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忽必烈重生之成为仁君
本书标签: 历史 

世祖的午夜惊梦

忽必烈重生之成为仁君

至元九年正月二十六,子时。

大都宫城的轮廓在墨色天幕下静静蛰伏,唯有大明殿的烛火穿透沉沉夜色,像一颗悬在宫阙间的暖珠。殿内,鎏金铜漏的水滴声与烛花偶尔的噼啪声交织,织成一片属于帝王寝宫的静谧。御榻上,忽必烈猛地从混沌中坐起,锦缎被褥滑落肩头,后背已被冷汗浸透,贴在皮肤上冰凉刺骨。

他的呼吸粗重,胸腔里像是还残留着至元三十一年那口咽不下的浊气——分明记得,彼时自己躺在紫檀木御榻上,气若游丝,视线模糊里尽是皇孙铁穆耳通红的眼眶,群臣的哭号声从殿外断断续续传来,像钝刀反复割着他的耳膜。他想抬手,却连指尖都动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殿内的烛火一点点暗下去,意识沉入无边的黑暗。

可此刻,御榻的锦缎触感真实得过分,殿内的龙涎香气息清晰可闻,甚至能听见殿外廊柱下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咚,咚,咚”,三声,不早不晚,正是子时。忽必烈的心脏骤然缩紧,他几乎是踉跄着掀开被褥,赤足踩在冰凉的金砖地面上,脚掌传来的寒意让他打了个寒颤,却也让他更加清醒。

他跌跌撞撞地奔到殿前,伸手推开沉重的朱漆殿门。一股凛冽的朔风瞬间灌了进来,像无数把小刀子刮在他的脸上、颈间,将他额前的发丝吹得凌乱。殿外的宫灯在风中摇曳,昏黄的光线下,青砖铺就的御道向远处延伸,两侧的汉白玉栏杆覆着一层薄薄的霜花,泛着冷冽的光。

“长生天……把朕送回来了?”忽必烈喃喃自语,声音因震惊而微微发颤。他抬手抚上自己的脸颊,指尖触到的是中年男子紧实的皮肤,没有垂暮之年的松弛与褶皱;他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掌心纹路清晰,指节有力,哪里还有半分病榻上枯槁的模样?

殿外的更夫刚走过去,脚步声渐渐远去,只留下梆子余音在宫墙间回荡。忽必烈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涌入肺腑,让他混沌的脑子彻底清明。他记得这一天——至元九年正月二十六,子时。明日,便是正月二十七,崖山海战的日子。前世,就是这一战,元军攻破宋军最后的防线,陆秀夫背着幼帝赵昺跳海,十万宋军将士随之殉国,崖山的海水被染成了血红色,那片血红,成了他此后数十年午夜梦回都挥之不去的梦魇。

他想起前世灭宋后,自己站在临安城楼上,看着城中百姓流离失所,看着宋室宗亲被押解北上时的绝望眼神,心中曾有过一丝转瞬即逝的动摇。可那时的他,满脑子都是“一统天下”的伟业,只当那些牺牲是成就霸业的必然代价。直到晚年卧病在床,那些被忽略的哀嚎、那些逝去的生命,才一遍遍

在他眼前浮现,让他在弥留之际,第一次为自己的“功绩”感到了悔恨。

“朕错了……”忽必烈闭上眼,再睁开时,眼中已没有了最初的震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决断。前世,他是世人眼中的“明君”,创下了大元的基业,却也留下了无数血债;今生,长生天给了他一次重来的机会,他绝不能再让崖山的悲剧重演。

他转身回到殿内,赤足踩过金砖,走到案前。案上摆着一卷《攻宋方略》,是伯颜昨日呈上来的,上面用朱笔圈出了“明日强攻崖山,尽歼宋室余孽”的字样。忽必烈拿起笔,蘸了墨,重重地在那行字上划了一道横线,墨汁浸透纸背,像是要将前世的过错彻底划掉。

“来人!”忽必烈的声音不再颤抖,带着帝王的威严,“传伯颜、张弘范即刻入殿,再传中书省官员,命他们立刻草拟诏书,不得有误!”

殿外的怯薛军听到传唤,立刻应声而去。忽必烈走到窗边,望着殿外摇曳的宫灯,心中已有了盘算。明日的崖山,不能再是血流成河的战场;宋室的三位皇帝,不能再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天下的百姓,更不能再因战火流离失所。

他抬手拂去窗棂上的霜花,指尖传来的凉意让他更加坚定。这一世,他要做的,不仅是一统天下的君主,更是能护百姓周全、容宋室存续的仁君。崖山的海,明日不会再染血;这片他亲手打下的江山,终将迎来真正的太平。

烛火在殿内跳动,将忽必烈的身影拉得很长,映在墙上,像一幅承载着新生与希望的画卷。窗外的朔风依旧凛冽,却仿佛也吹来了一个崭新的未来——一个没有崖山悲剧,只有苍生安乐的未来。

忽必烈重生之成为仁君最新章节 下一章 宸殿烛语:世祖的三道金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