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穿成弃妃:我靠种田旺翻全皇朝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言情  架空历史 

智守水利,民心为盾

穿成弃妃:我靠种田旺翻全皇朝

签下半月之约的第三日,天刚蒙蒙亮,封地的引水渠就传来急促的呼喊声。“不好了!渠堤塌了!水流都断了!”

林晚猛地从床上坐起,抓起外衣就往外冲。萧景渊、秦风等人也闻声赶来,只见封地东侧的主渠堤塌陷了近丈宽的缺口,原本湍急的水流顺着缺口漫入荒坡,下游的农田已经开始缺水干涸。

“是李嵩干的!”秦风一眼就看出破绽,缺口处的夯土有被利器撬动的痕迹,“他肯定是想破坏水利,逼我们就范!”

萧景渊脸色铁青:“这个小人!竟敢用如此卑劣的手段!”

林晚蹲下身,查看坍塌的渠堤,心中快速盘算。现在正是玉米拔节、红薯扎根的关键期,缺水一日就可能导致大幅减产。而重新夯筑渠堤至少需要三日,若用寻常方法,不仅耗时久,还容易再次被破坏。

“不能用常规方法修堤。”林晚抬头说道,“我有个办法——草木固堤法。用粗壮的树干做桩,捆绑芦苇、稻草做成柴捆填入缺口,再用黏土混合草木灰夯实,既能快速堵水,又比纯夯土更坚固,还能防止再次被轻易破坏。”

“可是哪里来这么多芦苇和稻草?”赵虎问道。

“封地的晒场还堆着去年的稻草,小溪边也长满了芦苇,发动百姓一起动手,半天就能凑齐材料!”林晚立刻分配任务,“秦风,你带护乡队守住渠堤周边,防止李嵩的人再次破坏;萧景渊,你组织青壮年砍伐树干、收割芦苇;我带妇女和老人处理稻草、调制黏土。所有人务必在今日日落前堵住缺口!”

“好!”众人齐声应道,立刻分头行动。

消息传开,封地的百姓和留守的流民纷纷主动赶来帮忙。青壮年们扛着斧头前往山林砍伐树干,妇女们坐在田埂上编织稻草捆,老人们则用锄头挖掘黏土,孩子们也帮忙捡拾散落的芦苇,整个渠堤边人声鼎沸,却井然有序。

林晚站在缺口旁,亲自指导大家搭建柴桩。“树干要深埋三尺,间距不能超过五寸,这样才能稳固。”她一边示范一边喊道,“柴捆要层层叠加,黏土要压实,不能留空隙!”

烈日炙烤着大地,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了汗珠,衣衫被汗水浸透,却没有一个人叫苦退缩。一位曾受封地救济的老农,拄着拐杖也来帮忙递黏土,说道:“林姑娘、殿下,这水渠是我们的命根子,绝不能让坏人毁了!就算拼了老命,我们也要守住它!”

“对!守住水渠!守住家园!”百姓们齐声呐喊,士气高涨。

远在清河镇的李嵩得知林晚正在抢修渠堤,气得狠狠拍了桌子。“一群乡野村夫,还想跟本大人斗?”他立刻召集人手,“走!去封地,给他们添点乱!我看他们怎么在日落前修好!”

然而,当李嵩带着衙役赶到渠堤边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数百名百姓自发组成人墙,挡在渠堤前,眼神坚定地看着他们,没有丝毫畏惧。

“李嵩!你这个奸贼!竟敢破坏我们的水渠!”老农拄着拐杖,指着李嵩怒斥道,“我们好不容易才有了活路,你却想断我们的生路,天理难容!”

“不准破坏渠堤!否则我们跟你拼了!”百姓们纷纷举起手中的锄头、扁担,怒视着李嵩的人。

李嵩的衙役们看着怒目圆睁的百姓,纷纷后退,不敢上前。他们都是本地人,深知这些百姓对封地和水渠的感情,真要动手,只会激起更大的民愤。

“反了!反了!”李嵩气得浑身发抖,却不敢下令强攻。他知道,一旦引发民变,丞相也保不住他。

林晚走上前,语气冰冷:“李大人,你擅自破坏水利,已经触犯了律法。若再敢阻拦抢修,耽误农田灌溉,导致粮食减产,这个罪责,你承担得起吗?”

李嵩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进退两难。他看着越来越多的百姓聚集过来,甚至有清河镇的乡绅也闻讯赶来劝阻,只能咬牙说道:“好!本大人今天就暂且放过你们!但你们若敢逾期不修,耽误了押解萧景渊回京,本大人定饶不了你们!”

说罢,他带着衙役们狼狈离去。

百姓们欢呼雀跃,更加卖力地投入到修堤工作中。夕阳西下时,坍塌的渠堤终于被成功堵住,清澈的水流重新顺着水渠流向农田。看着水流滋润着干涸的土地,百姓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林晚站在渠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这就是民心的力量,它比任何兵器都要强大,是他们最坚实的盾牌。

然而,麻烦并没有就此结束。李嵩回到清河镇后,不甘心失败,立刻上书京城,污蔑萧景渊“煽动百姓抗命,公然违抗圣旨”,请求陛下派兵镇压。

消息传到封地,众人再次陷入担忧。苏墨说道:“李嵩的奏折一旦送到京城,张丞相定会借机煽风点火,陛下很可能会真的派兵前来。我们的护乡队虽然训练有素,但根本不是朝廷大军的对手。”

萧景渊沉默不语,眉头紧锁。他知道,仅凭民心和护乡队,根本无法与朝廷大军抗衡。现在,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京城的李大人和赵老将军,能尽快找到反驳的证据,说服陛下。

林晚却突然说道:“我们可以主动出击。李嵩破坏水利,已经引起了百姓的公愤。我们可以组织百姓联名上书,不仅要揭发李嵩的罪行,还要再次陈述殿下的赈灾义举,让陛下知道真相。同时,我们可以让周老板联络各地商户,让他们也上书朝廷,说明封地商品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若封地被毁,将会影响三州的商贸往来。”

“这个主意好!”萧景渊眼前一亮,“百姓的联名信加上商户的证词,影响力会更大。苏墨,你立刻组织人手撰写奏折,收集百姓和商户的签名手印,尽快送往京城。”

“是!”苏墨应道。

接下来的几日,封地的百姓们再次自发行动起来,短短三日就收集了上万名百姓的签名和手印。周老板也联络了三州的数十位商户,他们纷纷写下证词,说明封地商品为各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恳请陛下明察秋毫。

与此同时,京城的朝堂上,御史大夫李大人和镇国将军赵老将军也收到了萧景渊派人送来的联名信和证词。他们立刻在朝堂上为萧景渊辩解,列举了萧景渊的赈灾义举和百姓对他的拥戴,指出张丞相的弹劾纯属污蔑。

“陛下,萧景渊在封地救灾救民,深得民心,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李大人手持联名信,大声说道,“张丞相说他意图谋反,却拿不出任何实质性证据;而百姓的联名信和商户的证词,却能证明他的仁德和功绩。还请陛下明察,不要被奸人蒙蔽!”

赵老将军也说道:“陛下,边境战事吃紧,正是用人之际。萧景渊母族世代忠良,萧景渊本人也有勇有谋,若能让他戴罪立功,前往边境御敌,定能为朝廷分忧。何必因为一封无凭无据的弹劾,就毁掉一位可用之才?”

陛下看着手中的联名信和证词,又听了两位大臣的辩解,心中的猜忌渐渐动摇。他知道萧景渊的母族向来忠良,也听说了萧景渊在封地的赈灾义举,只是被张丞相的谗言误导,才仓促下了削爵的旨意。

就在这时,张丞相站出来反驳道:“陛下,李大人和赵老将军分明是被萧景渊蒙蔽了!他煽动百姓抗命,公然违抗圣旨,这已经是谋反的铁证!若不派兵镇压,日后必成大患!”

“丞相此言差矣!”李大人立刻反驳,“萧景渊并未抗命,只是请求安抚百姓、整理事务。而李嵩破坏水利,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还请陛下派人调查此事,查明真相!”

朝堂上,双方争论不休,陛下一时难以决断,只能下令暂缓派兵,派人前往清河镇调查此事。

消息传到封地,众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太好了!陛下派人调查,就说明他已经开始怀疑张丞相的话了!”阿禾兴奋地说道。

萧景渊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这是我们的机会。只要调查的官员能查明真相,如实禀报陛下,我们就有翻盘的可能。”

林晚却依旧保持着冷静:“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张丞相肯定会派人贿赂调查的官员,让他谎报实情。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她转头对萧景渊说道:“殿下,我们要主动配合调查。让百姓和乡绅做好作证的准备,同时将李嵩破坏水利的证据保存好,让调查的官员亲眼看到真相。”

“好!”萧景渊点头道。

夜色渐深,封地的灯火依旧明亮。百姓们得知陛下派人调查,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纷纷表示愿意为萧景渊作证。护乡队也加强了警戒,防止李嵩再次搞破坏。

林晚站在院子里,看着夜空中的明月,心中充满了坚定。她知道,这场斗争还没有结束,但只要他们坚守民心,坚持真相,就一定能度过难关。而这一次,他们不仅要保住封地,还要为扳倒张丞相,迈出重要的一步。

上一章 丞相反扑,构陷削爵 穿成弃妃:我靠种田旺翻全皇朝最新章节 下一章 暗查罪证,联络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