破自我瓶颈。

* 情感升温:在共同奋斗中,何欢喜与穆言的感情逐渐超越友谊,但双方都因珍惜而不敢轻易捅破窗户纸。沈兖州的暗自神伤与成全之心成为暗线。

第三卷:绽放篇 - 星光璀璨 (第21-25章)

* 成功:《逆光》在电影节大获成功,何欢喜与穆言凭借真挚的表演赢得业界与观众认可。何欢喜在领奖台上的自信宣言成为全书高光时刻。

* 抉择与表白:事业迎来转机,四人面临新的选择。沈兖州最终选择放下对穆言的感情,以挚友身份祝福。在璀璨星光下,穆言终于向何欢喜坦诚心意,有情人终成眷属。

* 结局:故事以开放式结局收尾。何欢喜与穆言没有立刻成为所谓的“顶流巨星”,但他们获得了选择好剧本、出演真正适合自己的角色的权利与尊重。他们和谭星、沈兖州依然是最好的朋友和伙伴,继续在属于他们的星途上,坚定、温暖地走下去。他们的故事证明了,成功不在于站得多高,而在于是否找到了能让自己挺直腰板的光芒。

前言

每一束逆光之下,都藏着一个不曾被看见的灵魂。

我们生活在一个迷恋标准的世界里。身高应该有黄金比例,长相应该符合大众审美,性格应该贴在清晰标签之下。于是,那些不小心长出了框架之外的人,便成了别人眼中的"异类"。

何欢喜就是这样长出了框架——她有两米零三的身高,站在人群里像一棵白杨。穆言也被框住了,只是困住他的是过分精致的五官,让他在每个试镜现场听见"长得太柔"的评价。

这个故事始于上海,一座同时怀揣着梦想与现实的城市。在这里,一个因为太高而总是低着头的女孩,遇见了一个因为相貌而总是被忽略的男孩。他们一个活在聚光灯下却感到孤独,一个藏在角落里却心怀热望。

但这不是一个关于"缺陷"的故事,恰恰相反,我想讲述的是:那些让我们与众不同的特质,或许正是我们最强大的力量。

在创作这个故事时,我常常想起古希腊戏剧中的面具——喜剧的微笑与悲剧的哭泣。演员戴上它们,演绎着被设定的命运。而何欢喜与穆言,却要摘掉社会赋予他们的"面具",找回属于自己的表情。

这也是一个关于陪伴的故事。就像星空中的恒星,彼此照耀,彼此成就。所以你会看到富二代谭星用她的洒脱守护着朋友的梦想,看到巨星沈兖州在光鲜背后藏着的深情与挣扎。四个年轻人的命运在演艺圈的浮沉中交织,他们教会彼此的,远比成功更多。

如果你也曾觉得自己"不够标准",如果你也在追梦的路上磕磕绊绊,如果你也曾在深夜里怀疑自己的选择——那么这个故事是写给你的。

愿我们都能像何欢喜一样,终于学会挺直腰板,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

愿我们都能像穆言一样,在某个时刻突破心防,让世界看见真实的光芒。

这不是一个虚构的童话,而是每个不肯放弃的普通人的史诗。

现在,幕布缓缓拉开,请看——

《星途奇缘》

幕布缓缓拉开,聚光灯下,何欢喜微微屈膝,以适应其他演员的身高。她两米的身高在舞台上格外醒目,却丝毫不影响她表演的感染力。这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新剧《霓虹灯下》,何欢喜饰演一位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舞女,她的表演让台下观众如痴如醉。

“欢喜,你今晚太棒了!”演出结束后,谭星捧着花冲进后台,她娇小的身材在何欢喜面前像个孩子。

何欢喜笑着弯下腰接受闺蜜的拥抱:“要不是你设计的服装,这个角色不会这么出彩。”

谭星作为富二代,本可过着悠闲的生活,却选择了服装设计这条艰辛的路。她与何欢喜相识于大学艺术节,当时何欢喜因为身高问题差点无法登台,是谭星一夜之间为她改制了戏服,从此结下深厚友谊。

“明天有部新电影面试,我觉得有个角色特别适合你。”谭星从包里拿出剧本,“不过……”

“不过导演可能又会因为我的身高而拒绝。”何欢喜接过剧本,眼神黯淡了一瞬,随即又亮起来,“没关系,我习惯了。只要有表演的机会,我都不会放过。”

何欢喜的衣帽间里,所有东西都放在触手可及的高处,门框也被加高过。她熟练地脱下戏服,修长的肢体在镜子里显得格外突兀。小时候,因为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她被误诊为生长迟缓,过度注射了生长激素。等到发现错误时,她已经像春天的竹子一样疯长到令人瞩目的高度。

“两米零三。”她轻声自语,每次量身高都希望奇迹发生,自己能缩回几厘米。

第二天面试果然如她所料,导演看到她时明显愣了一下,尽管她的表演碾压所有竞争者,最终还是只得到一句“我们会再通知”。

“他们不会通知的。”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何欢喜转身,看到一个清秀得近乎柔美的男子。他有着比女人还精致的五官,却有一米八五的挺拔身材。

“穆言?”何欢喜认出他,“我看过你演的《春风沉醉的夜晚》,你的配角很打动人。”

穆言有些意外地笑了:“没想到话剧女王居然知道我这种小配角。”

“表演没有大小,只有真假。”何欢喜伸出右手,穆言犹豫了一下才握住。他的手心有些潮湿,眼神闪躲,与舞台上自信的何欢喜形成鲜明对比。

“我看了你的《霓虹灯下》,”穆言说,“你让角色活了过来。”

两人并肩走出面试大楼,吸引了无数目光——一个是因为太高,一个是因为太好看。

“他们总是这样,”何欢喜苦笑道,“夸我表演得好,然后拒绝我。”

“我也总是被拒绝,”穆言轻声说,“不过是因为我这张脸太‘柔’,不适合大多数男主形象。”

何欢喜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知道吗,我请你喝咖啡。我觉得我们可以互相吐槽这个看脸——哦不,看身高的世界。”

咖啡店里,穆言慢慢打开了心扉。他从小性格内向,只有在表演时才能完全释放自己。但因为不善交际,加上长相过于清秀,总是被定型为特定配角。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像沈兖州那样的演员。”穆言提到当下最火的男星时,眼神有些复杂。

何欢喜眼睛一亮:“你认识沈兖州?他下周要来看我的话剧。”

穆言低头搅拌咖啡:“我们其实是老朋友了。”

与此同时,在上海另一端的豪华公寓里,沈兖州正对着镜子练习新剧本。他从贫寒家庭出道,凭借过硬演技一步步走到今天一线明星的位置。手机屏保上是多年前他与穆言的合影,照片上他搂着穆言的肩膀,笑容灿烂,而穆言则腼腆地看着镜头。

沈兖州轻抚照片中穆言的脸,眼神复杂。他深知自己对穆言的感情超越了友谊,却从不敢表白。出身于离异家庭的他,对感情既渴望又恐惧。

——

半个月后,谭星组织了一场小型聚会。

“欢喜,这是沈兖州,你们在剧院见过的。”谭星介绍道,然后惊讶地看向穆言,“穆言?你和兖州认识?”

沈兖州微笑着搂住穆言的肩膀:“我们可是发小。没想到你和何小姐是朋友。”

何欢喜惊讶地看着这一幕世界真小。她注意到沈兖州看穆言的眼神有些特别,而穆言则不自在地避开了沈兖州的触碰。

那晚,四人聊到深夜。何欢喜的开朗大方与穆言的内敛形成鲜明对比,却意外地互补。谭星提议成立一个“表演互助小组”,大家定期聚在一起切磋演技。

“我可以提供场地!”谭星兴奋地说,“我爸给我买的别墅有个很大的排练厅。”

何欢喜第一个赞同:“太棒了!我终于可以不用弯腰排练了。”她的话让众人大笑,也化解了穆言和沈兖州之间微妙的气氛。

随着互助小组的开展,何欢喜和穆言越来越熟悉。他们开始一起试镜,互相为对方对词。何欢喜教穆言如何在外向的娱乐圈中保护自己,而穆言则帮助何欢喜处理因身高带来的心理压力。

“我小时候因为身高被孤立过,”一次对词休息时,穆然突然说,“同学们给我起外号,说我像根竹竿。”

何欢喜感同身受地点头:“我因为身高不得不从小学退学,改请家教。你能想象一个十岁女孩比男老师还高是什么场景吗?”

两人相视而笑,那是一种只有经历过同样伤痛的人才懂的默契。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雨天。何欢喜和穆言刚参加完一个重要电影的配角面试,结果双双落选。站在雨中等车时,何欢喜的高跟鞋突然折断,她一个踉跄,穆言及时扶住了她。

“我讨厌这样,”何欢喜罕见地情绪崩溃,泪水混着雨水滑落,“我真的很爱表演,为什么外表总是成为阻碍?”

穆然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高的女子,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他脱下外套披在何欢喜身上,坚定地说:“记得你说过的话吗?表演只有真假,没有大小。我们无法改变外表,但我们可以变得如此优秀,让他们不得不看我们的‘内在’。”

何欢喜破涕为笑:“你居然用我的话教训我。”

“我有一个想法,”穆言眼中闪着光,“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创作一部作品?让谭星投资,你和我主演,沈兖州可以客串。我们讲述真实的故事,讲述不完美的人如何追寻梦想。”

何欢喜的眼睛亮了起来:“就像《巴黎烟云》那样?”

“不,就像《何欢喜与穆言》那样。”穆言微笑着说。

这个想法让两人激动不已。他们立即打车前往谭星的工作室,路上就开始构思剧本。何欢喜凭借她丰富的话剧经验构建故事框架,而穆言则贡献了他细腻的情感描写。

谭星对他们的想法大为赞赏,毫不犹豫地答应投资。令他们意外的是,沈兖州不仅同意客串,还答应动用自己的人脉为影片保驾护航。

“这部电影必须真实,”沈兖州在看完初稿后说,“不要回避痛苦,也不要美化挫折。我们要展示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

拍摄过程并不顺利。何欢喜在镜头前总是下意识地弯腰,试图让自己“矮一点”;而穆言则因为过于紧张频频NG。导演几次发火,差点换人。

“看着我,”一次休息时,何欢喜对穆言说,“我们都值得在这里,不是吗?”

穆言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接下来的拍摄中,他仿佛突破了什么障碍,表演自然流畅,令人动容。

《逆光》最终在戛纳电影节一鸣惊人。何欢喜凭借真实感人的表演获得最佳女主角,穆言也荣获最佳新人奖。领奖台上,何欢喜没有像往常一样弯腰,而是挺拔地站着,两米的身高在聚光灯下宛如女神。

“这部电影献给所有觉得自己不一样的人,”她的获奖感言简单有力,“你们的与众不同,正是最强大的力量。”

台下,穆言静静地看着她,眼中满是骄傲与某种更深的情感。沈兖州坐在不远处,既为好友的成功高兴,又为那份无法说出口的感情黯然神伤。

回国后,何欢喜和穆言的事业迎来了转机。各种剧本纷至沓来,这次不再是局限于他们外表的角色,而是真正看中他们演技的机会。

首映会后,四人小组在谭星的别墅庆祝成功。阳台上,何欢喜和穆言并肩看着上海夜景。

“如果没有你,我可能还在演背景板。”穆言轻声说。

何欢喜摇头:“是你让我有勇气挺直腰板表演。你知道吗,我小时候的梦想是跳舞,但因为身高不得不放弃。现在我觉得,也许有一天,我可以创作属于高个舞者的舞蹈。”

穆言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芒,情不自禁地说:“欢喜,我发现我——”

他的话被突然出现的谭星打断:“你们俩!快来切蛋糕了!”

穆言咽回了未说完的话,只是微笑着看向何欢喜。何欢喜似乎明白了什么,脸微微泛红。

那晚,沈兖州找到了穆言。“你爱她,是吗?”他直截了当地问。

穆言沉默片刻,点了点头。

沈兖州苦笑:“我一直没有勇气告诉你我的心意。现在,恐怕永远没机会了。”

“兖州,我...”

“不用道歉,”沈兖州打断他,“我们是老朋友,这就够了。好好对待何欢喜,她配得上你。”

沈兖州离开后,穆言在阳台上呆了很久。他想起与何欢喜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那个永远阳光、永远坚强的女孩如何照亮了他内向的世界。

而此时何欢喜正在网上搜索着一条刚刚爆红的新闻——“《逆光》女主何欢喜与男主穆言疑似因戏生情”。配图是电影发布会上,穆言温柔为何欢喜整理头发的瞬间。

谭星凑过来看了一眼屏幕,揶揄道:“哟,我们的话剧女王终于动凡心啦?”

何欢喜关掉网页,脸上却藏不住笑意:“少胡说,我们只是好朋友。”

“好朋友?”谭星促狭地笑,“你看他的眼神,跟看我可不一样。”

何欢喜没有否认,只是望向阳台方向,心中泛起一丝甜蜜的期待。

此时穆言正好从阳台回来,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相遇,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窗外,上海的霓虹灯依旧闪烁,而属于他们的星途,才刚刚开始。

《星途奇缘》续章:灯火之下

戛纳的镁光灯和掌声仿佛还在眼前,但飞机落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那一刻,现实的空气扑面而来。对于何欢喜与穆言而言,获奖带来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微妙的考验。

第一章:名声的涟漪

《逆光》的成功在国内影坛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阵阵。何欢喜的手机被经纪人的来电和雪片般的剧本淹没,但其中许多角色描述都带着“特型演员”的标签——不是需要她扮演笨拙的女巨人制造笑料,就是符号化的“励志榜样”,鲜少有触及复杂内心的剧本。

“看,这个本子直接写着‘需要一个有身高反差萌的女主角’,”谭星窝在何欢喜家特制的加长沙发上,翻着剧本,眉头蹙起,“他们根本不懂。”

何欢喜正对着镜子练习一个微表情,闻言转过身,脸上是释然的笑:“星星,没关系。至少现在,他们开始把剧本递到我手上了,这就是进步。我们可以从中挑选,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连被看见的机会都没有。” 她的目光扫过房间低矮的门框,曾经她需要深深弯腰才能通过,如今,她的内心似乎能挺直一些了。

穆言那边则是另一种境遇。找他的人多了,但大多还是看中他清秀外表带来的“美感”和话题度。有综艺想邀请他与何欢喜组成“最萌身高差”CP炒作,有商业活动只想让他充当花瓶。

“我不想这样,”他对经纪人,也是如今的好友沈兖州说,“《逆光》里的表演,难道只是让他们看到了我的脸吗?”

沈兖州拍了拍他的肩,眼神复杂,既有欣慰也有不易察觉的落寞:“阿言,这是个过程。你现在有了选择说不的权利,这就是影响力的开始。真正的好剧本,需要耐心等待,或者…”他顿了顿,“自己去创造。”

第二章:暗流与真心

四人小组的聚会依旧在谭星的别墅进行,但氛围悄然变化。谭星自己的服装设计工作室因电影的热度而订单暴增,她忙得脚不沾地,却干劲十足。沈兖州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出席次数,即便来了,也更多地扮演着专业前辈的角色,指点穆言如何应对媒体,规避合同陷阱。

一次聚会结束后,穆言帮何欢喜收拾东西。偌大的排练厅只剩他们两人,月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

“兖州他…好像有点不一样了。”何欢喜轻声说,她心思细腻,早已察觉端倪。

穆言动作一顿,垂下眼帘:“嗯。他…跟我谈过了。”他没有明说谈了什么,但语气里的复杂情绪,何欢喜瞬间明了。她伸出手,轻轻覆盖在穆言的手背上。他的手微凉,她的掌心却温暖干燥。

“穆言,”何欢喜看着他,眼神清澈而坚定,“我们都很珍惜兖州这个朋友。但有些路,终究要自己选择。不要因为感激或愧疚,做出违背心意的决定。”

穆言抬头,对上她的目光。在月光下,她高大的身影不再显得突兀,反而像一座可以依靠的山峦。一种前所未有的勇气涌上心头,他反手握住了她的手,力道有些紧。

“欢喜,我知道我的心意。从我们一起在雨里哭,一起创作《逆光》,一起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起,我就很清楚。”他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我喜欢的,是你站在舞台中央发光的样子,是你私下里有点迷糊却永远乐观的性格,是你…全部的你。跟身高无关,跟外表无关。”

何欢喜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她听过很多赞美,关于她“克服身高障碍”的坚强,关于她作为“励志典范”的优秀,但很少有人如此直接地告诉她,他喜欢的是她本身。她向前一步,不再需要像平时那样刻意弯腰,只是微微低头,额头轻轻抵在穆言的额前。

“我也是,”她的声音带着笑意和哽咽,“我喜欢那个在表演时会发光的你,也喜欢那个私下里有点社恐却比谁都温柔的你。穆言,我们在一起吧。不是‘最萌身高差’,只是何欢喜和穆言。”

第三章:新的挑战

确定关系后的何欢喜与穆言,并没有急于公开。他们默契地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事业的新阶段。在沈兖州的牵线下,一位颇具声望的导演看中了他们独特的气质和扎实的演技,邀请他们参与一部关注少数群体、探讨自我认同的文艺片《野草疯长》。这一次,何欢喜的角色不再围绕身高打转,而是一个内心有着巨大创伤,外表坚强如磐石的女护林员;穆言则挑战一个患有社恐,却拥有非凡艺术天赋的隐居画家。

拍摄地选在偏远的西南山区。条件艰苦,但两人甘之如饴。何欢喜不再需要为配合他人而屈膝,她在广袤的自然中,找到了身体与灵魂最终的和解。穆言则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将内敛的性格完全融入角色,贡献出了职业生涯中最具爆发力的表演。

期间,谭星来探班,带着她特意为剧组设计的兼具功能性与美感的工作服。看着在镜头前收放自如的何欢喜,和在一旁默默准备、眼神却始终追随何欢喜的穆言,谭星对沈兖州感叹:“兖州,你看,他们真的在发光。”

沈兖州戴着墨镜,看不清眼神,但嘴角扬起一抹真诚的弧度:“是啊。这样真好。” 他心中的那份情感并未消失,但已渐渐沉淀为更深沉的祝福与守护。他开始接受心理医生的建议,尝试面对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学习如何真正去爱与被爱。

第四章:灯火之下

《野草疯长》杀青那天晚上,何欢喜和穆言爬上了剧组驻扎地附近的小山坡。山下是点点灯火,头顶是璀璨星河。

“我小时候,最怕晚上看星星,”何欢喜仰着头说,“觉得它们那么高,那么远,像我一样,孤独地挂在哪儿,格格不入。”

穆言紧紧握着她的手:“现在呢?”

“现在觉得,”何欢喜转过头,眼眸比星辰还亮,“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道,发出的光虽然不同,但都能照亮一片夜空。就像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光芒。”

穆言心中一动,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丝绒盒子。打开,里面不是钻戒,而是一对设计简洁的铂金素圈对戒,内圈刻着彼此名字的缩写和《逆光》的上映日期。

“欢喜,”穆言的声音在夜风中有些颤抖,却无比坚定,“我不敢说能给你多么轰轰烈烈的未来。但我保证,未来的每一步,我都会在你身边,像你陪我一样陪你。我们一起演戏,一起面对所有问题,好吗?”

何欢喜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但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巨大的幸福。她用力点头,伸出手:“好。我们一起。”

穆言将稍小一点的戒指戴在何欢喜的指尖(即使是她的指尖,也需要特别定制的尺寸),何欢喜则为穆言戴上另一枚。没有盛大的仪式,只有山风与星河见证。

他们相拥,在山顶的灯火与星光之间。何欢喜不再需要低头,穆言也无需仰望,他们找到了彼此最契合的高度。

上海的霓虹依旧闪烁,演艺圈的浮沉从未停止。但对他们而言,星途的尽头并非万众瞩目,而是灯火阑珊处,那个能让彼此安心做真实自己的人的怀抱。

他们的故事,还很长。

第五章:光晕下的阴影

《野草疯长》的拍摄接近尾声,一则偷拍爆料却将何欢喜与穆言推上了风口浪尖。某知名娱乐八卦号发布了一组高糊但能辨认出主角的照片:山区夜晚的小山坡上,两个身影依偎在一起,其中那个高挑的身影无疑是何欢喜,另一个正是穆言。配文极具煽动性:“《逆光》CP成真?‘巨人’女王与‘美人’配角的山中秘恋!”

舆论瞬间爆炸。祝福的声音有之,但更多是喧嚣的质疑与刻薄的嘲讽。

“真的假的?这身高差也太夸张了,接吻都得架梯子吧?”

“心机男实锤!靠何欢喜上位,现在终于捆绑成功了。”

“穆言是不是有特殊癖好?找个这么高的女朋友图什么?”

甚至有人翻出穆言与沈兖州的旧照,编造出更为不堪的三角关系传闻。

飞机刚落地上海,何欢喜和穆言的手机就被打爆。公司团队紧急开会,商讨应对策略。建议他们暂时否认、冷处理的声音占了上风。

会议室里,何欢喜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突然打断了讨论:“我们不否认。”

所有人都看向她,包括坐在她身边的穆言。

何欢喜转过头,握住穆言的手,目光扫过众人:“我们认真谈恋爱,没有伤害任何人,为什么要像做错了事一样躲藏?那些恶意的声音,不会因为我们否认或沉默就消失。与其让他们胡乱猜测,不如我们坦然承认。”

穆言回握住她,原本因紧张而微凉的手渐渐有了温度。他看向何欢喜,眼神从最初的担忧转为坚定和支持:“欢喜说得对。我们是演员,靠作品说话,而不是靠私生活博眼球。但我们的感情,也不需要隐藏。”

当天晚上,穆言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照片。没有露脸,只有两只交叠的手特写,背景是《野草疯长》的剧本封面。何欢喜的手修长,穆言的手清秀,两枚朴素的铂金对戒在灯下泛着温润的光。配文很简单:“是的,我们。@何欢喜”

何欢喜几乎秒转,并附言:“路还长,请多指教。@穆言”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胜过千言万语。这份坦荡反而让许多恶意的猜测失去了市场。沈兖州第一时间转发,写道:“我最好的朋友,值得最好的幸福。祝福!”谭星更是晒出四人小组的合影旧照,调侃:“终于不用帮你们瞒着啦!我家欢喜和阿言是全世界最配的!”

第六章:各自的战场

公开关系后,压力并未减少,反而转化成了更具体的期待和审视。他们接下来的每一步选择都至关重要。

何欢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接受国家话剧院的邀请,出演一部经典话剧的女主角。这是一个极其考验功底的角色,远离了商业片的喧嚣和对她身高的过度关注。“我想回到舞台,那里是最纯粹的地方。”她对穆言说。排练厅里,她不再为任何对手演员的高度而困扰,专注于用演技填满整个舞台空间。当她穿着特制的高跟鞋(不是为了增高,而是为了更好的舞台表现力)在台上念出大段独白时,那份强大的气场和细腻的情感,让所有质疑她只是“幸运”的人闭上了嘴。

穆言则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出演一部小成本犯罪悬疑片,饰演一个表面懦弱、内心缜密的复仇者。这个角色几乎颠覆了他以往的所有形象,需要极大的爆发力和阴暗面的展现。为了贴近角色,他把自己关起来揣摩人物心理,甚至去观察真正边缘人群的生活状态。拍摄时,一场关键的审讯室戏,他眼神中那种从恐惧到决绝的层次转变,让监视器后的导演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在这段各自拼搏的日子里,他们见面的时间很少,但彼此的支撑却从未缺席。一个深夜的电话,一段互相打气的语音,一份送到排练厅或片场的暖心外卖,成了他们爱情最日常的注脚。他们不再是需要时刻黏在一起的连体婴,而是两颗各自闪耀又相互映照的星辰。

第七章:颁奖礼上的交辉

年末的电影颁奖礼,注定是万众瞩目的夜晚。《野草疯长》获得了多项提名,包括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主角。

何欢喜挽着穆言的手臂走上红毯,她身着谭星特意设计的曳地长裙,不再刻意掩饰身高,挺拔自信,笑容明媚。穆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站在她身边,清俊沉稳,眼神不再闪躲。他们的出现,引发了红毯两旁的阵阵欢呼。这一次,镜头捕捉到的,不再是猎奇般的“身高差”,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与般配。

当颁奖嘉宾念出“最佳女主角——何欢喜,《野草疯长》!”时,全场掌声雷动。何欢喜深吸一口气,与穆言紧紧拥抱后,步履从容地走上领奖台。她接过沉甸甸的奖杯,目光望向台下的穆言。

“感谢评委,感谢剧组……最后,我想特别感谢一个人,”她的声音有些哽咽,“谢谢你,穆言。谢谢你让我知道,最好的爱情,不是谁为谁牺牲,而是我们都能在彼此的支持下,成为更好的自己。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看待那个不完美却独一无二的彼此。”

紧接着,最佳男主角的奖项爆出冷门——“获奖者是,穆言,《野草疯长》!”

穆言愣住了,在何欢喜带着泪光的灿烂笑容和周围人的祝贺中才反应过来。他走上台,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奖杯,首先做的,是走到何欢喜面前,再次给了她一个用力的拥抱。

他站在话筒前,眼眶微红:“这个奖,对我来说太重了。我曾经以为,我这样性格和长相的人,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某个层面。感谢导演的信任,感谢剧组……最感谢的,是我的欢喜。”他望向何欢喜,眼神温柔而坚定,“是你告诉我,表演的真谛在于灵魂的坦诚。是你照亮了我的路。这个奖,属于我们共同走过的每一步。”

那一晚,他们手捧奖杯,并肩站在璀璨的灯光下,身后是大屏幕上定格的特写。他们的故事,早已超越了最初的“身高差”与“外貌论”,成为了一段关于坚持、成长与相互成就的佳话。

尾声:归处

又是一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何欢喜与穆言作为颁奖嘉宾出席。会后,他们婉拒了喧闹的庆功宴,回到了最初相识的地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附近那条安静的街道。

月光如水,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何欢喜习惯性地想放慢脚步,穆言却笑着牵紧她的手,让她按照自己的节奏走。

“下周要去山区看孩子们,东西都准备好了吗?”何欢喜问。他们成立了一个小小的公益基金,专注于帮助因身体原因被边缘化的儿童。

“谭星捐了一批定制文具,兖州也联系好了教育资源。”穆言回答,语气平和满足。

没有前呼后拥的保镖,没有闪个不停的闪光灯,只有夜晚的微风和彼此交握的手。星光或许遥远,舞台的灯光或许璀璨,但最温暖的,永远是这归途中的寻常灯火,和身边这个让你能做真实自己的人。

他们的星途,仍在延续,而故事的答案,早已写在了每一次携手共进的步伐里。

第八章:聚光灯外的风景

获奖带来的热潮渐渐褪去,生活回归了另一种平静——一种被更多选择和责任填满的平静。何欢喜与穆言的名字,终于不再仅仅与“特殊”和“反差”挂钩,而是与“演技派”、“实力”画上了等号。

谭星的工作室规模扩大了一倍,她设计的戏服甚至获得了国际奖项提名。庆功宴上,她举着香槟,眼眶微红:“欢喜,还记得当年我们为了给你改一件能上台的戏服,熬了整整三个通宵吗?现在,我终于可以为你设计最适合你的礼服了。”

沈兖州也带来了好消息。他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第一部独立制片的电影,就想邀请何欢喜和穆言担纲男女主角。剧本是关于两个有心理创伤的普通人相互救赎的故事,深刻而温暖。

“这次,我不是因为我们是朋友才找你们,”沈兖州将剧本推到他俩面前,眼神专业而真诚,“是因为这个角色,非你们莫属。阿言的细腻,欢喜的韧性,缺一不可。”

何欢喜和穆言相视一笑,接下了这个本子。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对过往情谊和彼此成长的最好见证。

第九章:烟火人间

电影开机前,他们偷得浮生半日闲,一起回了趟穆言的老家,一个江南水乡小镇。青石板路,小桥流水,这里的一切都与喧嚣的娱乐圈隔绝。

穆言的母亲,一位温婉的中学老师,第一次见到何欢喜,眼中只有欣赏和慈爱,没有丝毫对身高的讶异或审视。她拉着何欢喜的手,悄悄说:“小言从小就内向,敏感。谢谢你让他变得这么开朗,这么坚定。”

傍晚,两人坐在河边的乌篷船上。夕阳给水面铺上一层碎金。何欢喜将脚浸在清凉的河水里,轻轻晃动着。

“我以前总觉得自己像个怪物,格格不入,”她看着水面倒映的晚霞,轻声说,“直到遇见你,遇见大家。我才明白,世界很大,容得下所有不同。就像这河水,容纳了天空、云彩、桥梁和我们的倒影,依然平静地流淌。”

穆言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将她的手握得更紧。他指着远处升起的缕缕炊烟:“你看,那是人间烟火。再亮的星光,最终也是为了照亮这样的平常日子。”

对他们而言,最动人的情话,早已不是山盟海誓,而是这样并肩看炊烟升起的寻常时刻。

第十章:新的舞台

沈兖州制片的电影《寻常之路》低调开机。拍摄过程异常顺利,何欢喜和穆言的默契已经到了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戏路的地步。剧组氛围极好,没有钩心斗角,只有对创作的纯粹热爱。

期间,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发生了。一位国际级导演看了《野草疯长》后,通过经纪人联系到何欢喜,邀请她参演一部好莱坞科幻巨制,饰演一位来自外星系的智慧生命体。这个角色强大、神秘,身高是其特质而非缺陷。

面对这诱人的国际舞台,何欢喜犹豫了。这意味着她要长时间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穆言和朋友们,去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打拼。

“去吧。”穆言在电话那头,声音温柔而坚定,“那是属于你的角色,欢喜。你值得被全世界看到。别担心我,我在这里,拍好我们的《寻常之路》,等你回来。”

他的支持,给了何欢喜最后的勇气。她知道,他们的爱情早已超越了距离和时间的考验。

第十一章:星辰大海,此心归处

何欢喜出发去好莱坞的那天,穆言、谭星、沈兖州都到机场送行。没有伤感,只有满满的祝福和骄傲。

“给我们争口气,让老外看看什么叫真正的东方气场!”谭星红着眼眶,用力抱了抱何欢喜。

沈兖州则递给穆言一个保温杯:“帮她带着,她容易胃疼,里面是暖胃的汤。” 他对穆言的关怀,已然化作了更深厚、更坦荡的亲情。

穆言最后走到何欢喜面前,为她理了理围巾,然后将一个细小的U盘放进她手心:“里面是我录的一些话,睡不着或者想家的时候听。” 他没有说太多,只是深深地看着她,一切尽在不言中。

何欢喜通过安检,回头望去,三个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并排站着,用力向她挥手。她扬起头,拖着行李箱,走向登机口,步伐坚定。

飞机冲上云霄,脚下是熟悉的城市,眼前是无垠的云海。何欢喜打开穆言给的U盘,耳机里传来他温和的声音,读着她最喜欢的剧本片段,偶尔穿插着几句日常的唠叨和鼓励的悄悄话。她望着窗外的星辰,嘴角扬起幸福的弧度。

他们的故事,早已不是简单的爱情童话,而是一场关于自我实现、相互成就的漫长旅程。星途的尽头,不是奖项与名声,而是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都知道有一颗心,在灯火阑珊处,为你守候,与你同行。

星辰大海,此心归处,即是家园。

(《星途奇缘》正文完)

星途奇缘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一卷相遇篇_逆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