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意惊鸿·第十二章 春深风起
扶鸾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有兄长,有萧衍,有那些忠于大燕、忠于家国的同僚与子民。
春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将两人的身影映在水中,时而靠近,时而交叠。萧衍望着扶鸾眼底的澄澈与坚定,喉结微动,想说些什么,却又在舌尖打了个转,最终只化作一句温和的叮嘱:“日后行事,不必再独自硬扛。无论何时,我都会在你身边。”
扶鸾心头一震,抬眸望进他深邃的眼眸,那里面没有朝堂上的锐利锋芒,没有战场上的肃杀冷冽,只有一片温润的关切。她脸颊微热,连忙移开目光,望着岸边抽芽的柳枝,轻声应道:“好。”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快马加鞭地赶到湖边,翻身下马,神色急促地单膝跪地:“将军!萧将军!宫中急报!陛下召二位即刻入宫!”
两人心中同时一紧,方才的轻松惬意瞬间消散。萧衍沉声道:“何事如此紧急?”
“具体情况小人不知,只听李总管说,是边境八百里加急军报,事关重大,陛下需二位当面商议。”亲兵回禀道。
扶鸾与萧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边境刚稳,怎会又有急报?难道是境外势力不甘心失败,又起了异动?
“知道了。”萧衍点头,对亲兵道,“你先回去复命,就说我们即刻便到。”
“是!”亲兵领命,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走吧。”萧衍看向扶鸾,语气恢复了往日的沉稳,“不管是什么事,我们一同去见陛下便是。”
扶鸾点头,两人快步走向停在岸边的马车。马车疾驰在回城的官道上,窗外的春景飞速倒退,扶鸾的心却渐渐沉了下来。她总觉得,这平静的日子似乎太过短暂,一场新的风暴,或许正在悄然逼近。
很快,马车抵达皇宫门口。两人下车,快步走向太极殿。殿外的侍卫神色肃穆,与往日不同,连空气都透着一股紧张的气息。
进入太极殿,只见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脸色虽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锐利。太子站在一旁,神色凝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大气不敢出。
“臣(臣)参见陛下!”扶鸾与萧衍跪地行礼。
“平身吧。”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你们来得正好,看看这份军报。”
李德全连忙将一份军报递了过来。萧衍接过,与扶鸾一同查看。军报上的内容让两人脸色骤变——境外的北狄部落,联合了周边几个小部落,集结了十万大军,已经攻破了边境的三座城池,兵锋直指雁门关!
“北狄竟敢如此放肆!”萧衍猛地攥紧了拳头,眼中寒光一闪,“陛下,臣请命,即刻率军前往边境,击退北狄!”
扶鸾也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臣愿与萧将军一同前往!京畿卫将士们早已整装待发,随时可以奔赴战场!”
皇帝看着两人,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萧衍,你身为镇国大将军,率军出征是你的职责。扶琟,你刚接回兄长,扶家需要你,而且京畿卫是守护京城的屏障,不能轻易调动。”
他顿了顿,继续道:“朕决定,任命萧衍为北伐大元帅,率领五万大军,即刻前往雁门关,抵御北狄。扶琟,你晋升为京城守备使,掌管京畿卫及京城所有防务,务必守住京城,确保朝堂稳定。”
“臣遵旨!”两人齐声应道。
“另外,”皇帝看向太子,“太子监国期间,凡事多与文武百官商议,尤其是扶侍郎和萧将军留下的部署,不可擅自更改。”
“儿臣遵旨。”太子恭敬地应道。
商议完毕,萧衍立刻起身告辞,前往军营调兵遣将。扶鸾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既有担忧,也有信任。她知道,萧衍是大燕最勇猛的将领,定能击退北狄,守住边境。
萧衍走后,扶鸾又与太子商议了一些京城防务的细节,便起身前往京畿卫营。她知道,京城是大燕的心脏,一旦京城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她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守住这最后的防线。
回到京畿卫营,扶鸾立刻召集了所有校尉,下达了加强京城防务的命令:“即刻起,关闭京城所有城门,只留正门供行人出入,严格排查进出人员。加强皇宫、太子府、将军府及各重要官员府邸的守卫,不准任何人擅自靠近。另外,派斥候密切监视京城周边的动静,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回报!”
“是,将军!”校尉们齐声应道,立刻下去执行命令。
安排好防务后,扶鸾回到自己的营帐。她刚坐下,福伯就走了进来,神色有些凝重:“姑娘,刚才扶侍郎派人来报,说近日有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在京城暗中活动,形迹可疑,似乎在打探什么消息。”
“哦?”扶鸾眼中闪过一丝警惕,“有这种事?他们都在哪些地方活动?有没有什么特征?”
“据报,这些人大多在城南的贫民窟和城西的码头一带活动,都是些面生的外地人,穿着普通,行事低调,很难抓到把柄。”福伯回禀道,“扶侍郎担心,这些人与北狄有关,或者是其他心怀不轨之人,想要趁机在京城作乱。”
扶鸾点了点头,心中暗道不好。北狄大军压境,京城又出现不明身份的可疑人员,这显然不是巧合。看来,有人想要内外勾结,颠覆大燕的统治。
“福伯,你立刻转告兄长,让他密切关注这些人的动向,尽量不要打草惊蛇。”扶鸾沉声道,“另外,让他多派些人手,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是,姑娘。”福伯应道,转身就要出去。
“等等。”扶鸾叫住他,“再派些可靠的人手,暗中保护太子和朝中重要官员的安全。我怀疑,这些人的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京城的防务,还有太子和各位大臣。”
“臣明白。”福伯点头,匆匆离开了营帐。
福伯走后,扶鸾坐在案前,陷入了沉思。北狄入侵,京城出现奸细,这一切的背后,会不会还有更大的阴谋?李嵩虽然被处死了,但他的党羽会不会还在暗中活动?还有那些隐藏在朝堂上的势力,会不会趁机发难?
就在这时,一名校尉匆匆跑了进来,神色慌张地说:“将军,不好了!城西码头发现了一批可疑的货物,我们的人上前盘查,却遭到了袭击!”
“什么?!”扶鸾猛地站起来,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伤亡如何?那些人呢?”
“我们有两名士兵受伤,那些人已经带着货物逃跑了。”校尉回禀道,“不过,我们的人在现场捡到了一个令牌,上面刻着一个‘柳’字。”
“柳字?”扶鸾心中一惊,“柳家余孽?”
柳家虽然在宫变中被清除,但难保没有漏网之鱼。难道,这些人与柳家余孽有关?他们在码头运送的,又是什么货物?是兵器?还是粮草?
“立刻派人,全力追查那些人的下落!”扶鸾下令道,“另外,封锁整个码头,严禁任何船只出入,仔细搜查码头的每一个角落,一定要找到那些可疑的货物!”
“是,将军!”校尉领命,立刻下去安排。
扶鸾看着校尉离去的背影,心中越发不安。柳家余孽、北狄、京城奸细,这些线索交织在一起,让她觉得头晕目眩。她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已经悄然降临。她必须尽快查明真相,找出幕后黑手,否则,大燕的江山,恐怕真的要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此时,边境的战场上,萧衍率领的大军已经与北狄大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北狄骑兵勇猛善战,萧衍的大军虽然人数较少,但将士们个个奋勇争先,双方打得难解难分。
萧衍站在战场上,手持长枪,身先士卒,斩杀了无数北狄士兵。他看着身边的将士们一个个倒下,心中悲痛不已,但眼神却越发坚定。他知道,他不能退缩,为了大燕的江山,为了京城的百姓,为了扶鸾,他必须打赢这场仗!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双方都伤亡惨重。北狄大军见久攻不下,只好暂时撤退,坚守在营地中,等待后续援军。
萧衍趁着这个机会,立刻整顿军队,救治伤员,清点粮草和兵器。他知道,北狄的援军很快就会到来,下一场战斗,将会更加激烈。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跑了过来,单膝跪地:“元帅!不好了!我们的后方粮草被劫了!”
“什么?!”萧衍脸色骤变,“是谁干的?粮草现在在哪里?”
“是一群不明身份的人,他们趁着夜色,偷袭了我们的粮草营,抢走了大部分粮草,然后就消失了。”斥候回禀道,“我们的人追查了一路,发现他们的行踪,竟然指向了京城方向!”
“京城方向?”萧衍心中一惊,“难道是京城的奸细干的?”
他立刻意识到,事情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北狄大军压境,后方粮草被劫,京城又出现奸细,这显然是有人在暗中策划,想要将他和他的大军困死在边境。
“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前往京城,向陛下和扶将军禀报此事,让他们务必查明粮草被劫的真相,找出幕后黑手!”萧衍下令道,“另外,派一支精锐部队,继续追查粮草的下落,尽量将粮草夺回来!”
“是,元帅!”斥候领命,立刻下去安排。
萧衍看着远方的京城方向,心中充满了担忧。他担心扶鸾的安全,担心京城的安危,更担心大燕的江山。他知道,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坚守阵地,等待京城的消息,同时想办法筹集粮草,与北狄大军继续周旋。
而京城之中,扶鸾很快就收到了萧衍的消息。得知粮草被劫,而且线索指向京城,扶鸾勃然大怒:“好大胆子!竟然敢在这个时候劫走大军的粮草!”
她立刻召集了所有心腹校尉,沉声道:“现在,我命令你们,立刻封锁京城所有出入口,严格排查每一个进出京城的人,尤其是那些携带大量货物的人。另外,全力追查柳家余孽的下落,我怀疑,粮草被劫,与他们脱不了干系!”
“是,将军!”校尉们齐声应道,立刻下去执行命令。
扶鸾知道,粮草是大军的生命线,如果粮草不能及时送抵边境,萧衍的大军就会陷入绝境。她必须尽快找到被劫的粮草,将其送往前线。
就在这时,兄长扶砚派人来报,说他们找到了一些柳家余孽的踪迹,这些人隐藏在城南的一座废弃寺庙中,似乎在密谋着什么。
扶鸾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立刻带我去!”
她立刻率领一队精锐士兵,赶往城南的废弃寺庙。寺庙早已破败不堪,杂草丛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阴森的气息。
扶鸾示意士兵们悄悄包围寺庙,然后亲自带领几名士兵,小心翼翼地潜入寺庙之中。
寺庙的大殿里,灯火摇曳,几名穿着黑衣的人正围坐在一起,低声交谈着。
“……粮草已经安全运到了指定地点,只要等到北狄大军攻破雁门关,我们就可以在京城发动政变,拥立柳公子登基!”
“哼,萧衍和扶鸾那个贱人,以为清除了我们柳家的主力,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等着吧,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还有那个太子,懦弱无能,根本不配当大燕的皇帝!等我们掌控了京城,第一个就杀了他!”
听到这里,扶鸾眼中寒光一闪,猛地大喝一声:“你们的阴谋,到此为止了!”
大殿里的黑衣人顿时一惊,纷纷站起来,拔出腰间的兵器,看向扶鸾等人。
“是扶鸾!”一名黑衣人认出了扶鸾,脸色大变,“杀了她!”
黑衣人纷纷冲了上来,与扶鸾的士兵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扶鸾手持长剑,身先士卒,斩杀了几名黑衣人。她的剑法凌厉,招招致命,黑衣人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很快,大殿里的黑衣人就被全部歼灭。扶鸾走到一名奄奄一息的黑衣人面前,用剑指着他,沉声道:“说!被劫的粮草在哪里?柳家余孽的头目是谁?”
黑衣人看着扶鸾,眼中闪过一丝恐惧,却又带着一丝倔强:“我……我不会告诉你的……你们……你们迟早会失败的……”
说完,他猛地咬碎了口中的毒药,当场身亡。
扶鸾看着他的尸体,心中暗骂一声。她知道,想要从这些人口中得到消息,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从黑衣人身上搜出了一封密信,递给了扶鸾。扶鸾打开密信,上面的内容让她脸色骤变。
密信是柳家余孽的头目写给北狄首领的,信中约定,待北狄大军攻破雁门关后,柳家余孽就在京城发动政变,杀死太子和扶鸾、萧衍等人,拥立柳家的公子登基,而北狄则可以在一旁坐收渔利,瓜分大燕的江山。
信中还提到,被劫的粮草,被藏在了京城郊外的一座山洞中,等到政变发动时,再将粮草运出来,供应给柳家余孽的军队。
“好一个恶毒的计划!”扶鸾攥紧了密信,眼中闪过一丝杀意,“立刻派人,前往京城郊外的山洞,将被劫的粮草夺回来!另外,全力追查柳家余孽的头目,务必将他抓获!”
“是,将军!”士兵们齐声应道,立刻下去安排。
扶鸾看着士兵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松了一口气。只要能将粮草夺回来,送到边境,萧衍的大军就有了保障。而柳家余孽的头目,也很快就会被抓获,京城的危机,也将随之解除。
然而,她并不知道,这一切,仅仅是一个开始。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等着她和萧衍,等着整个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