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结束的铃声早已响过,沈念一却还在画板前修改着草图。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勾勒出精巧的齿轮结构,但她的心思却飘向了物理实验室的方向。
“念一,还不走吗?”同桌陈雨薇背着书包过来,“宿舍快熄灯了。”
沈念一这才惊觉教室已经空无一人,连忙收拾画具:“马上就好。”
陈雨薇凑近看她未完成的草图,惊讶道:“这是机械设计图?你什么时候对物理这么上心了?”
沈念一支吾着没有回答。她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会对林晨的项目如此投入。或许是因为那些精妙的机械结构触动了她作为美术生的敏感神经,又或许是因为...
“该不会是那个物理课代表的原因吧?”陈雨薇狡黠地眨眨眼,“我听说你们最近经常一起在实验室待到很晚。”
沈念一脸颊微热,轻推了她一下:“别瞎说,我们是在准备创新大赛的项目。”
两人说笑着走出教学楼,夜晚的校园格外宁静。月光洒在石板路上,梧桐树的影子随风轻轻摇曳。就在宿舍楼前的小径上,一个熟悉的身影让沈念一停下了脚步。
林晨站在路灯下,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似乎在等人。
“看来有人等你呢。”陈雨薇会意地笑笑,“我先回去了,别聊太晚。”
沈念一看着好友离开的背影,深吸一口气,走向林晨:“你怎么在这里?”
“这个给你。”林晨递过文件夹,声音有些紧张,“我重新计算了传动比,还画了三维结构图。想听听你的意见。”
沈念一接过文件夹,借着路灯的光翻开。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极其精细的结构图,每一个细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可以想象,林晨花了多少心血在这上面。
“你一直忙到现在?”她轻声问。
林晨点点头,眼睛在灯光下格外明亮:“有了今天在工棚发现的那些材料,我觉得我们的想法真的可以实现。”
他们自然而然地沿着宿舍楼前的小路散步,讨论着设计细节。夜风轻拂,带来桂花若有若无的香气。
“如果用弹簧钢片代替这里的连杆,会不会更灵活?”沈念一指着图纸上的一个部位。
林晨思考片刻,突然眼前一亮:“不止如此!如果再加上一个偏心轮,就可以模拟出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了。”
他越说越兴奋,顺手从路边捡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画起了示意图。沈念一蹲在他身边,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突然觉得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物理课代表,在谈到热爱的事物时,整个人都在发光。
“你知道吗,”林晨突然停下讲解,轻声说,“我一直觉得物理和艺术是相通的。它们都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世界的美。”
沈念一微微一怔。这是她第一次听到有人把她的两个爱好如此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就像梵高的《星月夜》,”林晨继续道,抬头望向夜空,“那些漩涡状的星云,其实很符合流体动力学的原理。但首先打动人的,是那种震撼的美感。”
沈念一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深蓝色的夜空中,星星点点,宛如撒在天鹅绒上的碎钻。她突然想起自己口袋里的那片蓝色亚克力。
“我有个想法。”她掏出那片亚克力,对着路灯。光线透过它,在地上投下蓝色的光斑,“如果我们在这个部位加上彩色滤光片,让装置运动时产生光影变化...”
“就像星光透过棱镜!”林晨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语气中充满赞赏,“这个想法太棒了。”
两人越聊越投入,从机械结构谈到艺术表现,从物理原理谈到美学理念。他们发现,尽管一个擅长理性思维,一个偏向感性创造,但对“美”的理解却出奇地一致。
宿舍楼的熄灯铃声打断了他们的讨论。
“我该回去了。”沈念一站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灰尘。
林晨点点头,犹豫了一下:“明天放学后,要不要一起去工棚?我想实际测量一下那台车床的精度。”
“好。”沈念一答应得比想象中干脆。
看着林晨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沈念一摸了摸口袋里的亚克力片。她想起林晨刚才说的话:“每个看似平凡的事物内部,都可能藏着惊人的美感,就像原子内部广阔的空间。”
或许人也是如此。她想。
那一夜,沈念一的速写本上多了一幅画:路灯下的少年,树枝在沙地上画出的机械图,还有漫天繁星。画旁有一行小字:“理性与感性,原来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而林晨的笔记本上,则多了一页新的设计图——一个融合了光学原理的机械装置,标注着“星月夜”三个字。
两颗截然不同的心,在这个普通的秋夜,因为对美的共同追求,悄然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