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沈知意渐渐摸清了东宫的情况。太子萧允翊虽只有十六岁,却聪慧过人,对林清晏提出的改革理念极为认同,只是碍于太后的势力,不敢太过张扬。而林清晏则一边辅佐太子处理朝政,一边暗中推行改革,减轻赋税、兴修水利,却屡屡遭到世家大族的反对。
这日,沈知意正在教太子读《论语》,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争吵声。她起身走到廊下,只见几个身着官服的人正围着林清晏,为首的是户部尚书李嵩,脸色铁青地说道:“长公主!减轻赋税固然是好事,可国库空虚,若是再削减税收,边境的军饷该如何筹集?您这是在拿大雍的江山开玩笑!”
林清晏站在雪地里,身姿挺拔如松,即使被众人围着,也丝毫不显慌乱:“李大人,国库空虚,根源不在于赋税太少,而在于世家大族偷税漏税、中饱私囊!去年江南水灾,朝廷拨下的赈灾银两,有多少流入了官员的口袋,李大人心里难道不清楚吗?”
李嵩脸色一变,厉声说道:“长公主休要血口喷人!老夫一心为国,怎会做这种事?您若是再执意推行改革,老夫便要进宫面圣,弹劾您扰乱朝纲!”
“你尽管去!”林清晏语气坚定,“今日这减轻赋税的政令,本宫定要推行下去!若是陛下怪罪,本宫一人承担!”
就在这时,沈知意忽然走上前,手中拿着一卷账本,递给李嵩:“李大人,这是臣昨日整理的户部账本。去年江南赈灾银两,有三成没有入账,而您府上的管家,上个月刚在京城购置了一座别院,花费了五千两白银。不知李大人能否解释一下,这笔钱是从哪里来的?”
李嵩接过账本,翻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账本上记录得清清楚楚,每一笔款项的流向都有据可查,甚至还附上了管家购置别院的地契副本。他手指颤抖着,说不出一句话来。
林清晏有些惊讶地看向沈知意,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她没想到,这位太后派来的太傅,竟然会帮她。
沈知意迎上她的目光,轻轻摇了摇头,示意她不必多言。随后,她转向李嵩,语气冷淡:“李大人,账本在此,若是您无法解释,臣便只能将它呈给陛下了。”
李嵩脸色煞白,踉跄着后退一步,知道自己理亏,不敢再纠缠,带着手下匆匆离开了东宫。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林清晏走到沈知意身边,轻声问道:“沈太傅,你为何要帮本宫?”
沈知意合上账本,抬头看向她,眼中带着一丝认真:“臣只是觉得,长公主的改革,是为了大雍的百姓。若是因为一些贪官污吏而半途而废,实在可惜。”
林清晏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眼中的冰雪仿佛瞬间消融:“没想到,太后派来的人里,也有明事理的。”她顿了顿,忽然说道,“沈太傅,若是不嫌弃,今晚便留在东宫用膳吧。本宫让厨房做了你爱吃的糖醋鱼。”
沈知意心中一动,点了点头:“多谢长公主。”
当晚,东宫的小厨房里飘出阵阵香气。林清晏亲自坐在桌边,看着沈知意吃鱼,眼中带着温和的笑意。“你刚到京城,想必还不习惯这里的饮食。”她说着,夹了一块鱼肉放在沈知意碗里,“若是想吃什么,随时跟本宫说。”
沈知意看着碗里的鱼肉,忽然觉得有些温暖。穿越了这么多世界,她还是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温情。她抬起头,对上林清晏的目光,轻声说道:“长公主,臣会帮您的。”
林清晏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