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的秘阁,少了几分往日的肃杀,多了几分温润烟火。青衿与陆景渊并肩执掌阁事,他主掌密档安防与朝堂对接,她专注典籍整理与冤案复核,默契得仿佛共事了数十载。
这日恰逢中秋,长安城内万家灯火,秘阁也难得放了半日假。青衿换上一身月白色襦裙,长发松松挽成发髻,仅簪一朵白玉兰,褪去了朝堂与秘阁的锋芒,多了几分温婉。陆景渊一身素色锦袍,褪去玄色官服的冷峻,眉眼间尽是柔和,正站在院中为她煮茶。
“今年中秋,倒比往年热闹些。”青衿走到他身边,看着壶中升腾的水汽,轻声道。自巫蛊案终局、冤案昭雪后,长安百姓安居乐业,市井间的烟火气也愈发浓郁。
陆景渊执起茶盏,倒了一杯温热的桂花茶递给她:“是你与恩师当年的坚持,才换得这份安稳。”他指尖拂过她的发梢,“如今再无阴谋诡谲,只剩岁月静好,也算不负当年所托。”
青衿接过茶盏,暖意从指尖蔓延至心底。她想起三年前女扮男装踏入秘阁时的忐忑,想起玄字阁的惊魂探秘,想起栖霞寺的生死交锋,那些惊心动魄的过往,如今都成了彼此眼中的温柔注脚。
“对了,父亲今日要过来一同赏月。”青衿道,“他说要带些你爱吃的枣泥月饼。”
陆景渊眼中笑意更深:“恩师倒是记得我的口味。”他当年师从沈知远,沈知远待他如亲子,如今翁婿和睦,更是圆满。
暮色四合,沈知远果然提着食盒而来,身后还跟着蹦蹦跳跳的李墨。李墨如今已是经籍房的主事,依旧是那副乐天派模样,见到两人便笑道:“沈主事,掌事大人,我可是沾了太史公的光,才能来秘阁赏月吃月饼呢!”
众人围坐在院中桂树下,桌上摆着月饼、鲜果与热茶。桂花随风飘落,香气袭人,远处长安城内的笙歌隐隐传来,与秘阁的静谧相映成趣。
“衿儿,你可知当年你父亲失踪后,我有多担心?”沈知远喝了一口茶,望着女儿道,“可我知道,你继承了我的韧劲,定然能闯出一条路来。如今看到你与景渊相守,秘阁安稳,冤者昭雪,我这颗心才算真正放下。”
青衿握住父亲的手,眼眶微热:“爹,当年若不是你留下的玉牌与线索,女儿也走不到今日。是你教会我,史书不仅是文字,更是公道与人心。”
陆景渊也起身敬了沈知远一杯:“恩师,当年你舍身守护真相,景渊此生,定会护好青衿,守好秘阁,不让你当年的牺牲白费。”
沈知远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欣慰。李墨在一旁插科打诨,讲起长安城内的新鲜趣事,引得众人阵阵发笑,院中气氛愈发热闹。
夜深了,李墨与沈知远相继离去。青衿与陆景渊并肩站在廊下,望着天边皎洁的圆月。月光洒在两人身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
“你说,当年的太子若能看到今日,会不会安息?”青衿轻声问道。
陆景渊握住她的手,指尖温暖有力:“圣上追封他为仁孝太子,为他平反昭雪,天下人皆知其冤,他定然会安息。而我们能做的,便是守住这份真相,让往后再无如此冤案。”
他顿了顿,转头看向她,眼中满是深情:“往后岁岁年年,我都想与你这样,共赏长安月,共守秘阁书。”
青衿抬头望进他深邃的眼眸,心中满是安宁。她想起那枚刻着“青衿”二字的玉牌,想起玄字阁的暗格,想起破庙的惊魂,想起朝堂的震动,所有的波折与苦难,都在这一刻化为圆满。
“好。”她轻声应道,嘴角扬起温柔的笑容,“往后岁岁年年,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月光如水,洒遍长安。秘阁的灯光与城中的灯火交相辉映,典籍的墨香与桂花的香气缠绕在一起。那些暗流涌动的过往,那些惊心动魄的交锋,都已沉淀为史书上的一笔,而长安的繁华依旧,故梦绵长。
沈青衿与陆景渊的故事,如同这轮中秋圆月,圆满而温暖,在长安的岁月中,代代相传,成为一段关于坚守、正义与深情的佳话。而秘阁深处,那些承载着真相与历史的卷宗,也将在他们的守护下,静静流淌,见证王朝的安稳与岁月的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