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基层干部
本书标签: 现代 

乡镇来的订单

基层干部

绩效工资方案推行的第三周,陈阳荣的办公桌上堆起了新的报表。王建军指着其中一张,兴奋得声音发颤:“陈书记,你看!小郑她们柜组的销售额涨了近四成,连老李都学会用收银机了,昨天还帮着收了笔乡镇的大额订单!”

报表右上角贴着张便签,是老李歪歪扭扭的字迹:“清溪乡李乡长订了二十套儿童套装,要纯棉的,说是给乡小学的孩子们当‘六一’礼物。”

陈阳荣刚拿起便签,就见张建国推门进来,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发票:“王经理怕是忘了吧?这批童装从县针织厂拿货价是十八块,你给李乡长算的二十块,这差价进了谁的口袋?”

王建军的脸瞬间涨红:“那两块是运费!从县城到清溪乡山路难走,三轮车得跑三个钟头,油钱不要钱?”

“运费?”张建国冷笑一声,把发票拍在桌上,“我昨天刚从针织厂回来,他们说可以送货上门,根本不用额外加钱。王建军,你这是借着乡镇订单中饱私囊啊!”

刘梅正在核对库存,闻言立刻翻开账本:“张副经理,这笔订单的运费是经财务科审核的,有三轮车师傅的签字确认,不信您看……”

“我看什么看?”张建国打断她,“谁知道你们是不是串通好的?乡镇的订单最容易做手脚,我看这‘城乡服务链’就是个幌子,实则是给你们自己谋利!”

这话像根针,扎得办公室里的空气都绷紧了。陈阳荣望着窗外,一辆挂着“清溪乡”牌照的三轮车正停在楼前,车斗里装着刚摘的草莓,用竹筐层层码着——是李乡长让人捎来的,说“感谢大楼惦记着山里的孩子”。

“建国,你去过清溪乡吗?”陈阳荣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张建国愣了一下:“没……没有又怎样?”

“那我建议你去一趟。”陈阳荣站起身,拿起挂在墙上的草帽,“现在就去,看看那山路有多难走,看看乡小学的孩子们穿的衣服有多旧,再问问李乡长,为啥宁愿多花两块钱,也要从咱们大楼订童装。”

王建军立刻接话:“我跟您一起去!正好把货送过去。”

张建国看着他们拿起样品箱往外走,忽然梗着脖子喊:“去就去!我倒要看看你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三轮车驶出县城时,晨雾还没散。山路蜿蜒得像条长蛇,车轮碾过碎石路,发出“咯噔咯噔”的响。陈阳荣坐在车斗里,扶着装满童装的纸箱,忽然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刹车声——张建国骑着辆摩托车跟了上来,裤脚沾着泥,脸色不太好看。

“怕你们迷路。”他别过脸,语气硬邦邦的。

陈阳荣笑了,往他手里塞了个刚摘的草莓:“尝尝,清溪乡的草莓甜。”

草莓的汁液染红了指尖时,三轮车在一处陡坡打滑,王建军跳下去推车,鞋底在泥地里蹬出深深的坑。张建国犹豫了一下,也熄火下车,攥着车把帮着使劲。四个人——陈阳荣、王建军、三轮车师傅,还有张建国——像当年在铁路工地上那样,喊着号子把车推上了坡。

到清溪乡时,乡小学的孩子们正在操场上做操。破旧的校服洗得发白,有的裤脚短了一大截,露出细瘦的脚踝。李乡长迎上来,黝黑的脸上堆着笑:“可把你们盼来了!孩子们听说新衣服是县城大楼送来的,早上都没心思上课了。”

陈阳荣打开纸箱,纯棉的儿童套装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小郑特意让人绣了小太阳图案,针脚不算精致,却透着股暖劲。孩子们围上来,怯生生地摸着布料,眼里的光比阳光还亮。

“陈书记,您不知道,”李乡长拉着他往教室走,“前阵子有人来推销童装,说是‘外贸尾单’,看着花哨,其实一洗就掉色。孩子们穿了浑身痒,家长们都心疼坏了。”他指着墙上的照片,“这是去年拍的,孩子们穿的还是打补丁的旧衣服,哪敢想今年能穿上新套装。”

张建国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孩子们举着新衣服转圈,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过年能穿上件新布鞋就欢天喜地。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样品——领口的标签上,印着“茶陵县商业大楼”和一行小字:“纯棉质检合格”。

回程时,张建国没再骑摩托车,而是坐在了三轮车斗里。“那两块钱运费,确实该给。”他忽然开口,声音很轻,“这路……比我想象的难走。”

陈阳荣拍了拍他的肩膀:“乡镇的订单,不光是生意,是心意。人家信咱们,咱们就不能让人家寒心。”

夕阳把山路染成金红色时,三轮车驶进县城。张建国跳下车,忽然说:“明天我去趟针织厂,跟他们谈谈长期供货,争取把进价再压低点。”他顿了顿,补充道,“运费我来想办法,找县运输队要个优惠价。”

王建军惊喜地睁大了眼,陈阳荣却不意外。他望着张建国走进大楼的背影,忽然觉得,有些坚冰,不是靠敲碎的,是靠阳光一点点焐化的。

夜里的办公室,刘梅正在统计新的乡镇订单——腰陂镇要订三十双防滑胶鞋,马江乡需要二十床夏凉被。王建军在旁边写送货路线,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里,陈阳荣忽然说:“给张副经理也记上一笔,今天他帮着推了车。”

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穹顶,在订单上投下淡淡的银辉。那些写着乡镇名字的字迹,忽然变得沉甸甸的——像无数双眼睛,望着这栋大楼,也望着楼里正在慢慢靠近的人心。

上一章 工资表上的裂痕 基层干部最新章节 下一章 仓库里的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