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提倡“性恶论”,名篇是《劝学》。
名句: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四、《老子》
老子,字聃,号伯阳。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是先秦道家典籍,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名句:
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五、《庄子》
庄子,名周,道家学派,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治。
他强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揭露了剥削阶级残暴和虚伪的本质。
《庄子》又称《南华经》,名篇有《秋水》《逍遥游》。
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富有浪漫色彩。其通过寓言的隐喻性质、重言的权威性和卮言的流动性,传达其深邃的哲学思想。
名句:
1. 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
2. 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六、《韩非子》
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师承荀子,第一次明确提出“法不阿贵”的思想,法律对高贵、有权的人,也不偏袒,公平平等。
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有李斯、商鞅等。
七、《墨子》
1. 作者简介
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尚同。重视科学技术,实践能力,逻辑思维。反对儒家理论知识六经。
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
[历史散文]
一、《尚书》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作《尚书》,是“上古之书”,是“记言文之祖”。
二、《春秋》
《春秋》,孔子修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过于简略。
春秋笔法: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措辞中表明爱憎。
三、《左传》
又名《左氏春秋》,是第一部叙事详尽、体系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善于细节描写,善于描写战争,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
“春秋三传”指《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四、《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撰。这部作品又称为《春秋外传》或《左丘明外传》。
五、《战国策》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共33卷,西汉刘向编订,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其说辞纵横驰骋,辨丽恣肆而又浅显生动,富于形象性。
代表作:《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苏秦以连横说秦》
第二节 秦代
[吕氏春秋]
吕不韦,《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故史称“杂家”。
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名篇《吕氏春秋·察今》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
[谏逐客书]
李斯,法家代表人物,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写《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
“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陈述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