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校园格外安静,沈念一背着帆布包走进校门时,晨雾尚未散尽。包里装着速写本、测量工具,还有一份她自己制作的蓝莓三明治——不知为何,她总觉得林晨会像往常一样,因为沉迷设计而错过早餐。
工棚的门虚掩着,她轻轻推开,发现林晨已经在了。他背对着门口,正专注地调整一台老式车床的角度。晨光从高窗斜射进来,在他周围形成一道光晕。
“你来得真早。”沈念一轻声说。
林晨闻声回头,眼下有淡淡的黑眼圈,但精神很好:“我想早点来调试设备。这些老机器需要预热。”
工棚显然被仔细打扫过,主要工作区域的灰尘已经清理干净,工具也分门别类摆放整齐。中央的工作台上,铺开了一张巨大的设计图。
“这是...”沈念一走近,惊讶地发现图纸上正是他们讨论过的“星月夜”装置,但细节更加精细,还增加了很多新的构思。
“我昨晚重新画了总装图。”林晨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想到你说的光影效果,我觉得原来的结构太简单了。”
沈念一仔细看着图纸。林晨不仅完善了机械传动部分,还特意标注了每个部位可能产生的光影效果,甚至在旁边用铅笔轻轻写下了“此处需念一确认”的字样。
一股暖流悄然涌上心头。这种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对她来说是如此陌生而珍贵。
“我们先从基础框架开始吧。”林晨递给她一副手套,“小心边缘毛刺。”
工棚里响起金属的切割声和机器的嗡鸣。林晨操作车床的手法熟练得不像个高中生,沈念一则负责测量和记录数据。偶尔需要四手配合时,他们的动作默契得仿佛已经合作多年。
“稳住,慢慢推...”林晨扶着沈念一的手,引导她完成一个精细的切割。他的手掌温暖而稳定,沈念一能感觉到他掌心的薄茧。
当第一根主支架完美成型时,两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相视而笑。
“休息一下吧。”沈念一从包里拿出三明治,“你应该还没吃早餐。”
林晨愣了一下,耳朵微微发红:“你怎么知道...”
“猜的。”沈念一轻轻把三明治推到他面前,“我多做了一份。”
他们坐在工棚门口的水泥台阶上,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身上。林晨小口吃着三明治,突然说:“我从来没想过,能和别人一起做这种东西。”
沈念一转过头,等他继续说下去。
“以前都是我一个人在实验室鼓捣。”林晨看着远处的教学楼,“同学们觉得我古怪,老师也只是关心竞赛成绩。但是和你一起...”他顿了顿,寻找着合适的词句,“就像突然有人能听懂你的语言。”
沈念一沉默了片刻,从包里拿出速写本,翻到昨晚画的那一页:“我明白。就像我一直觉得,画画是很孤独的事。但是昨天,听你讲星月夜和流体力学的关系,我突然觉得...自己的世界变大了。”
林晨看着画中路灯下的自己,眼神微动。
“所以,”沈念一合上本子,微笑着站起身,“让我们继续完成这个能让世界变大的装置吧。”
回到工棚,工作的气氛更加融洽。沈念一不仅提供艺术建议,还展现出了惊人的空间想象力,好几次指出了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而林晨则耐心解释每个部件的物理原理,让沈念一对整个装置的理解更加深入。
中午时分,主体的传动结构已经初具雏形。林晨小心翼翼地将核心的齿轮组安装到位,沈念一则递给他需要的工具,像默契的手术助理。
“试试看。”林晨深吸一口气,轻轻拨动了启动杆。
齿轮缓缓咬合,传动杆开始运动,机械装置如同被注入生命般运转起来。虽然还缺少很多外部部件,但基础运动的流畅度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成功了...”沈念一轻声说,眼中闪着激动的光。
林晨看着运转中的装置,突然转向她:“给它起个名字吧。”
沈念一注视着那些精密运转的零件,阳光透过缝隙,在墙上投下不断变化的光影。
“叫‘星轨’如何?”她说,“既是机械的轨道,也是星星的轨迹。”
“星轨。”林晨重复着这个名字,嘴角扬起,“很好听。”
离开工棚时,夕阳正好。林晨锁上门,突然很认真地说:“下周末,如果你有空的话...我们可以开始做光影部分。”
“好啊。”沈念一点头,“我会提前想好配色方案。”
回宿舍的路上,沈念一摸出口袋里的蓝色亚克力片。阳光透过它,在她掌心投下小小的蓝色光斑,就像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她突然很期待下一个周末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