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哇...”,或许是感知到周围充斥着对病房里的人担忧的紧张气氛,亦或是感知到对周围人的期待心情,这个孩子很顺利的到了这世间,顺带着一种温顺的基因...
晨起夕落,日子一天天过,这个孩子转眼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龄,不同于现在的小孩儿,这个孩子大小就被人说要懂事,要乖,说什么家里的情况跟别人不一样。的确,是不太一样,残缺的亲情,杂乱的家,负重的农活,是这个小孩儿时最深的记忆。久而久之,她真的越来越懂事,越来越会体会大人的辛苦,越来越不能没有负担的玩耍,越来越成了一个胆小的人,越来越不能说出自己的需求,越来越觉得什么都有点假,越来越觉得疲惫。
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小孩看到了好几个小孩掉泪,小孩不解,只是一味的觉得这有什么可哭的,上完学不是还是能回家。她摆了摆脑袋,找了个座位坐下了。至此幼儿园的生活算是开始了。期间要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大概率就是,这个孩子的书包被人恶意拿走,并被放入一大块牛粪,小孩是觉得有点委屈,没有告诉老师,也不想告诉家人,这个事就过去了,小孩儿也没交到什么朋友,日子还是照常过。
后来,小孩上了小学,性格还是那样。只不过,小孩儿有了喜欢玩的东西,丢沙包,跳皮筋,溜溜球哪个都让小孩觉得好玩,正是这样,小孩儿有了一个伙伴,在现在应该叫做搭子,这一搭就是3年。后来考中学的时候,她去了别的地方,两个人就断开了联系。小孩儿又变成了一个人。上了初中后,第一天基本都是自我介绍加认识,这小孩儿硬是把这个认识人的一个环节变成了一个恐怖的噩梦,这个东西让她焦灼,尴尬,难受,却又不得不顺从这种惯例。挺过这一个环节,小孩儿也变得不那么紧绷,住宿的第一天,睡得还算可以。后来就一直一个人。直到初二,小孩儿认识了人生中不多的一个朋友,一直玩到现在,俩人现在虽不在同一个地方,见了面倒也没有什么陌生感。
小孩儿学习还挺认真的,初二顺利入团,可是也是在这一年,遇见了一个教学方式不是很让人理解的数学老师,以至于,小孩儿的数学一落千丈,变成了弱势学科,后来,小孩儿上了初三,遇见了一个超级好的数学女老师,虽然,小孩儿很想让自己数学变得很好,可是初二的断档不是很好补,以至于初三,数学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后来,小孩儿考上了高中。高中生活让小孩儿觉得很累,不是身体上的累,是心里上的累,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要上课学习,这到也还好,让人心累的是成绩一直不理想,次次考试,次次不达目标的那种无力感,加上前途渺茫的忧心,让小孩儿觉得疲惫不堪,无处诉说,无人可说....以至于有段时间,小孩儿都觉得不如直接去打工,省了家里的钱,还不用每天这样想来想去....后来还是熬下来了,上了个普通的本科,学了一个一般的专业,日子就那么一天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