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尘光渡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无题

尘光渡

第五十五年的蓝花田,多了块“星尘传承碑”,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从于朦、灵汐,到卓玛、阿柚,再到海外支教的老师、捐赠乐器的陌生人,每一个名字旁,都画着小小的蓝花。碑前的石桌上,常年放着两支竹笛:一支是于朦的“忘尘”,一支是卓玛孙子亲手做的新笛,笛身刻着“承光”。

灵汐走不动路了,每天坐在花田边的竹椅上,盖着格桑织的蓝花毯,听孩子们读《星尘渡》。她的记性渐渐差了,却总能准确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想起他们小时候练琴时笨拙的模样。有天,格桑推着轮椅上的卓玛来,卓玛抱着老藏笛,贴在灵汐耳边轻声说:“灵汐老师,林芝的孩子又学会了新调子,像雪山的泉水一样甜。”灵汐笑着点头,指尖轻轻碰了碰藏笛,眼里闪着光。

于朦的视力越来越弱,却总摸着“忘尘”笛坐在灵汐身边。他说不清话,却能用指尖在笛身上敲出《竹溪谣》的节奏,灵汐就跟着节奏轻声哼,两人一敲一哼,成了花田最安静的风景。有次,格桑问他:“于老师,您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是什么?”他摸索着握住灵汐的手,又指了指满田的蓝花,嘴角扬起笑意——答案,都在这花海里。

这年秋天,“星尘计划”迎来了第一位“00后”总负责人,是阿柚的孙女,叫蓝星。她戴着灵汐当年别在发间的蓝花发夹,拿着《星尘渡》,在传承碑前宣誓:“我会带着‘忘尘’的光,让蓝花开到更多地方。”宣誓那天,她把于朦的“忘尘”笛和自己的“承光”笛并放在碑前,身后站着上千个穿着蓝花校服的孩子,齐声唱起《竹溪谣》,歌声震得蓝花瓣簌簌落下,像一场蓝色的雨。

灵汐是在初冬走的,走时手里攥着朵干制的蓝花,是当年于朦从听竹寺带回来的那朵。她躺在竹椅上,脸上带着笑,仿佛只是睡着了,耳边还响着孩子们的歌声。蓝星把灵汐的骨灰,埋在了蓝花田最深处,旁边种了株新的蓝花苗,苗上挂着块小木牌,写着:“这里,住着最初的光。”

于朦坐在灵汐的竹椅上,摸着那株蓝花苗,指尖在“忘尘”笛上敲出熟悉的节奏,却再没人跟着哼唱。蓝星蹲在他身边,轻声说:“于老师,灵汐奶奶只是去了听竹寺,等明年花开,她就回来了。”他似懂非懂地点头,把“忘尘”笛放在蓝花苗旁,像是在托付什么。

第六十年春天,蓝花田的蓝花比往年更艳。灵汐墓旁的蓝花苗长成了小树,枝桠上系满了孩子们写的心愿卡。于朦在一个清晨安静地走了,手里握着灵汐留下的干蓝花,身边放着“忘尘”笛。蓝星按照他们的遗愿,把两人的骨灰混在一起,撒在了蓝花田——他们要守着这片花,守着他们一辈子的星尘之约。

撒骨灰那天,全球百座音乐教室同步响起《忘尘曲》。清迈的孩子吹着竹笛,吉隆坡的孩子弹着甘美兰,林芝的孩子唱着藏歌,蓝花田的孩子举着“忘尘”与“承光”笛,笛声、歌声顺着风,飘向天空,飘向山海,飘向每一个有星尘的角落。

这年夏天,蓝星在蓝花田办了“星尘薪传营”,选拔世界各地的孩子,教他们吹竹笛、唱老调子、写音乐故事。有个来自非洲的小男孩,第一次摸到竹笛,就吹起了家乡的民谣,蓝星把“承光”笛递给他:“这笛子能帮你把家乡的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男孩接过笛子,眼里亮得像星星。

第七十年,《星尘渡》成了全球畅销的公益绘本,蓝花成了“希望与传承”的象征。蓝花田的“时光邮筒”里,塞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有孩子写“我要去支教”,有老人写“谢谢你们,让我想起了家乡的歌”,还有年轻人写“我要像于老师和灵汐老师一样,做光的传手”。

蓝星老了,像当年的灵汐一样,坐在花田边的竹椅上,听孩子们读新写的《星尘续记》。书里写着:“于朦的笛,灵汐的花,卓玛的藏笛,阿柚的歌,还有无数人的坚守,让星尘成了永不熄灭的光。”她摸着碑上于朦和灵汐的名字,忽然听见风里传来熟悉的笛声,清清亮亮,像是于朦在吹“忘尘”,灵汐在跟着哼唱。

风过花田,蓝花瓣落在传承碑上,落在“忘尘”与“承光”笛上,落在孩子们的笑脸上。远处,新的音乐教室正在动工,新的竹笛正在制作,新的孩子正在学唱《竹溪谣》——星尘的路,还在走;蓝花的香,还在飘;光的传承,从未停下。

那朵最初的蓝花,早已不是一朵花,而是一颗种子,种在人间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开花,长成一片又一片星海。而于朦和灵汐,就藏在每一朵蓝花里,每一支竹笛里,每一个追寻光的人心里,笑着看这人间,满是星光,满是花香,满是他们用一辈子守护的,永恒的星尘之约。

上一章 无题 尘光渡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