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苏晚准时来到镇口的老槐树下。顾宸已经到了,他背着相机包,穿着一件浅蓝色的T恤,显得格外清爽。
“早啊,苏晚。”顾宸笑着打招呼,眼角弯起一个温和的弧度。
“早,顾宸。”苏晚也回以微笑,“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镇东的古桥名叫“望仙桥”,始建于南宋时期,是云栖镇最古老的桥梁之一。桥面由青石板铺成,被岁月磨得光滑透亮,桥身两侧的石栏上刻满了精美的莲花纹,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纹路虽有些模糊,却更添古朴韵味。桥下的河水潺潺流淌,岸边的垂柳垂下细长的枝条,沾着清晨的露珠,随风轻摆。
来到望仙桥边,顾宸立刻拿出相机,眼神瞬间变得专注。他先是站在桥堍下,拍摄整座桥的全景,镜头里青瓦白墙的民居依河而建,古桥横跨水面,雾气在河面上氤氲,宛若仙境。随后他又爬上桥面,趴在石板上,近距离拍摄石栏上的花纹,连纹路里的青苔都清晰地收入镜头。
苏晚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阳光透过柳叶的缝隙洒下来,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微微蹙着眉,调整相机参数的手指修长灵活,神情认真又投入。苏晚忽然觉得,这样专注工作的他,格外有魅力。
“苏晚,你过来一下。”顾宸忽然抬起头,朝她喊道。
苏晚走了过去:“怎么了?”
“你看这张照片,”顾宸把相机屏幕转向她,照片里是桥洞下的光影,河水泛着粼粼波光,“我觉得这里的意境很好,但少了点生气。你能不能站在桥中间,当我的模特?就自然一点就好。”
苏晚愣了一下,脸颊微微发烫:“我……我不太会拍照,怕破坏了画面。”
“不会的,”顾宸笑着摇头,眼神真诚,“你本身就很契合这里的氛围,就站在那里,看看风景或者低头走走都可以。”
盛情难却,苏晚点了点头。她走到桥中间,双手轻轻搭在石栏上,目光望向河对岸的民居。清晨的风带着水汽吹来,拂起她的发丝,她下意识地抬手拢了拢。
“咔嚓”一声,顾宸按下了快门。
“很好,就这样!”他轻声说道,“再往桥边走两步,慢一点。”
苏晚依言照做,脚步缓慢地在青石板上移动,裙摆随着动作轻轻晃动。顾宸举着相机,跟在她身后,不断捕捉着自然的瞬间。阳光、古桥、流水、少女,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江南画卷。
拍摄结束后,顾宸把相机递给苏晚:“你看看,真的很好看。”
苏晚接过相机,一张张翻看。照片里的她,眼神清澈,笑容恬淡,背景是烟雨朦胧的江南景致,竟真的有了几分诗意。她有些惊喜:“没想到拍出来这么好看,谢谢你。”
“是你本身就适合这里的风景。”顾宸笑着说,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两人沿着河岸慢慢走着,顾宸一边拍摄沿途的风景,一边听苏晚讲云栖镇的故事。她告诉他,望仙桥有个传说,古时候有位书生在此桥上偶遇仙人,得到指点后金榜题名,后来人们便给这座桥取名望仙桥。她还说起镇上的老茶馆,说那里的茶博士沏茶的手艺一绝,盖碗茶清香醇厚。
顾宸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问:“那镇上还有什么特别的老建筑吗?我想拍一些有历史感的照片。”
“有啊,”苏晚眼睛一亮,“镇西有座沈家祠堂,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保存得很好,里面还有很多古老的匾额和木雕。我带你去看看吧。”
“太好了!”顾宸欣然应允。
沈家祠堂隐匿在一条幽深的巷子里,红墙黛瓦,大门上的铜环已经氧化发黑,却更显厚重。推开虚掩的大门,里面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祠堂的庭院里种着两棵高大的银杏树,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正厅里摆放着沈氏祖先的牌位,两侧的墙壁上挂着古老的匾额,上面写着“德泽绵长”“孝悌传家”等字样,字体苍劲有力。
顾宸立刻被这里的氛围吸引,拿出相机不停地拍摄。他拍摄祠堂的斗拱结构,拍摄匾额上的题字,拍摄庭院里的光影,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苏晚则在一旁给她讲解,说这座祠堂是外婆家的祖祠,外婆的祖先曾是镇上的望族,做药材生意,积累了不少财富,才修建了这座祠堂。
“原来这是你外婆家的祠堂,”顾宸停下拍摄,看着苏晚,“那你外婆一定是个很有故事的人吧?”
苏晚想起了外公的信和日记,眼神变得温柔:“嗯,她和我外公的故事,很动人。”
她忍不住给顾宸讲起了外公和外婆在桥头相遇的故事,讲起他们不顾反对坚持在一起的执着,讲起他们在战乱中相互扶持的坚守。顾宸听得很认真,眼神里满是敬佩:“这样的爱情,真让人羡慕。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守住一份感情,太不容易了。”
“是啊,”苏晚感慨道,“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却在柴米油盐和风雨磨难中,愈发坚定。”
两人在祠堂里待了很久,直到日近中午,才起身离开。走出巷子时,顾宸忽然说道:“苏晚,谢谢你今天带我参观这么多地方,还讲了这么多好听的故事。为了感谢你,我请你吃午饭吧?就去你说的那家老茶馆怎么样?”
苏晚没有拒绝:“好啊。”
老茶馆就在镇中心的街角,门面不大,门口挂着一块木质的招牌,上面写着“老顺兴茶馆”四个大字。走进茶馆,一股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里面的陈设都是老式的,八仙桌、长条凳,墙上挂着旧报纸和老照片。茶博士穿着蓝布衫,提着铜壶,在桌椅间穿梭,吆喝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烟火气。
两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两碗馄饨和一壶碧螺春。茶博士很快端来茶水,提起铜壶,手腕一转,滚烫的开水便精准地注入盖碗中,茶叶在水中舒展,清香四溢。
“这手艺真厉害!”顾宸赞叹道,拿起盖碗轻轻抿了一口,“茶香醇厚,回甘悠长,果然名不虚传。”
苏晚笑了笑,也端起盖碗喝了一口。熟悉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开来,这是她小时候常来的茶馆,外公以前经常带她来这里吃馄饨、喝茶,如今物是人非,只剩回忆萦绕心头。
“你以前经常来这里吗?”顾宸察觉到她的情绪变化,轻声问道。
“嗯,”苏晚点点头,“小时候外公经常带我来,这里的馄饨和茶,都是我童年的味道。”
“你外公一定很疼你吧?”
“是啊,”苏晚的眼神变得柔软,“外公是个很温和的人,知识渊博,总是给我讲很多故事。可惜他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去世了。”
顾宸沉默了片刻,安慰道:“虽然他不在了,但他的故事和对你的爱,会一直陪伴着你。就像你外婆一样,他们的精神,会永远留在你心里。”
苏晚看着顾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总能恰到好处地安慰她,让她觉得格外温暖。
午饭过后,顾宸要去镇上的其他地方拍摄,两人便在茶馆门口告别。
“今天真的很开心,”顾宸看着苏晚,“明天我想去拍一下你家的老宅子和那棵杨梅树,还有你外公的书房,不知道方便吗?”
苏晚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方便啊,明天我在家等你。”
“太好了!”顾宸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那明天早上九点,我去你家找你。”
“好,不见不散。”
看着顾宸背着相机离去的背影,苏晚的心里泛起一丝涟漪。她发现,和顾宸相处的时光,总是格外轻松愉快。这个温和、真诚的男生,像是一缕阳光,照进了她原本有些灰暗的生活。
回到家,母亲正在院子里摘杨梅。看到苏晚回来,笑着说:“晚晚,你回来得正好,快过来帮忙。这些杨梅熟透了,再不摘就掉了。”
苏晚走过去,拿起篮子,和母亲一起摘杨梅。红色的杨梅挂满枝头,沉甸甸的,摘一颗放进嘴里,酸甜多汁,满口生津。
“妈,明天有个朋友要来家里拍照,他是来镇上采风的摄影师,想拍一下我们家的老宅子和外公的书房。”苏晚一边摘杨梅,一边对母亲说。
“朋友?是男的还是女的啊?”母亲好奇地问道。
“是男的,叫顾宸。”苏晚的脸颊微微发烫。
母亲看了她一眼,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是你刚回来认识的?”
“嗯,昨天在河边偶遇的,今天带他去了望仙桥和沈家祠堂。”苏晚如实说道。
“既然是朋友,那就好好招待人家。”母亲笑着说,“你外公的书房也该让更多人看看,那些老东西,都是宝贝。”
苏晚点点头,心里有些期待明天的见面。她想让顾宸看看外公的书房,看看那些承载着外公外婆爱情的信和日记,想让他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小镇的故事。
傍晚时分,苏晚又来到了书房。她打开木盒,再次翻看那些信和日记。外公的字迹,外婆的故事,仿佛就在眼前。她忽然觉得,顾宸的到来,或许是一种缘分。他用相机记录下小镇的美,而她,或许可以通过他的镜头,让更多人知道外公外婆的故事,知道这个小镇的温暖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