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楚格。这个以低税率和加密货币公司聚集而闻名的湖畔小镇,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显得宁静而富足。鹅卵石街道干净整洁,现代玻璃幕墙建筑与古老木筋墙房屋交错而立,穿着昂贵户外服装的银行家和科技精英步履匆匆。然而,在江誉眼中,这片祥和景象之下,却涌动着无形的数据暗流和杀机。这里不仅是“北风信托”这个明面目标的所在地,更深处,可能隐藏着“蜂巢”真正的技术心脏。
凭借“夜枭”伪造的、经得起一般查验的商务顾问身份,江誉入住了一家位于小镇边缘、注重隐私的精品酒店。房间窗户正对着波光粼粼的楚格湖,但他无心欣赏。他拉上遮光帘,室内陷入适合长时间屏幕工作的昏暗。最重要的装备被取出、连接、加密链路自检……一系列流程熟练而迅速。
他的首要目标,依然是“北风信托”。这家在公开记录中业务清白、客户小众的资产管理公司,是连接已知线索(无声告密者日志、资金流向)的关键节点。然而,正如预料,针对其公开网络存在的初步侦察如同撞上一堵无形之墙。公司的官方网站干净得过分,几乎没有漏洞可抓;其IP地址关联的服务器位于高度安全的数据中心,防火墙规则严密,渗透尝试如石沉大海,连一丝涟漪都未引起。对方的安全防护等级,远超普通金融机构,透着专业和低调的傲慢。
远程强攻显然行不通。江誉将注意力转向物理环境。他利用“夜枭”提供的资源,调动了数颗商业遥感卫星和几架在楚格地区合法运营的无人机测绘公司的数据库访问权限(通过匿名代理和短期租赁),对“北风信托”所在的写字楼及其周边区域进行高精度三维建模和热成像扫描。
分析结果令人惊讶。该写字楼的地下深处,有一个经过特殊电磁屏蔽处理的区域,其热信号特征显示内部存在持续运行的、高能耗的计算设备,散热量远超普通办公需求。更重要的是,有一条独立的、埋设极深的光纤线路,从该区域引出,并非接入小镇的公共网络节点,而是沿着湖底,通向数公里外一个位于山麓的、标记为“私有地质监测站”的偏僻建筑。
这个“地质监测站”,在公开资料中几乎是一片空白。但卫星图像显示,该建筑周围设有隐蔽的监控探头和物理障碍,其屋顶的散热装置规格,与内部可能存在的设备规模完全不符——这更像是一个伪装的通讯基站或小型数据中心的散热系统。
“北风信托”楼下是掩体,湖底有暗线,山中有据点。这是一个精心构建的、立体化的巢穴。
就在江誉面对这重重防护感到棘手时,与“夜枭”的加密信道收到了新的信息。这一次,“夜枭”的语气带着一丝技术专家发现珍贵样本时的兴奋:
“分析有突破。你提供的五年前高频电子攻击特征数据是关键。”
“夜枭”解释道,他逆向工程了“蜂巢”在“反向污染”行动中使用的“净化者”反击代码的残片。虽然代码本身被高度混淆和自毁,但任何复杂程序在极端情况下都会暴露出其底层架构的“指纹”。他将这个指纹与江誉回忆起的、五年前导致阿亮牺牲的那次攻击的电磁频谱特征进行交叉比对,在一个极其细微的底层硬件驱动调用机制上,发现了高度相似性。
这种调用机制,与一种早已停产、但在特定高性能计算领域曾被少数顶尖实验室使用的专用信号处理芯片的固件习惯有关。这种芯片以其极端稳定性和低延迟著称,但编程接口非标准,需要特定的驱动指令集。
“蜂巢”的核心防御和攻击模块,可能构建在包含这种老旧芯片的定制硬件之上!这解释了其系统为何能实现如此高效和诡异的攻击模式,也解释了李志为何要保留兼容老旧协议栈的“后门”——不仅仅是因为怀旧或技术债,更可能是因为其核心武器系统就构建在这些“老古董”之上!
“基于这个特征,”夜枭继续传来信息,“我编写了一个新的嗅探脚本,专门在楚格地区的网络流量中搜寻带有这种特定硬件‘共鸣’频率的数据包。过滤了海量噪音后……锁定了一个持续的、低强度的信标信号。”
信号源,并非来自“北风信托”的写字楼,也不是那个山中的“监测站”,而是来自楚格湖畔一个看似普通的私人游艇码头!更精确地说,是停泊在码头最深处、一艘名为“星螺号”的中型豪华游艇上!
这艘游艇属于一个注册在列支敦士登的空壳公司,背景难以追查。但“夜枭”的嗅探显示,这艘船是一个活跃的网络节点,持续散发着那种独特的硬件信号,并且与湖底的那条暗线存在数据交换。它不像是一个简单的通信中继,更像是一个……移动的指挥所或高级技术人员的藏身处。
“考虑到‘荆棘鸟’以心理操控和话术设计闻名,她可能不喜欢被困在钢筋混凝土的地下掩体里。”夜枭推测,“一艘可以随时启航、消失在湖泊群山之间的游艇,无疑是更舒适、更灵活的选择。而且,水体是天然的电磁屏蔽层,提供了额外的物理安全。”
这个发现,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发现了一扇隐藏的侧门。攻击固若金汤的“北风信托”大楼难如登天,但接近一艘停泊在码头的游艇,虽然依然危险,却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和不确定性。
“能进一步确定游艇上的活跃用户信息吗?”江誉问。
“难度极大。游艇的本地网络与外界通过高度加密的卫星链路和湖底光缆双重连接,且启用了严格的无线电静默。无法直接窥探。”夜枭回答,“但是……有一个机会。游艇的日常补给(食物、净水、燃料)需要通过码头服务完成。我侵入了码头管理公司的调度系统,发现‘星螺号’预订了明天上午10点的一次常规补给和清洁服务。这是一个外部人员可以合法登船的时间窗口。”
江誉的心跳微微加速。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混入服务人员登船,直接接触目标环境!
但这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陷阱。对方既然敢让外人登船,必然有严格的监控和反制措施。服务人员很可能被全程监视,甚至可能都是“蜂巢”的自己人伪装的。
“我们需要一个完美的身份,和一件能躲过检查的‘眼睛’。”江誉沉思道。
“身份我可以解决。码头服务公司的一名员工明天因病请假,我可以伪造顶班记录和门禁权限。”夜枭的效率惊人,“至于‘眼睛’……我有一件小玩意儿,或许能用上。”
夜枭传来一张设计图。那是一个经过伪装的微型传感器,外形被精巧地设计成一颗普通的、用于高档夹克衫的树脂纽扣。它不具备主动发射信号功能(那会被轻易探测到),而是利用一种极其节能的被动光学传感技术,记录周围环境的影像和声音,并将数据压缩存储在微小的内置存储器中。只有当它回到特定强度的、由配套读取器发出的激光照射范围内时,才会被激活并上传数据。这种技术通常用于最高级别的商业间谍活动。
“把它缝在替换的工作服上,”“夜枭”指示,“登船期间,它会记录下一切。但你必须确保能在任务结束后,将这件衣服带回,并在安全距离内用读取器扫描,才能获取数据。风险在于,如果你被怀疑甚至扣押,这颗‘纽扣’就可能落入对方手中。”
这是一场赌博。用一次短暂的、被严密监视的物理接触,去换取可能窥见“荆棘鸟”真容或游艇内部布局的机会。收益可能巨大,风险也同样致命。
江誉没有犹豫太久。当前的僵局必须被打破。被动监控获取的信息已经到达瓶颈,他需要更直接的刺激来搅动这潭深水。
“准备身份和装备。”他下达指令,“我明天去会会这艘‘星螺号’。”
“明白。所有文件和一小时前通知的顶班安排一小时后到位。纽扣传感器和读取器已放置在码头区域第三储物柜,密码稍后发送。祝好运,江誉。‘蜂巢’的核心防御比你想象的更敏感,一旦感觉被触碰,反击会瞬间到来。”
通讯结束。江誉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望向远处夜色中波光粼粼的湖面。那个方向,就是“星螺号”停泊的码头。
“荆棘鸟……”他低声自语。这个代号背后,是李志在欧洲的左膀右臂,是无数诈骗话术的编织者,也可能……是揭开五年前真相的关键知情人之一。
明天的登船,将是一次刀尖上的舞蹈。他不仅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放置“眼睛”,更要控制好自己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不能流露出丝毫异常。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让他像“渡鸦”一样,瞬间被冰冷的毒针终结。
黑客的馈赠,是一把钥匙,但开启的,可能是宝藏,也可能是地狱之门。江誉深吸一口气,开始在心中预演明天可能发生的每一种情况,以及对应的逃生路线。黑夜中的楚格湖,静谧之下,暗流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