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红棕色土地上的蓝盔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第三章 赤土拭械,同护归侨

红棕色土地上的蓝盔

第三章 赤土拭械,同护归侨

红棕色的尘土在枪声沉寂后仍在空气中翻滚,恐怖分子与武装分子的身影早已溃散在稀疏的荆棘丛后,只留下满地狼藉的战场。我踩着发烫的弹壳前行,靴底与金属碰撞的脆响,在空旷的旷野中格外清晰。目光所及,各式武器散落如弃骸,枪身残留的硝烟味与淡淡的血腥味交织,弥漫在干燥的空气里。

M416突击步枪的黑色聚合物枪托沾着暗红血渍,枪管还带着射击后的灼热;十几支AK47斜倚在土坡旁,木质枪托被岁月磨得发亮,枪口凝结着黑色的火药残渣;绰号“大菠萝”的M249轻机枪静静躺在沙地上,弹链盒里还剩小半盒5.56毫米弹药;两挺重机枪格外醒目——M2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架在沙袋阵地前,枪管粗壮如成年人手臂,12.7毫米的口径透着令人胆寒的威慑力;旁边的布朗宁M1919A4式机枪则显得沉稳,风冷式枪管上的散热孔沾着泥土,显然是刚被仓促架设就遭遇溃败。

“全体注意!清点武器,擦拭后分发三营!”我对着对讲机沉声下令。战士们立刻行动,从装甲车后备箱取出备用纸巾,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每一件武器上的血渍与尘土。纸巾划过枪身,暗红的印记渐渐褪去,露出冷硬的金属光泽。“记住,这些武器曾沾染杀戮,但从现在起,它们是守护同胞的利刃!”我拍了拍身边一名年轻战士的肩膀,他用力点头,手中的动作愈发认真——擦拭的不仅是血污,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的决心。

各类弹药被分门别类地装进弹匣与弹链盒:5.56毫米北约弹压满M416的弹匣,7.62毫米中间威力弹适配AK47与M1919A4机枪,12.7毫米重机枪弹则码入M2勃朗宁的供弹箱,还有几枚手榴弹被妥善别在战士们的战术背心上。三营的兄弟们驱车赶到后,迅速按作战编组领取装备,每个人都熟练地检查枪械、补充弹药,动作干脆利落。一名叫王虎的班长扛起“大菠萝”,拉动枪栓试了试,咧嘴笑道:“有这家伙在手,撤侨路上腰杆都硬!”

与此同时,机械化装备也完成了弹药补充:步兵战车的机关炮装满穿甲弹,装甲运兵车的车载机枪更换了新的弹链,无人机侦查小组校准了设备,随时准备升空警戒。所有分发完毕的剩余武器,被重新固定在装甲车后备箱的支架上,弹药箱用帆布捆扎牢固,形成一道坚固的防护屏障。

“车队出发!目标阿莫镇,执行维和撤侨任务!”我一声令下,十几辆装甲车、步兵战车组成的钢铁长龙缓缓启动,引擎的轰鸣打破旷野的寂静。车轮碾过红棕色的土路,卷起漫天尘土,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穿梭在赤土之上的巨龙。三营的兄弟们分布在车队各个作战单元,有的守在车顶机枪位,有的在车厢内警惕观察,每个人都紧握擦拭一新的武器,目光锐利如鹰。

车队行驶途中,我通过对讲机通报情况:“阿莫镇有三百余名华侨被困,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和居民区。溃败的武装分子可能沿途设伏,各单位务必保持警惕,遇袭时立即反击,优先保障同胞安全!”“收到!”各车组齐声回应,车厢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我端起手中的M416,枪身被擦拭后泛着冷光,触感坚实而可靠——这是我们守护同胞的底气。

行至中途,天空突然阴沉下来,豆大的雨点砸在装甲车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红棕色的土路瞬间变得泥泞,车轮碾过之处留下深深的车辙,车速不得不放缓。“注意警戒!雨雾会影响视线,容易遭遇伏击!”我的提醒刚落,前方就传来几声尖锐的枪响,子弹擦着装甲车车顶飞过,迸出点点火花。

“左侧遇袭!”车顶机枪手大喊。我立刻探身观察,只见十几名武装分子躲在灌木丛后,用AK47疯狂射击。“反击!”我果断下令,车顶的M2勃朗宁重机枪立刻喷出长长的火舌,12.7毫米子弹如同暴雨般倾泻而出,灌木丛被打得枝叶纷飞;三营的战士们也纷纷开火,M416的沉稳枪声、AK47的急促射击、“大菠萝”的压制火力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火网。

武装分子显然没料到我们的火力如此猛烈,几个躲闪不及的家伙惨叫着倒在泥泞中,剩下的人见势不妙,纷纷向远处逃窜。“不要追击!保持车队前进!”我深知撤侨任务刻不容缓,不能因小失大。雨越下越大,仿佛要将这片充满纷争的土地洗刷干净,车队在雨幕中继续疾驰,朝着阿莫镇全速前进。

下午四点,车队终于抵达阿莫镇。此时雨已停歇,一道彩虹挂在山巅,镇口的道路两旁,早已聚集了等待撤离的华侨。他们脸上带着焦虑与期盼,看到驶来的车队,人群中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解放军同志,你们可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走上前,紧紧握住我的手,泪水顺着脸颊滑落。“老乡们,让你们受苦了!我们是中国维和部队,专程来接你们回家!”我用力回握老人的手,语气坚定。

三营的兄弟们迅速下车,在镇东空地上搭建临时集结点,组织华侨有序排队登记。机械化装备则在镇口和外围展开部署,步兵战车的炮口对准各个路口,无人机升空侦查,形成严密的警戒圈。我和战士们一边引导华侨登车,一边安抚大家的情绪:“大家不要慌,这些武器都是我们千辛万苦收缴来的,现在专门用来保护你们,一定能安全送你们回家!”

就在登车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时,外围警戒的无人机传来警报:“大批武装分子向镇里逼近,距离三公里!”人群中顿时出现一阵骚动,孩子们吓得哭了起来。我立刻拿起扩音喇叭:“大家不要乱!快速登车,我们的战士会守住防线!”三营的兄弟们迅速进入战斗位置:M2勃朗宁重机枪架在镇口制高点,“大菠萝”和M1919A4机枪分布在道路两侧,步兵战车的机关炮对准武装分子来袭的方向。

我握紧手中的M416,与战友们并肩趴在掩体后,目光紧盯着远处扬起的尘土——那里,武装分子的身影越来越近。“准备战斗!”我的声音沉稳有力。当武装分子进入射程范围时,我一声令下:“开火!”顿时,枪声震天动地,重机枪的咆哮、步枪的点射、战车的炮击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无法逾越的钢铁屏障。武装分子在密集的火力下纷纷倒地,几次冲锋都被硬生生打退,尸横遍野。

趁着战斗间隙,最后一批华侨顺利登车。“车队出发!”我下令,装甲车和步兵战车交替掩护,缓缓驶出阿莫镇。身后,武装分子的枪声渐渐远去,火光冲天,照亮了半边天空。车厢里,华侨们纷纷回过头,看着生活多年的地方,脸上满是复杂的神情,但更多的是重获新生的安心。

车队在夜色中疾驰,红棕色的土地渐渐被抛在身后。车厢里,孩子们在母亲的怀抱中安然入睡,老人们闭目养神,脸上露出疲惫却欣慰的笑容。我看着身边紧握武器、警惕观察的三营兄弟们,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

那些被擦拭干净的武器,曾是制造杀戮的工具,如今却成为我们守护同胞的力量;这支由蓝盔战士和机械化装备组成的车队,承载着三百余名华侨的希望,朝着安全地带驶去。红棕色的土地上,蓝盔的光芒如同灯塔,照亮了回家的路。而我们,将用忠诚与勇气,守护这份和平,守护每一个同胞的平安——这,是我们作为维和军人的使命与信仰。

上一章 第2章 红土平原的对峙 红棕色土地上的蓝盔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 赤土鏖战,红旗护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