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浮夸版)
本书标签: 现代  原创作品  无脑   

当年

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浮夸版)

望禾带着培育成功的芒果苗,回到了江城老宅。院子里当年埋下的芒果核,早已长成了半大的树,枝桠舒展,正对着门口,像在迎接他。他小心地把新培育的苗栽在老芒果树旁边,又从背包里掏出那本日志,坐在树下翻开。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纸页上,他指着新栽的苗,轻声对日志说:“太奶奶,这是能在沙漠里结果的品种,您说厉害不?”风吹过,老芒果树的叶子沙沙响,像是在回应。

邻居家的孩子放学路过,被新栽的树苗吸引,凑过来问:“望禾哥哥,这是什么树呀?”

“是芒果树,”望禾笑着摘了片新叶递给他,“等它结果了,给你尝最甜的那颗。”

孩子高兴地跑开,嘴里喊着:“太好了!我要等它结果!”

望禾看着孩子的背影,忽然想起太奶奶日志里写的:“每个孩子眼里都有颗种子,你给它阳光,它就长甜;你给它冷漠,它就长刺。”他摸了摸老芒果树的树干,这棵树当年不过是颗被随手埋下的核,如今却能为院子挡挡风雨,结出满树甜果。

后来,望禾在老宅办了个“种子学堂”,教附近的孩子认识植物,带着他们在院子里种各种果树、蔬菜。孩子们拿着小铲子挖坑、浇水,叽叽喳喳的像群小麻雀。有个总爱低着头的小男孩,第一次来的时候躲在妈妈身后,不敢说话。望禾没逼他,只是递给他一颗向日葵种子:“想种吗?它会长得很高,一直朝着太阳笑。”

小男孩怯生生地接过种子,学着别人的样子埋进土里。每天放学,他都会第一个跑来浇水,看着种子发芽、长叶,慢慢挺直腰杆。三个月后,向日葵开花那天,他举着花跑到望禾面前,笑得露出豁牙:“望禾哥哥,你看!它朝我笑了!”

望禾拍下这张照片,贴在日志的空白页,旁边写:“太奶奶,您看,又一颗种子发芽了。”

日志越来越厚,里面夹满了孩子们的画、各种植物的标本、不同地方的泥土样本,还有一张望禾和各国农业研究者的合影——他们正在商议,把抗旱芒果苗推广到更多干旱地区。

有天,望禾收到一个来自非洲的包裹,里面是包芒果干,还有封信,是卡鲁的孙子写的:“望禾叔叔,这是用您寄来的芒果苗结的果子做的,很甜。爷爷说,这是当年容奶奶种下的甜,现在轮到我们接着种了。”

望禾拿起一块芒果干放进嘴里,甜意漫开来,带着阳光和风沙的味道,和记忆里太奶奶描述的一模一样。他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守住过去,而是把那些好的、甜的,变成种子,让它在不同的土壤里,长出新的希望。

夕阳西下,望禾把日志放进老芒果树的树洞里——那里成了日志的新家,既能晒到太阳,又能听到树叶的声音。他对着树洞说:“太奶奶,故事还在继续呢。您就看着,这颗种子会越长越壮,结出的甜,会比您想象的还要多。”

树洞里的日志,纸页轻轻翻动,像是在点头应许。而远处的田埂上,孩子们的笑声和浇水的叮咚声混在一起,像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温柔地包裹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望禾的“种子学堂”渐渐有了名气,常有城里的孩子跟着家长来体验。他们穿着干净的运动鞋,小心翼翼地踩在泥土上,却在亲手种下第一颗种子时,眼里迸发出和村里孩子一样的光。

有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姑娘,第一次来就被芒果树吸引,仰着头数果子数到脖子酸。望禾递给她一颗芒果核:“想种吗?埋在土里,等明年,它就会长出小芽。”

小姑娘捧着核,像捧着颗宝石,在院子角落挖了个小坑,把核埋进去,还插了根彩色的小旗子做记号。“我叫它‘小望’,”她认真地说,“跟望禾哥哥一样,都能长出甜果子。”

望禾笑了,想起太奶奶日志里写的“每个孩子都是颗种子,就看你给它什么样的土”。他给孩子们讲太奶奶在非洲种芒果的故事,讲太爷爷改良稻种的经历,讲小芒果叔叔和阿米娜阿姨在沙漠边缘开荒的事。孩子们听得入迷,手里的小铲子都忘了放下。

那年秋天,“小望”真的冒出了嫩芽,嫩黄的两片叶子顶着泥土,像个倔强的小问号。小姑娘来的时候,特意带了块自己烤的饼干,掰了半块埋在芽旁边:“给你补补,快点长高。”

望禾把这一幕拍下来,贴在日志里,旁边写:“太奶奶,您看,善意的种子,连饼干都愿意喂它呢。”

日志里的故事越来越丰富。有城里孩子寄来的画,画着芒果树长到了云朵上;有村里孩子写的观察日记,歪歪扭扭地记着“向日葵今天又长高了一厘米”;还有非洲寄来的照片,卡鲁的孙子抱着刚摘的芒果,站在写着“中非友谊果园”的木牌前,笑得和当年的阿明一模一样。

望禾三十岁那年,娶了个学幼教的姑娘,叫林溪。她第一次来老宅,就蹲在芒果树下,对着树洞里的日志说:“太奶奶,我会帮望禾把学堂办好,让更多孩子知道,泥土里藏着星星。”

林溪来了之后,学堂多了很多新花样。她教孩子们用芒果叶做书签,用稻穗编小蚂蚱,还把太奶奶的日志里的故事编成儿歌,孩子们围着芒果树唱,歌声像蜜糖一样,粘住了整个院子的阳光。

他们的儿子出生时,望禾在老芒果树旁栽了棵新的芒果苗。他抱着襁褓里的孩子,指着树苗说:“这是‘承禾’,要像太爷爷太奶奶那样,把根扎在土里,把甜给出去。”

承禾会走路后,最爱做的事就是跟着哥哥姐姐们在院子里疯跑,手里总攥着颗芒果核,说是“给太奶奶的信”。他把核埋在树洞里,第二天又挖出来,举着沾满泥土的小手说:“太奶奶说,等我长高了,就给我甜芒果。”

望禾和林溪站在廊下看着,相视而笑。树洞里的日志,纸页已经泛黄发脆,却被阳光晒得暖暖的,像个装满了甜的宝盒。

又是一个春天,老芒果树开花了,雪白的花瓣落了一地。望禾带着承禾,把日志从树洞里取出来,小心翼翼地翻开。承禾指着太奶奶的照片,奶声奶气地问:“爸爸,太奶奶是不是住在芒果里呀?”

望禾摸着儿子的头,看着满院奔跑的孩子,看着新栽的芒果苗抽出嫩芽,看着远处稻田里翻滚的绿浪,轻声说:“是呀,太奶奶住在每一颗芒果里,住在每一粒稻子里,住在每个孩子的笑声里,住在咱们心里。”

风穿过芒果树,花瓣簌簌落下,像太奶奶在轻轻点头。望禾知道,这本日志永远写不完了,就像那些种子永远种不完,那些甜永远尝不完。它会变成泥土里的养分,变成风里的花香,变成孩子们手里的种子,在时光里,一代又一代,把故事,把善意,把甜,永远传下去。

而那棵老芒果树,会一直站在那里,看着春去秋来,看着人来人往,把所有的故事,都藏进年轮里,结进果实里,告诉每个路过的人:

这世间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传奇,而是把一颗种子种下去的耐心,是看着它发芽结果的欢喜,是把甜分给别人的温暖,是让善意的河流,在岁月里,永远流淌,生生不息。

承禾上小学那年,学校布置了“我的家族故事”作业,他抱着那本泛黄的日志回家,缠着望禾讲更多太奶奶的事。

望禾把他抱坐在膝头,翻到日志里一张褪色的黑白照片——那是年轻时的容遇,穿着简单的棉布衬衫,站在芒果树下,手里捧着刚摘的芒果,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太奶奶年轻的时候啊,胆子可大了。”望禾的声音带着笑意,“她第一次跟你太爷爷去非洲,坐的是绿皮火车转牛车,路上走了整整半个月。到了地方,没有住处,就和当地人一起搭草棚,晚上听着狮子叫睡觉。”

承禾瞪圆了眼睛:“狮子!太奶奶不怕吗?”

“怕啊,”望禾摸着儿子的头,“但她更怕当地人因为缺水饿肚子。所以她白天跟着当地人找水源,晚上就着月光研究图纸,硬生生在石头山里凿出了一条水渠。你看这张照片,”他指着另一张,照片里的容遇晒得黝黑,裤脚沾满泥浆,却举着通水的水管笑得灿烂,“这就是水渠通的那天,所有人都在欢呼,太奶奶却偷偷躲在树后哭了,因为她知道,孩子们终于不用走几里路背水了。”

承禾似懂非懂,小手轻轻摸着照片上容遇的脸。

“太奶奶还会治病呢,”望禾继续说,“有次部落里爆发疟疾,药不够,她就带着当地人上山采草药,自己试吃,把安全的药分给大家,自己却累得发烧晕倒。”

“太奶奶好棒!”承禾的小拳头攥得紧紧的,“我也要像太奶奶一样,帮别人!”

望禾笑了,拿起笔,在作业纸上帮承禾写下“我的太奶奶容遇”,又画了一颗小小的芒果。

那天晚上,承禾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颗芒果种子,埋在太奶奶种的芒果树下。他使劲往上长,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开出了雪白的花,最后结出了满树金黄的芒果。太奶奶就站在树下,笑着对他说:“好孩子,甜要分给大家才更甜哦。”

第二天一早,承禾把梦里的事告诉望禾,还非要拉着爸爸去院子里看那棵新栽的芒果苗。

“爸爸你看,它好像长高了一点点!”承禾踮着脚,指着苗尖的新叶,“等它结果了,我要分给学校的同学,分给隔壁的爷爷奶奶,还要寄给非洲的小朋友!”

望禾看着儿子认真的小脸,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容遇,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看到了善意的种子,正在第四代人的心里,悄悄发芽。

他蹲下来,和承禾一起给芒果苗浇水。水珠落在泥土上,溅起小小的水花,像极了当年容遇在非洲水渠边,看着水流进田地时,眼里闪烁的光。

阳光穿过枝叶,在地上织出金色的网。老芒果树的花还在落,新芒果苗的叶正在长,而那本日志,被小心地收进了家族相册的最深处,封面上用烫金的字写着:“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上一章 沙漠 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浮夸版)最新章节 下一章 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