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青青小步
本书标签: 现代 

第九章

青青小步

三个月后,“回甘续篇”系列面料织造进入收尾阶段。沈昔盈踩着晨光走进张师傅的老厂房,空气中飘着桑蚕丝特有的温润气息,织机的咔嗒声此起彼伏,像时光在轻轻叩门。张师傅正俯身调整织梭,见她来,指着刚下线的面料笑道:“你摸摸看,这批次的肌理,比上次的样品更贴近话梅晒透后的质感。”

沈昔盈伸手抚过面料,立体的纹路带着细微的磨砂感,指尖仿佛触到了外婆竹簸箕里那些晒得饱满的话梅。“张师傅,太完美了。”她轻声说,怀里揣着的笔记本上,画满了新系列的设计草图——有缀着话梅形状盘扣的斜襟衫,有印着织锦纹路的围巾,还有能装下小物件的布艺香囊,每一件都藏着老时光的影子。

这时,苏晚发来微信:“亲子定制订单的客户想带孩子来厂房看看,顺便选面料颜色,你看方便吗?”沈昔盈立刻回复“当然”,她想起展览互动区那个教外婆做挂饰的小姑娘,忽然觉得,让孩子们触摸传统面料、了解老手艺,也是“回甘续篇”该有的意义。

下午,两对母子如约而至。最小的孩子才五岁,踮着脚尖盯着织机,好奇地问:“这些线怎么能变成好看的布呀?”张师傅笑着抱起他,指着穿梭的织梭:“这就像你妈妈腌话梅,要一点点慢慢来,才能织出有味道的面料。”孩子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轻轻抚过样品布,眼睛亮闪闪的。

一位妈妈拿起话梅纹样的香囊样品,眼眶微热:“我小时候也跟着外婆晒过话梅,可惜现在很少有机会这样慢下来了。”沈昔盈递给她一块浅粉色的面料:“这款加入了棉线,柔软亲肤,适合给孩子做小裙子,上面的纹路就是话梅晒干后的样子,算是把小时候的记忆穿在身上。”

正说着,外婆突然打来电话,声音带着笑意:“丫头,我新晒了一簸箕话梅,已经晒得半干了,等你回来尝尝?对了,我还学着用你给的边角料,做了好几个话梅挂饰,给孩子们当礼物正好。”沈昔盈笑着应下,转头跟客户说:“我外婆也在为新系列添彩呢,她做的挂饰,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

陈默的镜头一直没停过:张师傅教孩子辨认面料的认真模样,妈妈们挑选面料时的温柔笑容,织机上缓缓成型的“回甘”纹路,都被他定格在相机里。“我打算把这些照片做成一个摄影展,和你的新系列一起开展,就叫‘时光里的回甘’。”他对沈昔盈说,“让更多人看到传统与当下的联结。”

转眼到了新系列发布的日子,展厅里摆满了“回甘续篇”的作品,墙面挂满了陈默的摄影作品,角落里还摆着外婆的竹簸箕和晒话梅的工具,空气中弥漫着话梅的酸甜香气与面料的自然气息。外婆穿着沈昔盈特意为她设计的话梅纹样斜襟衫,坐在互动区,教孩子们用面料边角料做挂饰,手里还攥着那个没做完的挂饰,此刻已经缝补得整整齐齐。

一位老先生在展品前驻足良久,他正是上次展览中聊起晒话梅的那位。“我带了孙子来,想让他知道,有些美好是需要等待的。”他指着一件话梅盘扣的外套,“这件衣服的纹路,和我记忆里奶奶晒的话梅一模一样。”

沈昔盈站在展厅中央,看着眼前的一切:老匠人坚守的手艺,长辈传递的温暖,陌生人共享的记忆,孩子们好奇的眼神,还有身边并肩而立的张师傅、苏晚和陈默。她忽然觉得,“回甘”从来不是一个结束,而是无数温暖瞬间的延续——是慢时光里的匠心,是代际间的传承,是陌生人之间的共鸣,是把平凡日子里的甜与涩,都织进时光的肌理里。

展览结尾的留言区,有人写下:“原来最好的时光,是有人陪你慢下来,把记忆酿成回甘。”沈昔盈看着这句话,想起外婆竹簸箕里晒得金灿灿的话梅,想起织机上日夜生长的面料,想起那些因“话梅回甘”而相遇的人们,嘴角扬起温柔的笑意。

窗外的阳光正好,洒在展厅的每一件作品上,泛着温润的光泽。属于“话梅回甘”的故事,还在继续——或许下一次,会有更多人带着自己的时光记忆而来,在面料的肌理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回甘。

上一章 第八章 青青小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