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梧桐叶片片转黄,随着凉风打着旋儿飘落。学期过半,空气里开始弥漫起期中考试特有的紧张气息。
办公室里,各科老师都在抓紧最后的时间讲重点、发复习提纲。沈屿白整理着文言文默写的高频考点,看着底下学生们或认真或愁苦的脸,心里也有些没底。这是他第一次独立带高中班级迎来大考,既担心自己复习方向有偏差,也怕孩子们考砸了受打击。
午休时分,他正对着一叠学生作文发愁——有几个孩子的论述逻辑还是理不清。忽然,一杯冒着热气的奶茶被轻轻放在了他堆满作业的桌角。
沈屿白讶异抬头,对上了陆言深平静无波的脸。
“年级组发的,我不喝甜的。”陆言深语气淡然,仿佛只是随手处理掉一件不需要的东西。
沈屿白看着那杯标签上写着“全糖、热”的奶茶,心里微微一动。陆老师……真的只是不喝甜的吗?他记得上次年级组发的明明是咖啡。
“谢谢啊。”沈屿白没有戳破,笑着接过,温热的杯壁恰好暖了他有些冰凉的手指。他插上吸管喝了一口,甜腻的滋味顺着喉咙滑下,竟意外地驱散了些许焦虑。
“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陆言深没有立刻离开,目光扫过他桌上那叠作文,“他们的基础不差,正常发挥即可。”
这算是……安慰?沈屿白有些惊讶地看着他。陆言深却已移开视线,看向窗外,侧脸线条依旧冷硬,但说出来的话却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力量。
“我知道,就是第一次,总怕哪里没做好。”沈屿白小声嘟囔,像是不自觉地倾诉。
陆言深转过头,深邃的目光落在他脸上,停顿了两秒,才开口道:“你的语文课,他们很喜欢。” 这句话他说得极其平稳,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却让沈屿白的心像是被羽毛轻轻搔了一下,有点痒,又有点暖。
“真的吗?”沈屿白眼睛亮了起来。
“嗯。”陆言深应了一声,没再多说,转身回了自己的工位。
然而这天下午,沈屿白在批改学生交上来的语文课堂笔记本检查时(作为班主任的陆言深偶尔会抽查各科笔记),意外地发现,陆言深在批注完数学问题后,在某个学生的笔记本空白处,用他那特有的、遒劲有力的字迹,多写了一行小字:
“语文课讲《劝学》的类比论证,理解得不错,可应用于数学逻辑。”
沈屿白看着那行字,怔了半晌。陆老师他……竟然在关注他的语文课?甚至还肯定了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学科融合?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悄然涌上心头,比刚才那杯全糖奶茶还要甜上几分。他悄悄抬眼,看向对面正专注工作的陆言深。夕阳的余晖给他周身镀上了一层金边,那严肃的神情在此刻的沈屿白看来,竟觉得格外可靠。
期中考试如期而至又平稳结束。成绩出来后,高一(三)班的语文平均分出乎意料地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板块,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平行班级。而陆言深带的数学,更是毫无悬念地稳居第一。
年级组长在总结会上特意表扬了(三)班,说两位年轻班主任配合默契,文理均衡,相得益彰。
散会后,两人并肩走回办公室。
“这次语文考得真好,沈老师功不可没。”有同事笑着对沈屿白说。
沈屿白不好意思地笑笑:“是孩子们自己努力。”
陆言深走在他身旁,没有说话,但在同事离开后,他侧目看向沈屿白,声音不高却清晰:
“我说过,你的课,不用担心。”
他的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但沈屿白却从中听出了某种程度的……认可,甚至是极淡的骄傲。
沈屿白转过头来,眉眼舒展,弯成了令人心动的月牙形状:“这也要多亏陆老师您这位班主任管理有方啊。班上纪律井然,学风端正,我上课时自然也省了不少心。”他的语调轻快,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的调侃,却在细微处流露出一抹难以察觉的亲近感,仿佛话语间悄然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陆言深对上他笑意盈盈的眼睛,眸光微微闪动了一下,终究没再说什么,只是率先推开了办公室的门。
窗外,秋风卷着落叶。室内,刚刚经历了一场考验的两人,虽然依旧没有更多逾越的言语,但某种基于专业认可和并肩作战后产生的信任与默契,似乎又加深了一层。那种感觉,就像在微凉的秋日里,找到了一处可以安心依靠的温暖角落,不言不语,却已足够慰藉。
下一次的靠近,或许会在某个毫不起意的瞬间,如微风掠过般悄然发生,不留痕迹,却令人心头一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