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靖康耻未雪
本书标签: 古代 

无题

靖康耻未雪

燕京城外的粥棚从清晨开到日暮,城内紧闭的门扉一扇扇打开。百姓们从最初的戒备,到小心翼翼地探出头,再到捧着碗走出家门,不过短短数日。王师带来的不是刀枪,而是能活命的米粮,这个消息比任何告示都传得更快。

建康行宫内,南来的暖风吹散了北地的硝烟气。随着岳飞安抚燕京的各项政令有条不紊地推行,整个江南后方都沉浸在一种亢奋而安定的氛围中。粮草、军械、药品,正源源不断地顺着运河北上,支撑着这场旷日持久的国战。

御书房内,赵构正在批阅奏折。他看得很快,大部分都是各地呈上的贺表,言辞华丽,歌功颂德。他随手翻过,目光在一份来自皇城司的密报上停了下来。

那是一张极薄的纸,字迹细如蚊足,用的是只有他和皇城司指挥使陈忠才懂的暗语。

李纲侍立一旁,见官家面色如常,便轻声道:“官家,燕京局势已稳,户部正商议是否该恢复部分商船通行,以活络江南经济……”

赵构没有抬头,只是将那张纸条在指尖慢慢捻动,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他忽然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陈忠派去苏州的人,有几天没消息了?”

李纲一愣,不知官家为何突然问起这个。他想了想:“回官家,似乎有五日了。苏州乃鱼米之乡,想来不会出什么乱子。”

“是吗?”赵构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朕倒觉得,越是富庶的地方,越容易生蛆。”

他将纸条放在烛火上,看着它蜷曲、变黑、化为灰烬。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内侍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声音尖利,带着哭腔:“官家!不好了!苏州急报!张邦昌之子张涛,联合当地数十家士绅大户,聚众数万,在苏州起事了!”

内侍话音未落,李纲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身体一晃,险些栽倒。

“什么?!”他失声惊呼,“怎么可能!这个时候……”

“他们打的什么旗号?”赵构的声音响起,平静得可怕,仿佛早就料到了一切。

内侍被他的镇定所慑,结结巴巴地回答:“他们……他们打着‘清君侧,诛北伐奸佞’的旗号,说……说官家您被岳飞、韩世忠等武夫蒙蔽,耗尽国库,穷兵黩武,致使江南民不聊生。他们……他们已经攻占了太湖粮仓,扣押了所有北运的漕船!”

“轰!”

最后一句,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李纲心头。他眼前一黑,喃喃道:“完了……前线的粮道……断了……”

北伐大军数十万张嘴,全靠江南这条主动脉输血。粮道一断,不出半月,前线就要崩溃!这比金兀术的五万铁骑还要致命!

“官家!老臣请命,即刻前往苏州,说服他们……”李纲焦急万分,在他看来,这必是地方士绅因征粮之事心怀不满,尚有转圜余地。

赵构却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他站起身,走到门口,看着殿外晴朗的天空,眼神幽深。

“说服?李爱卿,你还没看明白吗?”他转过头,目光锐利如刀,“这不是请愿,是谋反。他们不是要谈条件,他们是要朕的命,要大宋的命。”

他顿了顿,冷笑道:“‘清君侧’?好一个‘清君侧’。秦桧活着的时候,他们是秦桧的钱袋子;现在朕要北伐,他们就成了张邦昌的孝子贤孙。说到底,不过是一群怕被清算的国贼,想在朕的背后捅刀子罢了。”

李纲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官家眼中的杀意,让他不寒而栗。

“官家,那……那该如何是好?是否立刻从前线抽调兵马……”

“不必。”赵构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岳飞和韩世忠的兵,是用来杀金狗的,不是用来对付家贼的。杀鸡,焉用牛刀。”

他转身走回御案前,对门外喝道:“传殿前司都指挥使,王权!”

片刻之后,一名身材魁梧、满脸煞气的武将大步流星地走入殿内,单膝跪地,声如洪钟:“臣王权,参见官家!”

此人正是赵构亲征建康所带来的三万禁军统帅,一路负责行宫护卫,早已憋了一肚子火气。

赵构没有让他起身,只是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缓缓问道:“王权,你的刀,利否?”

王权一愣,随即大声道:“回官家!臣的刀,只待饮血!”

“好。”赵构点了点头,“朕现在就让它饮个够。”

他从御案上拿起一枚调兵的虎符,扔到王权面前。

“朕命你,即刻点齐五千禁军骑兵,一人双马,星夜赶赴苏州。”

“臣遵旨!”

“你的任务,不是去平叛,是去杀人。”赵构的声音陡然变得冰冷,不带一丝感情。

“第一,不要围城,不要喊话。大军一到,直接从西门突入,直扑张氏府邸。朕要张涛的人头,天亮之前,必须送到朕的案头。”

“第二,所有参与此次谋逆的士绅大户,有一个算一个,满门抄斩,不留活口。他们的家产,全部充入‘北伐专款’。”

“第三,”赵构的目光扫过一旁面如死灰的李纲,声音愈发森寒,“将张涛和所有主谋的头颅,挂在太湖粮仓的旗杆上,传首江南各州府。再传朕的旨意:三日之内,漕运必须恢复。三日后,河面上若还有一艘船敢不动,船主、船工,全家一体连坐,流放三千里!”

王权听得热血沸腾,他等的就是这样的命令。他双手捧起虎符,重重叩首:“臣王权,领旨!若不能完成任务,臣提头来见!”

说罢,他起身,转身大步离去,那股冲天的杀气,让整个御书房的温度都仿佛降了几分。

李纲看着王权离去的背影,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终究没敢开口。他知道,这一去,苏州必将血流成河。

赵构没有再看他,重新走回那巨大的沙盘前,目光落在从苏州延伸至建康的红色线条上。那里,是江南的经济命脉,也是此刻大宋最脆弱的软肋。

“官家……如此……是否太过酷烈?”李纲终于忍不住,用几不可闻的声音问道。

赵构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道:“李爱卿,你记住。对付国贼,任何仁慈,都是对前线将士最大的残忍。”

他伸出手,仿佛要抚平那条代表漕运的线条。

“这根血管里,长了一个毒瘤。朕今天,就是要亲手把它挖出来,连带着周围的烂肉,一并剜掉。会很痛,会流很多血。”

他顿了顿,语气平静而坚定。

“但只有这样,这具身体,才能活下去。”

上一章 无题 靖康耻未雪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