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预支的1点功德值,像一根轻飘飘的羽毛,悬在我的系统界面上,时刻提醒着我,这“功德圆满版”系统看似温和,实则抠门且套路深。
没有惩罚,没有BGM,只有那若有若无的梵音和一句“于心何安”的道德枷锁。这反而让我更加警惕。咬人的狗不叫,搞PUA的系统不闹。
我必须尽快摸清这功德体系的运作规律,找到那个能让我既能维持咸鱼本色,又能稳定“创收”的平衡点。
接下来的几天,我像个真正的苦行僧(伪),开始在宗门内四处溜达,目光如炬地搜寻着一切可能刷功德的机会。
系统似乎很满意我的“积极性”,接连发布了几个小任务:
【扶老奶奶过马路】( metaphorical ): 帮助一位因修炼岔气而行动不便的内门长老,安稳地返回洞府。功德+2。 (我全程用语言鼓励:“长老,步子迈稳,道心要定!对,就是这样!”实际肢体接触为零。系统判定:语言辅助,功德减半,+1。)
【调解纠纷】: 劝解两位因争夺炼丹室使用权而争吵的外门弟子。功德+5。 (我上前,对其中一人道:“这位师兄,你面相凶恶,今日恐有血光之灾,宜静不宜动。”又对另一人说:“这位师弟,你印堂发黑,再吵下去恐道心受损,得不偿失。” 两人被我唬住,面面相觑,竟真的熄了火。系统判定:利用封建迷信手段,效果显著但方式欠妥,功德+3。)
【清扫落叶】: 打扫演武场周边堆积的落叶。功德+3。 (我找到一群正在附近觅食的山羊,用几颗野果成功引导它们将演武场周边的落叶啃食得一干二净,连地皮都薄了一层。系统判定:借助外力,缺乏主观能动性,功德+1。)
几天下来,我累死累活(主要是心累),功德值账户艰难地爬升到了……8点(含预支的1点)。距离兑换最低级的、标价100功德值的“聚气丹”,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效率太低了!这样下去,我猴年马月才能实现功德自由?
我躺在藤椅上,看着系统界面里那可怜巴巴的数字,陷入了沉思。这些任务个体差异太大,评判标准模糊,完全不符合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原理。
不行,得找个能稳定产出、可批量复制的“功德流水线”。
我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院子里那些孜孜不倦的蚂蚁。一个大胆的、充满统计学精神的计划,逐渐在我脑中成型。
说干就干!
我找了一块平整的石板,用炭笔在上面画上复杂的网格,然后将一些米粒、昆虫尸体等食物,按照特定规律放置在网格的不同区域。接着,我开始长时间、高强度地……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路径选择、效率以及团队协作情况。
系统最初是困惑的:“宿主行为识别:持续性观察昆虫社会行为。目的不明,与已知功德任务无直接关联。”
我不理会,只是更加专注地记录数据,嘴里还念念有词:“样本A群体,选择最短路径概率67%,遭遇障碍物后分流效率低下……样本B群体,路径迂回但稳定性高,信息素传递模式有待优化……”
几天后,我捧着一卷写满密密麻麻数据和简易图表的树皮纸,脸上露出了科研工作者般的满足笑容。
“系统!”我郑重地在心中宣布,“经过大量野外观察与数据分析,本人已初步完成《关于提升后山蚁群觅食效率及种群幸福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
系统:“……???” “报告指出,当前蚁群在资源采集与分配上存在严重的结构性浪费与路径依赖!这不仅限制了种群的发展,更造成了无谓的内耗,此乃‘无功德’之象!” “因此,我决定,启动‘蚁群福祉提升计划’!通过优化其觅食路径、建立应急食物储备点、干预其攻击性行为(比如劝架)等方式,系统性、规模化地提升该区域所有蚁群的生存质量与协作效率!此乃大功德!”
说着,我根据我的“研究成果”,开始动手了。我用小石子为它们铺设更便捷的“高速公路”,将大块食物提前粉碎放置在固定“补给站”,甚至当两窝蚂蚁即将发生冲突时,我会用树叶将它们强行隔开,并投放额外食物以转移注意力……
我干得热火朝天,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救世主,正在为微观世界的文明进步添砖加瓦。
系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良久,那空灵的梵音背景乐似乎都出现了一丝杂音。
“叮……检测到宿主进行大规模、持续性……生物种群干预行为。” “行为目的:声称提升目标种群‘幸福感’。” “功德计算模型……遭遇未知变量……传统‘单次利他事件’模型不适用……” “尝试启用‘宏观功德影响评估’……” “评估中……目标蚁群觅食效率提升约15%(暂时),内部冲突降低约20%(可能只是被宿主吓的)……对局部生态环境影响未知……” “基于‘善意干预’及‘潜在正面影响’……判定:每日固定功德值+0.5(试点)。”
成了! 虽然只有可怜的每天0.5点,但这是持续的、稳定的、不需要我每天去抓蚯蚓或者忽悠人的被动收入!
这就好比打工和收租的区别!性质完全不同了!
我强忍着仰天长笑的冲动,维持着悲天悯人的表情,对着忙碌的蚁群点了点头:“众生皆苦,吾辈当勉力为之。”
脑海中的系统,在发布了这条判定后,似乎进入了某种节能模式,连梵音都变得微不可闻。
它可能又一次需要时间,去理解“统计学刷功德”这种超越版本理解范畴的骚操作。
而我,看着系统界面上那虽然缓慢但坚定不移跳动着的功德值,惬意地躺回了藤椅中。
看来,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修仙界的第一份“功德包租公”生涯,就此,低调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