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苏晚每天都会泡在书房里,翻看外公的信和日记。那些泛黄的纸页,像是一扇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她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云栖镇,也看到了外公外婆跌宕起伏的一生。
外公名叫苏鸿儒,出生于民国初年的一个书香世家。年轻时的他,才华横溢,心怀壮志,却因时局动荡,未能如愿外出求学,最终留在了云栖镇,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外婆沈婉卿,则是镇上药材商的女儿,知书达理,温婉贤淑。
他们的相遇,正如外公在信中所写,是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春日。外公去镇上的书店买书,恰逢外婆撑着油纸伞从药铺出来,两人在桥头不小心撞了个满怀,外婆手里的药包掉在地上,药材散落一地。外公连忙道歉,帮着她捡拾药材,一来二去,便熟络了起来。
那时的外公,风华正茂,满腹经纶;外婆,亭亭玉立,温柔可人。他们常常在河边的柳树下相会,外公给她讲书中的故事,外婆则静静地听着,偶尔发表自己的见解。爱情在两人心中悄然滋生,如同江南的春色,挡也挡不住。
然而,他们的爱情并没有一帆风顺。外婆的父亲嫌弃外公家境普通,只是个穷教书先生,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阻止他们见面,外婆的父亲甚至把她锁在家里,不许她出门。
但外公和外婆并没有放弃。外公每天都会在药铺对面的巷口等着,哪怕只能远远地看上外婆一眼;外婆则会趁着家人不注意,偷偷从窗户递出纸条,诉说着思念之情。日记里,外公详细记录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十五日,雨。今日又在巷口等了婉卿,未见其身影,心中甚是焦灼。不知她是否安好?愿上天保佑,让我们能早日相见。”
“民国二十七年四月二日,晴。今日婉卿托人送来纸条,言其父亲已松口,愿与我相见。心中狂喜,彻夜未眠。明日定当好好表现,不负婉卿之望。”
在两人的坚持下,外婆的父亲最终被打动,同意了他们的婚事。民国二十七年的秋天,外公和外婆在云栖镇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日记里,外公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道:“今日迎娶婉卿,此生无憾。往后余生,定当护她周全,不离不弃。”
婚后的日子,虽然清贫,却充满了温馨。外公在学校教书,外婆则在家操持家务,闲暇时还会帮着父亲打理药铺的生意。他们一起在院子里种下了那棵杨梅树,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经历风雨彩虹。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抗战爆发后,战火很快蔓延到了江南。云栖镇虽然地处偏僻,但也未能幸免。日军的飞机时常在镇上盘旋,人心惶惶。外公在日记里记录了当时的混乱与恐惧:
“民国三十年七月十日,阴。日军飞机轰炸了邻镇,火光冲天,哭声遍野。镇上的人都在收拾行李,准备逃难。我该如何保护婉卿和家人?”
“民国三十年七月十二日,雨。今日与婉卿商议,决定带家人前往深山避难。前路茫茫,不知何时才能重返家园。只愿战火早日平息,天下太平。”
他们带着家人,躲进了深山里的一个山洞。山洞里阴暗潮湿,缺衣少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外婆身体本就不好,在山洞里住了几个月后,染上了风寒,病情日益严重。
日记里的字迹变得潦草而颤抖,充满了外公的焦虑与无助:“民国三十年十月五日,雪。婉卿的病情越来越重,山上没有药材,也没有医生。我看着她日渐消瘦的脸庞,心如刀绞。如果可以,我愿意用我的生命换她的平安。”
“民国三十年十月十日,晴。婉卿醒了,她拉着我的手说,她不怕死,只是舍不得我和孩子。我告诉她,她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还要一起回云栖镇,一起看杨梅树结果。”
幸运的是,不久后,游击队路过山洞,给他们带来了药品和食物。外婆的病情渐渐好转,他们也终于等到了抗战胜利的消息。
重返云栖镇时,家园早已满目疮痍。他们的房子被日军烧毁了一半,书房里的许多书籍也化为灰烬。但外公和外婆并没有气馁,他们一起重建家园,重新整理书房。外公在日记里写道:“家园可重建,书籍可再购,只要婉卿在我身边,一切都有希望。”
新中国成立后,外公继续在学校教书,他把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外婆则在家相夫教子,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的日子虽然平淡,却充满了幸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苏晚母亲十岁那年,外婆因病去世了。外公悲痛欲绝,日记里只剩下简短而悲伤的文字:“婉卿去了,带走了我的一切。往后余生,只剩思念。”
从那以后,外公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和抚养女儿上。他再也没有提起过外婆,只是常常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对着外婆的照片发呆。那些信和日记,也被他小心翼翼地藏在了木盒里,成为了他心中最深的秘密。
苏晚读完最后一篇日记,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她终于明白,外公为什么一辈子都对外婆念念不忘,为什么这间书房对他来说如此重要。这里承载着他与外婆最美好的回忆,也记录着他们共同经历的风雨人生。
“晚晚,该吃饭了。”母亲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打断了苏晚的思绪。
苏晚擦干眼泪,把信和日记小心翼翼地放回木盒里。她站起身,走出书房,心中充满了对往事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敬畏。
吃饭时,苏晚忍不住问母亲:“妈,外婆去世后,外公有没有想过再找一个?”
母亲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没有。你外公心里只有你外婆一个人。他总说,这辈子能遇到你外婆,是他最大的幸运,他不会再爱上别人了。”
苏晚点点头,心中更加敬佩外公。在这个速食爱情盛行的时代,这样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显得格外珍贵。
饭后,苏晚独自一人来到河边散步。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河边的柳树随风摇曳,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她想起了自己在城里的那段感情。她和前男友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留在了大城市打拼。起初,他们也像外公外婆一样,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忙碌,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渐渐变淡。最终,前男友以“我们不合适”为由,向她提出了分手。
那时的她,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她不明白,为什么曾经那么相爱的两个人,会走到这样的地步。直到现在,读完外公和外婆的故事,她才明白,真正的爱情,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长久的陪伴与坚守;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柴米油盐中的相互扶持。
“在想什么呢?”一个温柔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苏晚回头,看见一个穿着白色衬衫的男生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台相机,正微笑着看着她。男生眉目清秀,气质温和,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
“没什么,”苏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只是在看风景。”
“这里的风景确实很美。”男生走到她身边,顺着她的目光望向河面,“我是来这里采风的,听说云栖镇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都很有特色。”
“你是摄影师?”苏晚问道。
“算是吧,”男生笑了笑,“我叫顾宸,在一家杂志社工作。你呢?”
“我叫苏晚,我是这里人,刚从城里回来。”
“苏晚,”顾宸重复了一遍她的名字,点了点头,“很好听的名字。”
两人沿着河边慢慢走着,随意地聊着天。顾宸告诉苏晚,他一直对江南古镇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次是专门来云栖镇拍摄一组关于古镇文化的照片。苏晚则给顾宸介绍了云栖镇的历史和景点,聊得十分投机。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顾宸看了看时间,说道:“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明天我想去镇东的古桥拍照片,你愿意当我的向导吗?”
苏晚犹豫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好啊。”
“那太好了!”顾宸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明天早上八点,我在镇口的老槐树下等你。”
“嗯,不见不散。”
告别顾宸后,苏晚回到了家。她躺在床上,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外公和外婆的故事,还有顾宸温和的笑容。她觉得,这次回到云栖镇,或许真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里不仅有她的根,还有着不期而遇的温暖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