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诗国三十憾:明月不归沉碧海
本书标签: 穿越  穿越  补上所有遗憾     

凝碧池边劫.辋川禅月明

诗国三十憾:明月不归沉碧海

收复洛阳的那日,秋风卷着碎金般的阳光,漫过凝碧池的残荷。

我站在宫墙下,看唐军的旗帜重新插上城楼,猎猎作响的红绸里,裹着无数亡魂未凉的期盼。袖中的诗稿早已通过隐秘的渠道递出,此刻想来,该是到了肃宗案前。人群中忽然传来低低的抽气声,我转头望去,看见那抹熟悉的绯色官袍正从囚车中走出——王维的头发白了大半,脊背却挺得笔直,路过凝碧池时,他停下脚步,望着水面漂浮的断莲,久久未动。

系统的提示音恰在此时响起,清越如寺钟:“检测到王维遗恨逆转,拯救成功。”

我望着他被亲兵护送离去的背影,忽然想起凝碧池夜宴的烛火。那时他眼底的死灰,此刻该已被这光复的日光焐暖了。后来听宫人说,肃宗读到“万户伤心生野烟”时,案头的茶盏都震落了,连叹三声“真君子”,随即下旨免其罪责,只将他贬为太子中允——这已是乱世里对“失节”文人最宽厚的恩宥。

再见到他,是在辋川。

我循着松涛声走到别业门口时,正撞见他披着粗布僧衣,在菜畦里摘豆荚。竹篱上爬满了牵牛花,紫的、蓝的,开得泼泼洒洒,像他画里没干的颜料。听见脚步声,他回过头,脸上的皱纹里盛着阳光,鬓角的白发在风里轻轻扬,再不见当年凝碧池边的仓皇。

“是你。”他笑了笑,声音里带着茶烟的温软,“那首《相思》,后来常听见村童在溪边唱。”

我知道他说的不是重逢的客套。那日藏在袖中的诗稿,成了他洗清污名的凭证,却也像道无形的疤,让他再未踏足长安。他将官袍叠得整整齐齐,收在樟木箱底,换上了这身洗得发白的僧衣,终日与经卷、茶灶、画笔为伴。

“先生如今……还好?”

他引我穿过竹林,脚下的石子路硌得鞋底板发疼,却让人心里踏实。“好得很。”他指了指不远处的竹里馆,“晨起听松,午后抄经,傍晚看山月落进欹湖,比在朝堂上省心多了。”说话间,他弯腰拾起片飘落的竹叶,放在唇边吹了声轻哨,惊起几只山雀,扑棱棱掠过青瓦,倒像是在为他伴奏。

书房里弥漫着檀香味。案上摊着幅未完成的画,水墨氤氲的山间,一轮明月悬在松梢,笔法比早年更简淡,却透着说不尽的禅意。我瞥见砚台边压着的诗稿,字迹清瘦如竹:“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没有了长安的繁华,没有了官场的沉浮,只剩山间花木自开自落的从容。

“不再弹《郁轮袍》了?”我轻声问。那是他年轻时凭借成名的琵琶曲,曾在岐王宅里惊倒四座,如今却只在旧书卷里留着名字。

他正在研墨的手顿了顿,墨锭在砚台里转出细碎的圈。“弹过一次。”他望着窗外的竹影,声音轻得像叹息,“去年冬夜,雪落满阶,忽然想弹。可指尖落在弦上,却只弹出些散音,像断了线的珠子。”他笑了笑,眼底闪过一丝怅然,却很快被释然取代,“或许,那曲子属于长安的少年王维,不属于辋川的老僧了。”

我想起系统解锁的结局,《郁轮袍》里藏着的少年意气、功名心、长安梦,都在凝碧池的刀光里碎了。如今他守着辋川的明月,守着案头的经卷,守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是将那些碎掉的过往,都酿成了禅茶里的回甘。

临别时,他送我一幅《江干雪霁图》。卷末题着行小字:“明月照禅心,樱花落古池。”我望着那“樱花”二字,想起李白,想起采石矶的江月,想起这两位诗人跨越时空的呼应——他们都曾困于乱世,却最终在诗与禅、酒与月里,找到了各自的安宁。

走出辋川时,暮色正漫上山腰。松涛里混着晚钟的声响,从远处的寺庙传来,一声声,敲得人心头发暖。我回头望,竹篱后的茅屋里,灯亮了,映出他临窗抄经的剪影,与月光、竹影叠在一起。

系统光屏再次亮起时,上面的字迹带着温润的光:【王维结局:乱平后归隐辋川,以禅心观物,诗画皆入化境。临终前嘱弟子将《凝碧诗》刻于墓侧,谓“此身虽辱,此心可昭”。辋川别业的红豆树下,常有人见月光如练,似有琴声隐约,却非《郁轮袍》,唯有清越如松风的梵音。】

他最终没能做回长安的状元郎,却成了辋川的明月,清辉遍洒,照亮了后世每个在乱世里寻找安宁的人。

上一章 凝碧池边劫.诗成隐忠魂 诗国三十憾:明月不归沉碧海最新章节 下一章 孤舟济世心.洞庭秋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