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那句“阳光下的冰块”和签名档的“真的假不了”,像两道无形的枷锁,牢牢铐住了宋瑜的咽喉。她感觉自己像一只被蛛网黏住的飞蛾,越是挣扎,缠绕得越紧。那份偷来的恋情,不再是甜蜜的负担,而成了一场无休止的精神酷刑。
她变得草木皆兵。周瑾一个随意的眼神,一次比平时稍长的沉默,甚至只是看着她时微微蹙起的眉,都能在她心里掀起惊涛骇浪。她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露出了马脚,是否不够“宋瑜”。
她甚至开始害怕周瑾的温柔。当周瑾在她夜盲时自然地牵起她的手(不再是衣袖),那掌心传来的温热却让她如坠冰窟;当周瑾默不作声地吃掉她餐盘里不喜欢的菜,她感觉那像是在吞咽她谎言结出的苦果。
她活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食欲不振,夜里时常惊醒,白天则依靠厚厚的粉底来掩盖憔悴。那副活泼爱笑的外壳,变得摇摇欲坠。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危机,从外部悄然逼近。
班里开始流传起关于她们的风言风语。起初只是些模糊的窃窃私语,关于两个女生是否“走得太近”。然后,逐渐出现了更具体的指摘,说宋瑜“带坏了”原本安静的周瑾,说她们之间的互动“不正常”。
这些流言像带着毒刺的藤蔓,在班级的角落里悄然滋生、蔓延。宋瑜是第一个察觉到的。她人缘好,总有那么一两个会悄悄告诉她这些的朋友。
“宋瑜,你最近……还是注意点吧,有些人嘴比较碎。”朋友欲言又止地提醒她。
宋瑜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她不怕流言蜚语,但她害怕这流言会成为压垮她和周瑾之间脆弱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周瑾那么不喜欢成为焦点,那么排斥集体活动,她会怎么应对?她会因此退缩吗?会……讨厌给她带来这些麻烦的自己吗?
巨大的恐慌和委屈几乎将她淹没。她找到周瑾,在一个午休时分,将她拉到了无人的楼梯拐角。这里光线昏暗,空气里漂浮着灰尘的味道。
“周瑾……你听到那些话了吗?”宋瑜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眼睛因为连日来的压力和睡眠不足而泛着红血丝。
周瑾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看着她,眼神平静,甚至比平时更加深沉。“嗯。”她只回了一个字。
“你……你怎么想?”宋瑜急切地追问,像是急于寻求一个保证,一个不会被她推开的承诺,“你害怕吗?会不会觉得……是我连累了你?”她的声音里带上了哭腔,一半是表演,一半是真实的恐惧。
周瑾没有立刻回答。她只是静静地看着宋瑜,看着对方眼底的慌乱和无助,看着那强撑的坚强下脆弱的内核。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清晰而坚定:
“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宋瑜猛地抬头,瞳孔骤缩。周瑾问的不是“你害怕吗”,也不是“怎么办”,而是——“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她是在问,那些关于“走得太近”、“不正常”的流言,是真的吗?她是在向她要一个确认,一个关于她们关系本质的、直指核心的确认!
宋瑜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几乎停止跳动。她看着周瑾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所有的谎言、所有的伪装,在这一刻都变得无比苍白和可笑。她张了张嘴,想说“当然是真的,我喜欢你”,但那句话卡在喉咙里,却被巨大的心虚堵住了。
她不敢回答。
因为她知道,她们关系的起点,是假的。她所有的“喜欢”,都建立在那个卑劣的骗局之上。如果周瑾知道了真相,还会在乎这流言是真是假吗?
她的沉默,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漫长而刺耳。
周瑾看着她煞白的脸和躲闪的眼神,眼底深处那最后一丝微弱的、或许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期待,缓缓熄灭了。她没有再追问,只是移开了目光,重新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侧脸的线条冷硬得像冰雕。
“走吧,要上课了。”她最终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率先转身离开了楼梯间。
宋瑜独自留在原地,靠着冰冷的墙壁,缓缓滑坐到地上。周瑾没有否认流言,也没有推开她,但她那句追问和最后的沉默,比任何指责都更让宋瑜感到绝望。
她终于清晰地认识到,她不仅仅是撒了一个谎。她玷污了一份可能真正属于她的、纯粹的感情。她像一只愚蠢的飞蛾,不仅扑向了火,还用自己的翅膀,弄脏了那团原本可以温暖她的火焰。
流言在外肆虐,而信任的危机,在她们之间,已经悄然爆发。那阳光下的冰块,在内外交困中,发出了清晰的、碎裂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