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小辛所学习的专升本文化常识
本书标签: 现代 

汉代

小辛所学习的专升本文化常识

第三节 汉代

[政论文]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汉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

其政论文评论时政,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滕王阁序》节选

[史传文学]

一、《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被誉为“史圣”。因李陵之祸被捕入狱,意识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忍辱苟活、发愤著书,完成了《史记》。

“史界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光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卷,8书(记各种典章制度)有10表(大事年表) 12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30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70列传(记重

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创作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写作手法:1、场面描写 2、旁见侧出(互见法)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编制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合称“史学双璧”。

二、《汉书》

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

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诗歌]

一、《乐府诗集》

乐府,音乐机关,职责是收集编纂各地歌谣并为之制谱配乐。

北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是现在收集乐府歌辞最为完备的一部书籍。

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叙事性是其基本艺术特色。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之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二、《古诗十九首》

由南朝萧统从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其为“五言之冠冕”。名篇《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

[辞赋]

赋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

2.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

3. 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4. 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

5. 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讲求对仗工稳、字句整饬

6. 宋代受古文运动的影响突破了声律的限制,能够自由挥洒,富有灵活性,体式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叫作文赋,代表作《前赤壁赋》

汉代的辞赋类作品,从其内容和表现形式看,存在两种类型:

一种以抒情述志为主,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被称为“骚体赋”。

另一种以状物摹绘为主,文辞富丽,如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张衡《二京赋》等,这是一般所说的“大赋”或“汉赋”。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被称为“辞宗”“赋圣”,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西汉文学家,代表作《羽猎赋》《河东赋》

班固,东汉史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代表作《两都赋》

张衡,东汉文学家,代表作《西京赋》《东京赋》,合称《二京赋》,他的《归田赋》是大赋转向抒情小赋的标志。

上一章 先秦文学2 小辛所学习的专升本文化常识最新章节 下一章 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