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妹风波过后,庄家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平静。庄家老屋那边暂时没了动静,不知道是在酝酿新的风波,还是真的被庄图南震慑住了。
庄超英面对儿子时,态度变得更加复杂。他有时会下意识地避开庄图南的目光,有时又会在饭桌上,就一些学校里无关痛痒的小事,试探性地询问儿子的看法。家庭话语权,正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着偏移。
庄图南乐见其成,但并不急于求成。他知道,改变一个人根深蒂固的观念需要时间和契机。
他的重心,放在了外部拓展上。
周末,他找到了隔壁大院的邻居李一鸣。李一鸣比庄图南大两岁,早已辍学在社会上晃荡,原剧中虽然有些小毛病,但本质不坏,重义气,懂得知恩图报。庄图南看中的就是他这点,以及他那种混迹市井磨练出来的机灵和胆量。
“一鸣哥,有个赚钱的活儿,干不干?”庄图南开门见山,将几盘磁带和几盒新颖的文具摆在李一鸣面前。
李一鸣眼睛一亮:“图南,可以啊!哪儿搞来的?这东西现在可紧俏了!”
“渠道我有。”庄图南没有细说,“你负责在城西那片儿卖,学校和厂区门口都行。本钱我出,卖掉的利润,你三我七。”
“三七?”李一鸣有些犹豫,他觉得出力的是自己,结果自己才占三成。
庄图南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道:“货源、本钱、风险,都是我承担。你只是负责销售,拿三成已经很高了。而且,这只是开始。如果合作愉快,后面还有更赚钱的买卖。”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李一鸣看着他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又看了看那些诱人的商品,一咬牙:“成!听你的!图南,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
于是,庄图南的商业版图,拥有了第一个线下“分销商”。李一鸣果然没让他失望,凭借其混迹街头的本事,很快就在城西打开了销路,反馈回来的利润让庄图南的小金库再次充盈起来。
资本像雪球一样,开始滚动。
处理完商业扩张的事情,庄图南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目标——林武峰,林工。
这天傍晚,他看到林武峰下班回来,正在院子里摆弄那辆除了铃不响哪里都响的二手自行车,便主动走了过去。
“林叔叔,车坏了?”庄图南态度恭敬。
林武峰抬头见是他,笑了笑:“是啊,老毛病了,链条总掉。图南有事?”
“没什么大事,”庄图南蹲下身,看似随意地指着自行车的链条和齿轮,“林叔叔,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讲机械原理的书,上面说如果能在齿轮的啮合处加点润滑油,或者改进一下传动结构,比如用更耐磨损的材料,是不是就能减少这种故障?”
林武峰手上的动作一顿,有些惊讶地看了庄图南一眼。这可不是一个普通高中生会关注的问题。
“哦?你还看机械原理的书?”林武峰来了兴趣。
“随便翻翻,觉得挺有意思的。”庄图南谦逊地说,然后话锋一转,仿佛不经意地提起,“我看现在国外很多电子产品,像收音机、录音机,里面的机械结构和电路设计越来越精巧,估计未来咱们国家也会大力发展这个。尤其是半导体技术,感觉潜力无限。”
他随口抛出的几个关于未来技术趋势的简单观点,虽然只是皮毛,却精准地切中了林武峰作为技术人员的兴趣点,并且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预见性”。
林武峰眼中的惊讶变成了欣赏甚至是一丝震惊。他放下手里的工具,认真地和庄图南讨论起来。庄图南结合现代记忆,总能在他困惑的地方,用浅显易懂的比喻或者一个新颖的角度,给他带来启发。
“图南啊,你这些想法……很不一般啊!”林武峰感叹道,“眼光看得比很多厂里的老师傅都远。”
“林叔叔过奖了,我就是瞎琢磨。”庄图南适时地露出一个符合年龄的、略带腼腆的笑容。
就在这时,林栋哲跑出来叫他爸吃饭,看到庄图南和自己爸爸相谈甚欢,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爸可是压缩机厂的技术骨干,平时眼界高着呢,能和他爸聊得这么投机,图南哥真是太厉害了!
“对了,林叔叔,”庄图南仿佛突然想起什么,“您见识广,认不认识对南方,比如广州、上海那边市场比较熟的人?我有个远房表哥想打听点那边电子产品的情况。”
未雨绸缪,庄图南需要一个更稳定、更可靠的南下货源渠道。
林武峰此刻正对庄图南充满好感,闻言想了想,道:“你这一问,我倒想起来了。我有个表弟,叫林卫东,今年二十四,就是个开货车的司机。他路子野,经常跑上海、广州这些地方拉货,见多识广,脑子也活络。就在咱们巷子后面那片租房子住。”
庄图南心中一动。林卫东!原剧中一个重要的配角,胆大心细,善于钻营,是早期“倒爷”的典型代表。这正是他急需的人才!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不动声色地问:“林叔叔,您能给我个卫东叔的详细地址或者联系方式吗?我想替我表哥问问。”
“没问题,回头我写给你。”林武峰爽快地答应。
这次看似随意的闲聊,收获远超庄图南预期。他不仅初步赢得了林工的技术赏识和好感,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打通南下渠道的关键人物——林卫东。
庄图南感觉,命运的齿轮,正在加速转动。
他回到家中,发现母亲黄玲正对着缝纫机发呆,手里拿着一块布料,眼神有些迷茫。
庄图南走过去,轻声问:“妈,怎么了?”
黄玲回过神,叹了口气:“没什么,就是……宋莹前几天看我给你改的那件衬衫样子不错,非让我也给她做一件。我随手用边角料做了,她喜欢得不得了,非要给我钱……这邻里邻居的,我哪能要啊。”
庄图南看着母亲手中那块质地普通却被她巧手做出别致花样的布料,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妈,”他缓缓开口,“既然宋姨喜欢,说明您的手艺好。您有没有想过,除了在厂里上班,也可以接点‘私活’?”
黄玲愣住了:“私活?”
“对。”庄图南拿起那块布料,“比如,帮邻居、同事量身定做衣服。收取合理的‘工本费’和‘手工费’。这不算投机倒把,是凭手艺吃饭,光荣得很。”
他看着母亲眼中逐渐亮起的光,知道一颗商业的火种,即将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