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一早,《设计公司模拟合作》的铃声准时在阶梯教室响起。忆婉提前十分钟到场,选了靠窗的位置,摊开笔记本时,指尖还残留着昨晚整理面谈资料的疲惫。林薇抱着一摞打印好的品牌方案草稿,气喘吁吁地坐在她身边:“吓死我了,差点迟到!江皓他们回复说周三下午面谈,地点定在理工大学的合作交流中心。”
忆婉点头,目光落在笔记本扉页上随手画的白菊图案——那是伞面上的花纹,昨晚整理资料时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我们的方案再完善一下,把文化赋能的细节说清楚,尤其是虚拟文化展馆的互动逻辑,得让他们看到可行性。”
说话间,莉娜老师走进教室,身后跟着几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今天这堂课,我们邀请了三位业内资深设计师,他们会扮演客户,你们分组完成模拟合作提案,最后由他们打分点评。”
教室里瞬间响起低低的议论声,林薇兴奋地撞了撞忆婉的胳膊:“太好了!正好提前演练一下,为周三的面谈做准备。”
分组结果很快确定,忆婉和林薇与另外两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抽到的“客户需求”是为一款新推出的AI学习设备设计品牌方案,核心要求是“兼顾科技感与用户情感共鸣”。
“这不就是我们大赛方案的简化版吗?”小组讨论时,林薇压低声音说,“我们可以直接沿用‘文化赋能’的思路,把AI学习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忆婉认同地点头。她拿出纸笔,快速勾勒出方案框架:“品牌名称叫‘文枢’,取‘文化枢纽’之意。核心设计是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比如用AI还原古代书院,让用户在互动中理解诗词典故,同时保留AI的智能答疑、个性化规划功能。”
“这个想法太棒了!”同组的男生张浩眼睛一亮,“现在很多家长担心AI让孩子脱离传统文化,我们这个方案刚好解决了这个痛点。”
四人分工明确,林薇负责市场调研数据支撑,张浩梳理技术落地路径,另一位女生负责视觉设计初稿,忆婉则牵头撰写品牌叙事和提案逻辑。整个上午,教室里都充斥着讨论声、键盘敲击声,忆婉沉浸在方案打磨中,暂时忘记了家族竞争的烦恼,也暂时压下了对周三面谈的忐忑。
午休时,大家都去食堂吃饭,忆婉留在教室修改提案PPT。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屏幕上,她放大页面上的“文枢”Logo——那是一个由“文”字变形而来的卷轴图案,末端缠绕着代表AI的电路纹理,是她昨晚熬夜设计的。
“这个Logo很有巧思。”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忆婉回头,看到莉娜老师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杯咖啡。
“莉娜老师。”她连忙起身。
莉娜老师走到桌前,仔细看着屏幕上的方案:“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点找得很准,品牌叙事也很完整,但有一个问题——你过于侧重文化表达,却忽略了AI设备的核心用户是青少年,他们需要更直观的趣味互动,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
她指着PPT上的虚拟书院场景:“比如这里,除了还原书院环境,还可以设计AI虚拟伙伴,让它以历史人物的形象出现,和用户一起答题、互动,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学习进度解锁不同的文化场景,增加趣味性和粘性。”
忆婉茅塞顿开,连忙记下老师的建议:“谢谢老师,我马上修改。”
“不用谢。”莉娜老师微笑着说,“你很有天赋,尤其是在情感表达和文化挖掘上,这是很多设计师缺乏的。记住,品牌设计的核心是‘人’,无论技术多先进,最终都要落到用户的情感需求上。”
老师离开后,忆婉立刻修改方案,在虚拟场景中加入了“AI古人伙伴”的设定——用户可以选择李白、苏轼等历史人物作为学习伙伴,伙伴会根据用户的答题情况说出台词、分享典故,甚至偶尔“调皮”地出难题。修改完PPT,她拿出手机,给林薇发了条消息:“方案有新调整,下午提案前我们再碰一下。”
下午的模拟提案环节,忆婉小组是第三个上场。她站在讲台上,指尖微微有些颤抖,但开口后,所有的紧张都被抛到了脑后。“‘文枢’AI学习设备,不止是学习工具,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我们相信,科技的意义不是割裂过去,而是让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传承……”
她语速平稳,逻辑清晰,从品牌理念到视觉设计,再到互动场景演示,一一娓娓道来。当屏幕上出现李白形象的AI伙伴与用户互动的画面时,台下的“客户”们纷纷点头。
提案结束后,一位中年设计师点评道:“这个方案很有温度,文化赋能的思路很新颖,解决了AI设备缺乏情感共鸣的痛点。尤其是AI古人伙伴的设计,既有趣味性,又能传递文化价值,非常打动我。”
最终,忆婉小组拿到了全场最高分。走下台时,林薇激动地抱住她:“忆婉,你太厉害了!我们的方案完全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完善,周三面谈肯定能打动江皓他们!”
忆婉笑着点头,心里却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知道,周三的面谈不仅是方案的较量,还可能要面对傅雨泽——那个云溪巷的少年,泽宇集团的继承人,远辰的竞争对手。
放学后,两人在校园咖啡馆完善大赛方案。林薇盯着电脑屏幕,突然说:“对了,我爸昨天给我发消息,说泽宇集团最近也在关注AI教育领域,说不定傅雨泽他们的技术方向和我们不谋而合。”
忆婉握着咖啡杯的手指微微收紧:“不管他们的方向是什么,我们把自己的方案做好就行。”
“话是这么说,但毕竟是竞争对手的继承人,”林薇担忧地说,“你说他会不会因为家族关系,拒绝和我们合作?”
忆婉没有说话。她想起傅雨泽在云溪巷说的那句“文字很好,很纯粹”,想起他眼神里的沉静与无奈——他和自己一样,都是被家族推着前行的人。或许,在商业竞争之外,他们还能有共同的追求。
“别想太多了。”忆婉深吸一口气,合上电脑,“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给命运。”
回到公寓时,忆婉收到了陈舒漾发来的快递,里面是她落在青棠巷的几本笔记本,还有一包晒干的海棠花瓣。打开笔记本,里面夹着几张高三时的语文试卷,作文纸上满是老师的红笔批注,最后一页写着:“坚守热爱,自有山河。”
忆婉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她把海棠花瓣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小盒子里,又翻开笔记本,看到自己高三时写的一段文字:“我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在文字里自由呼吸,也能在现实中坚定前行。”
她走到行李箱前,拿出那把浅蓝色的伞,将海棠花瓣放在伞面上。花瓣的粉白与伞面的浅蓝相映,像极了云溪巷初夏的雨景。忆婉突然想起,周三面谈的地点在理工大学,离云溪巷很远,却离傅雨泽很近。
或许,这场面谈不仅仅是为了比赛合作,更是为了完成一场迟到的重逢。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是合作的契机,还是竞争的加剧,但她已经准备好了。
周二晚上,忆婉和林薇熬夜完善了最终版方案,从品牌理念、视觉设计到技术需求、合作分工,都做了详细的规划。凌晨两点,林薇趴在桌上睡着了,忆婉却毫无睡意。她坐在窗边,看着埃琉西亚的夜空,心里反复演练着周三面谈的场景,想象着再次见到傅雨泽时,该说些什么。
是该提起云溪巷的雨,还是假装不认识?是该避开家族竞争的话题,还是坦然面对?
思绪混乱间,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母亲发来的消息:“周三下午的远辰欧洲区视频会议别忘了,你爸要听你汇报学习和比赛的情况。”
忆婉的心情瞬间沉了下来。视频会议的时间刚好和面谈冲突了。她立刻回复:“妈,周三下午我有重要的比赛面谈,能不能改时间?”
母亲的回复很快:“不行,会议已经安排好了,你爸特意抽出时间。面谈可以推迟,公司的事情不能耽误。”
不容置喙的语气,和高三时通知她出国一样。忆婉握着手机,指节泛白。她知道,自己又一次陷入了身不由己的困境。一边是家族的要求,一边是来之不易的合作机会,一边是藏在心底的重逢期待。
她走到书桌前,看着摊开的方案,看着扉页上的白菊图案,突然想起了苏轼的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或许,人生本就充满了取舍和无奈,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初心。
忆婉深吸一口气,给江皓发了一条邮件:“抱歉打扰,因临时有重要事务,周三下午的面谈能否推迟到周四上午?我们已准备好完整方案,非常期待与你们沟通。”
发送完邮件,她又给母亲回复:“好,我会按时参加会议。”
做完这一切,忆婉躺在床上,疲惫却毫无睡意。她不知道江皓他们会不会同意推迟面谈,不知道这场推迟会不会影响合作,更不知道周四的面谈,会有怎样的结果。但她知道,无论遇到什么阻碍,她都不会放弃自己的方案,不会放弃那份对文化赋能的坚持,更不会放弃那份藏在云溪巷雨伞里的期待。
埃琉西亚的夜很静,月光透过窗户,洒在那把浅蓝色的伞上,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下一章,即将在理工大学的合作交流中心,缓缓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