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雾中山
本书标签: 幻想  故事小说 

第三章 青灯古卷

雾中山

晨雾尚未褪尽,沈砚已踏着湿冷的石阶来到藏经阁。木门轴转动时发出沉闷的吱呀声,仿佛唤醒了沉睡百年的时光。阁内光线昏暗,仅靠高处几扇雕花木窗透进零星天光,尘埃在光柱中缓缓浮沉,混合着旧纸与檀香的气息。

慧明长老正跪坐在藏经阁中央的蒲团上,面前摊开一卷泛黄的经卷,指尖戴着竹制指套,小心翼翼地翻动着页角。见沈砚进来,他并未抬头,只是轻声道:“东南角第三排书架,找标着‘雾’字的木盒。”

沈砚依言走去,书架高耸入顶,密密麻麻的经卷按品类整齐排列,书脊上的字迹或隶或楷,大多已模糊不清。他循着长老的指引,在东南角第三排书架底层摸到一个桐木盒,盒面刻着苍劲的“雾”字,边缘已被摩挲得光滑温润。

打开木盒,里面并非经卷,而是一叠陈旧的纸笺,纸页边缘发脆,墨迹却依旧清晰。沈砚将纸笺铺在旁边的案几上,只见首行写着“雾中山记事”,落款是“清和元年,云樵”。

“云樵是前朝隐士,曾在雾中山结庐而居。”慧明长老不知何时已走到他身边,目光落在纸笺上,带着几分悠远,“这些记事,是他留下的唯一痕迹。”

沈砚逐字细读,纸笺上记载的多是雾中山的日常景致,春时的杜鹃、夏夜的流萤、秋日的霜叶、冬雪覆盖的石阶,文字质朴却透着温润的意趣。直到读到倒数第三张纸笺,字迹忽然变得潦草急促:“庚辰年七月望,大雾锁山三日未散,夜闻石壁有异响,似有车马声自雾中来。循声而去,见西峰崖下显石门,门上浮雕玄鸟,旁刻‘雾锁玄洲’四字。”

沈砚的心猛地一沉,西峰崖正是昨日他遇见那抹白影的地方。他继续往下读:“石门虚掩,入内见石殿三间,壁上绘山川脉络,正中石台上置一玉盘,盘中无物,仅留环形印记。殿内雾气缭绕,寒意刺骨,忽闻身后石门闭合,耳畔似有低语,言‘擅入者,困于雾中’。仓皇之间,见东侧石壁有微光,循光而出,竟已至山脚,回望山巅,雾气如帘,石门踪迹全无。”

“后来呢?”沈砚忍不住追问。

慧明长老叹了口气:“云樵此后再未找到那座石门。他在记事中说,此后每逢七月望,雾中山的雾便会比往常更浓,崖下常有异响传来,但再也无人见过石门开启。”

沈砚指尖抚过纸笺上“雾锁玄洲”四字,指尖传来纸页的粗糙质感,心中却翻涌不止。昨日在西峰崖,他分明看到石壁上有模糊的印记,当时以为是自然风化的痕迹,如今想来,或许正是那玄鸟浮雕。

“长老,为何此前从未提及这些记事?”沈砚抬头问道。

“这些记事太过离奇,历代住持都视为异闻,不曾对外宣扬。”慧明长老目光深邃,“你昨日所见的白影,或许与这石门有关。雾中山的雾,从来都不只是自然之气。”

说话间,窗外的雾气忽然变浓,透过木窗涌入阁内,带着刺骨的凉意。案几上的纸笺被风吹得轻轻颤动,最后一张纸笺从叠层中滑落,沈砚俯身拾起,只见上面只有一行小字:“玄洲藏秘,雾起则现,雾散则隐,唯心无垢者可得见。”

雾气越来越浓,藏经阁内的光线愈发昏暗,远处的书架渐渐隐入雾中,只剩下模糊的轮廓。沈砚忽然想起昨日在西峰崖,那抹白影消散时,雾气中似乎也传来过隐约的低语,与纸笺上记载的“擅入者,困于雾中”莫名契合。

“当心。”慧明长老扶住他的手臂,语气凝重,“雾中山的雾已起异动,今夜便是七月望,你若要探寻石门,务必谨慎。”

沈砚握紧手中的纸笺,纸页的凉意透过指尖传遍全身。他望着阁外白茫茫的雾气,心中既有忐忑,更有难以抑制的探寻之意。那座隐藏在雾中的石门,那神秘的玄洲秘藏,还有那抹飘忽的白影,似乎都在向他发出无声的召唤。

雾气中,远处的钟声缓缓传来,低沉而悠远,在山谷间久久回荡。沈砚知道,今夜的雾中山,注定不会平静。他将纸笺小心收好,转身向慧明长老行了一礼:“多谢长老告知,今夜我会去西峰崖一探究竟。”

慧明长老望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担忧,随即化为释然:“雾中山的秘密,终究需要有人去揭开。切记,心无垢者,方能穿行于雾中而不迷失。”

沈砚走出藏经阁时,雾气已漫过石阶,将整座山笼罩在一片迷蒙之中。他循着来时的路往禅房走去,每一步都踏在湿冷的石板上,心中却燃着一团不灭的火焰。他知道,今夜的西峰崖,将会是他解开雾中山之谜的关键一步。

上一章 第二章 雾中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