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短篇小说汇总集
本书标签: 幻想  杂文 

第二篇(下)

短篇小说汇总集

阿如还想争辩,林远看着她红肿的半边脸,又看看盛怒的母亲和一脸冷漠的我,终究是叹了口气,低声道:

“阿如,你先回去好好反省,母亲这也是为你好。”

阿如不可置信地看着林远,见他不再为自己说话,只得委委屈屈地被丫鬟扶了下去,临走前那怨毒的眼神,毫不掩饰地射向我。

阿如被禁足后,侯府表面安静了一段时日。

林远因被皇上斥责,停了职,整日在家无所事事,初期还常去阿如院里探望,但每次去,丁香都会“恰好”在场,要么是端着安胎药,要么是捧着《女戒》请阿如抄写,要么就是转达婆婆的“关心”和“教诲”。

林远与阿如想说些体己话都不得机会,渐渐也觉得无趣。

加之阿如因怀孕和禁足,心情郁结,时常抱怨,动不动就哭诉委屈,初时林远还心疼安慰,次数多了,也难免有些厌烦。他开始怀念起我从前的大度和温柔(虽然他早已忘记那份温柔给了谁)。

而我,则利用这段时间,开始悄悄整顿侯府内务。

婆婆因阿如之事对我心怀愧疚,也将更多管家权交到我手中。

我暗中将母亲给我的几个得力陪房,安排到重要的田庄、铺面管事的位置

闲暇时,我便去婆婆处请安说话,陪她理佛诵经。我从不主动提及阿如,反而时常劝婆婆宽心,说侯爷只是一时被迷了心窍,总会明白过来的。

我的“懂事”和“隐忍”愈发衬得阿如不堪,婆婆对我更是怜爱,几乎将我视作亲生女儿。

期间,我“无意”中让婆婆知道,阿如在禁足期间,仍不安分,试图收买丫鬟往外传递消息给赵姨娘。

婆婆大怒,直接将阿如院中伺候的人换了大半,全都换上了她的心腹。阿如彻底成了笼中鸟,插翅难飞。

这一日,林远难得来我房中用晚饭。

他看着我安静布菜的样子,灯光下,我眉眼低垂,侧脸柔和,比起阿如的尖锐和哭闹,别有一番静美。

他忽然有些恍惚,想起我们青梅竹马时,我也曾这般温柔小意。

“阿茵……”

他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

“这些日子,委屈你了。”

我抬眸,淡淡一笑:“夫君言重了。身为侯府主母,打理内务,孝顺公婆,是本分。何来委屈之说。”

他看着我平静无波的眼睛,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

他发现,我似乎变了,不再是那个会因为他和阿如亲近而失态落泪的朱茵,变得……深不见底,让他有些莫名的敬畏。

“阿如她……性子是直了些,但心地不坏……”

他还想为阿如辩解几句。

我放下筷子,平静地看着他:“夫君,阿如是我妹妹,我自然希望她好。

只是,侯府有侯府的规矩,京城有京城的法度。她如今怀着侯府子嗣,安心养胎才是正理。至于其他,等她生下孩子,再慢慢学规矩也不迟。”

我的话滴水不漏,却像一根软刺,扎得林远浑身不自在。

他忽然意识到,我或许从未真正“原谅”过他,只是不再在意了。

这个认知让他心里莫名空了一块。

时光荏苒,阿如的产期临近。因她孕期多思多虑,情绪不稳,胎象一直不算太稳。

婆婆虽厌她,但看重她腹中孩子,还是请了京城最好的产科大夫常驻府中。

生产那日,阿如在产房里嘶喊了整整一天一夜,声音凄厉。

林远在门外焦急踱步,婆婆则稳坐中堂,撵着佛珠,面色沉静。

我作为主母,自然要在场主持大局。

指挥丫鬟婆子烧水、送参汤,有条不紊。

终于,在天将破晓时,产房里传来一声微弱的婴儿啼哭。

稳婆抱着襁褓出来,脸上却无喜色,跪在地上颤声道:

“恭喜侯爷,恭喜老夫人,是位……小公子。只是……姨娘她……血崩了!”

林远脸色一变,就要往里冲,被婆婆厉声喝住:

“产房污秽,男人进去不吉利!”

就在这时,里面伺候的丁香匆匆出来,脸色苍白,手里还攥着一包东西,噗通跪在婆婆面前:

“老夫人!奴婢……奴婢在如姨娘床榻暗格里,发现了这个!”

婆婆接过那包东西,打开一看,竟是几包药材和一些写着古怪字符的符纸。

她立刻让府医查验。

府医一看,大惊失色:“老夫人,这……这是虎狼之药啊!女子有孕初期服用,可稳固胎象,显得脉象强健,但实则透支母体精气,到生产时极易引发血崩!这些符咒……似是催产符,但用法凶险,意在……去母留子!”

“什么?!”

林远如遭雷击。

产房内,气息奄奄的阿如听到外面的动静,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尖声叫道:

“远哥哥!远哥哥救我!是朱茵!是她害我!是她让赵姨娘给我的药和符咒!她说这样就能牢牢拴住你的心,就能扳倒老夫人!就能……”

她的话未说完,便又是一阵剧烈的喘息和痛呼。

赵姨娘?药和符咒?去母留子?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到我身上。

我迎着众人惊疑不定的视线,缓缓跪下,眼中含泪,却是对着婆婆:

“母亲明鉴!儿媳自阿如入门,恪守本分,从未与她有过争执,更未曾与赵姨娘有过任何私下往来!此事关乎侯府子嗣和儿媳清白,请母亲务必彻查!”

婆婆目光锐利如刀,她自然不信我会如此蠢钝,在自己当家主母位置稳固的情况下,去冒险害一个妾室。

她更怀疑是赵姨娘和阿如自作主张,如今事情败露,反咬一口。

“去!把赵姨娘给我‘请’来!”婆婆冷声道。

赵姨娘被带来时,还不知发生了何事,一见这阵仗和阿如产房的惨状,顿时慌了神。

在婆婆的厉声逼问和证据面前,她很快崩溃,哭喊着道:

“不关我的事!是阿如!是阿如自己逼我问来的方子!她说侯爷宠爱不能长久,唯有生下儿子,甚至……甚至去母留子,让孩子记在夫人名下,她才能母凭子贵,将来才有依靠!我……我糊涂啊!我只帮她找了药,不知道这符咒如此凶险啊!”

林远听着这一切,看着产房里气息越来越弱的阿如,再看看跪在地上、背脊挺直、泪光点点却一脸倔强的我,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头顶。

他一直以为阿如单纯柔弱,需要保护,却不知她和她那姨娘,竟有如此恶毒的心机和算计!

甚至连自己的性命和孩子的安危都可以拿来赌!

“毒妇!你们这两个毒妇!”

林远气得浑身发抖,指着赵姨娘,又痛心地看着产房方向。

就在这时,产房内的嘶喊和动静渐渐平息了下去。

稳婆再次出来,摇了摇头,低声道:“侯爷,老夫人……如姨娘,殁了。”

一尸两命?不,孩子还活着。

室内一片死寂。

阿如的死,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涟漪后又迅速归于平静。

赵姨娘因谋害侯府子嗣(虽未遂,但其心可诛),被父亲一纸休书送回了乡下庄子里,此生不得回京。

那个一出生就没了生母的庶子,被婆婆抱养在了身边,亲自抚养。

她给他取名林瑾,意为美玉,希望他品德无瑕,显然是不想让他受到生母的影响。

而我,依旧是名义上的嫡母,但婆婆明确表示,孩子由她教养,无需我操心。

经此一事,林远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也苍老了许多。

他对我充满了复杂的愧疚,试图弥补,但破镜难圆,我们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阿如的死,更是从一开始的欺骗和算计。

他恢复了官职,却再也找不到曾经的意气风发,变得沉默寡言。

一年后,母亲韶安郡主的封地传来消息,说是祖母病重,思女成疾。

我以此为由,向婆婆和林远提出,想陪母亲回江南封地小住,顺便为祖母侍疾。

婆婆怜我这些时日的遭遇,又知我与母亲感情深厚,便答应了。

林远张了张嘴,想挽留,却找不到任何立场和理由,最终只是颓然地挥了挥手。

离开京城那日,春光正好。

我没有带走侯府的任何贵重物品,只带走了我的嫁妆和这些年来我暗中经营所得的积蓄。

马车驶出城门时,我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的城墙和安宁侯府的方向,心中一片平静。

那里埋葬了我天真懵懂的少女时代,也埋葬了一段荒唐可笑的婚姻。但于我而言,不是结束,而是新生。

小桃在我身边叽叽喳喳:

“小姐,我们真的要去江南了吗?听说那里杏花烟雨,小桥流水,可美了!”

我笑着点头,掀开车帘,任由温暖的春风吹拂在脸上。

“是啊,我们去江南。去看母亲,去看外祖母,去看更广阔的天地。”

至于林远,至于安宁侯府,都已是前尘往事。

我相信,凭 阿如还想争辩,林远看着她红肿的半边脸,又看看盛怒的母亲和一脸冷漠的我,终究是叹了口气,低声道:

“阿如,你先回去好好反省,母亲这也是为你好。”

阿如不可置信地看着林远,见他不再为自己说话,只得委委屈屈地被丫鬟扶了下去,临走前那怨毒的眼神,毫不掩饰地射向我。

阿如被禁足后,侯府表面安静了一段时日。

林远因被皇上斥责,停了职,整日在家无所事事,初期还常去阿如院里探望,但每次去,丁香都会“恰好”在场,要么是端着安胎药,要么是捧着《女戒》请阿如抄写,要么就是转达婆婆的“关心”和“教诲”。

林远与阿如想说些体己话都不得机会,渐渐也觉得无趣。

加之阿如因怀孕和禁足,心情郁结,时常抱怨,动不动就哭诉委屈,初时林远还心疼安慰,次数多了,也难免有些厌烦。他开始怀念起我从前的大度和温柔(虽然他早已忘记那份温柔给了谁)。

而我,则利用这段时间,开始悄悄整顿侯府内务。

婆婆因阿如之事对我心怀愧疚,也将更多管家权交到我手中。

我暗中将母亲给我的几个得力陪房,安排到重要的田庄、铺面管事的位置

闲暇时,我便去婆婆处请安说话,陪她理佛诵经。我从不主动提及阿如,反而时常劝婆婆宽心,说侯爷只是一时被迷了心窍,总会明白过来的。

我的“懂事”和“隐忍”愈发衬得阿如不堪,婆婆对我更是怜爱,几乎将我视作亲生女儿。

期间,我“无意”中让婆婆知道,阿如在禁足期间,仍不安分,试图收买丫鬟往外传递消息给赵姨娘。

婆婆大怒,直接将阿如院中伺候的人换了大半,全都换上了她的心腹。阿如彻底成了笼中鸟,插翅难飞。

这一日,林远难得来我房中用晚饭。

他看着我安静布菜的样子,灯光下,我眉眼低垂,侧脸柔和,比起阿如的尖锐和哭闹,别有一番静美。

他忽然有些恍惚,想起我们青梅竹马时,我也曾这般温柔小意。

“阿茵……”

他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

“这些日子,委屈你了。”

我抬眸,淡淡一笑:“夫君言重了。身为侯府主母,打理内务,孝顺公婆,是本分。何来委屈之说。”

他看着我平静无波的眼睛,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

他发现,我似乎变了,不再是那个会因为他和阿如亲近而失态落泪的朱茵,变得……深不见底,让他有些莫名的敬畏。

“阿如她……性子是直了些,但心地不坏……”

他还想为阿如辩解几句。

我放下筷子,平静地看着他:“夫君,阿如是我妹妹,我自然希望她好。

只是,侯府有侯府的规矩,京城有京城的法度。她如今怀着侯府子嗣,安心养胎才是正理。至于其他,等她生下孩子,再慢慢学规矩也不迟。”

我的话滴水不漏,却像一根软刺,扎得林远浑身不自在。

他忽然意识到,我或许从未真正“原谅”过他,只是不再在意了。

这个认知让他心里莫名空了一块。

时光荏苒,阿如的产期临近。因她孕期多思多虑,情绪不稳,胎象一直不算太稳。

婆婆虽厌她,但看重她腹中孩子,还是请了京城最好的产科大夫常驻府中。

生产那日,阿如在产房里嘶喊了整整一天一夜,声音凄厉。

林远在门外焦急踱步,婆婆则稳坐中堂,撵着佛珠,面色沉静。

我作为主母,自然要在场主持大局。

指挥丫鬟婆子烧水、送参汤,有条不紊。

终于,在天将破晓时,产房里传来一声微弱的婴儿啼哭。

稳婆抱着襁褓出来,脸上却无喜色,跪在地上颤声道:

“恭喜侯爷,恭喜老夫人,是位……小公子。只是……姨娘她……血崩了!”

林远脸色一变,就要往里冲,被婆婆厉声喝住:

“产房污秽,男人进去不吉利!”

就在这时,里面伺候的丁香匆匆出来,脸色苍白,手里还攥着一包东西,噗通跪在婆婆面前:

“老夫人!奴婢……奴婢在如姨娘床榻暗格里,发现了这个!”

婆婆接过那包东西,打开一看,竟是几包药材和一些写着古怪字符的符纸。

她立刻让府医查验。

府医一看,大惊失色:“老夫人,这……这是虎狼之药啊!女子有孕初期服用,可稳固胎象,显得脉象强健,但实则透支母体精气,到生产时极易引发血崩!这些符咒……似是催产符,但用法凶险,意在……去母留子!”

“什么?!”

林远如遭雷击。

产房内,气息奄奄的阿如听到外面的动静,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尖声叫道:

“远哥哥!远哥哥救我!是朱茵!是她害我!是她让赵姨娘给我的药和符咒!她说这样就能牢牢拴住你的心,就能扳倒老夫人!就能……”

她的话未说完,便又是一阵剧烈的喘息和痛呼。

赵姨娘?药和符咒?去母留子?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到我身上。

我迎着众人惊疑不定的视线,缓缓跪下,眼中含泪,却是对着婆婆:

“母亲明鉴!儿媳自阿如入门,恪守本分,从未与她有过争执,更未曾与赵姨娘有过任何私下往来!此事关乎侯府子嗣和儿媳清白,请母亲务必彻查!”

婆婆目光锐利如刀,她自然不信我会如此蠢钝,在自己当家主母位置稳固的情况下,去冒险害一个妾室。

她更怀疑是赵姨娘和阿如自作主张,如今事情败露,反咬一口。

“去!把赵姨娘给我‘请’来!”婆婆冷声道。

赵姨娘被带来时,还不知发生了何事,一见这阵仗和阿如产房的惨状,顿时慌了神。

在婆婆的厉声逼问和证据面前,她很快崩溃,哭喊着道:

“不关我的事!是阿如!是阿如自己逼我问来的方子!她说侯爷宠爱不能长久,唯有生下儿子,甚至……甚至去母留子,让孩子记在夫人名下,她才能母凭子贵,将来才有依靠!我……我糊涂啊!我只帮她找了药,不知道这符咒如此凶险啊!”

林远听着这一切,看着产房里气息越来越弱的阿如,再看看跪在地上、背脊挺直、泪光点点却一脸倔强的我,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头顶。

他一直以为阿如单纯柔弱,需要保护,却不知她和她那姨娘,竟有如此恶毒的心机和算计!

甚至连自己的性命和孩子的安危都可以拿来赌!

“毒妇!你们这两个毒妇!”

林远气得浑身发抖,指着赵姨娘,又痛心地看着产房方向。

就在这时,产房内的嘶喊和动静渐渐平息了下去。

稳婆再次出来,摇了摇头,低声道:“侯爷,老夫人……如姨娘,殁了。”

一尸两命?不,孩子还活着。

室内一片死寂。

阿如的死,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涟漪后又迅速归于平静。

赵姨娘因谋害侯府子嗣(虽未遂,但其心可诛),被父亲一纸休书送回了乡下庄子里,此生不得回京。

那个一出生就没了生母的庶子,被婆婆抱养在了身边,亲自抚养。

她给他取名林瑾,意为美玉,希望他品德无瑕,显然是不想让他受到生母的影响。

而我,依旧是名义上的嫡母,但婆婆明确表示,孩子由她教养,无需我操心。

经此一事,林远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也苍老了许多。

他对我充满了复杂的愧疚,试图弥补,但破镜难圆,我们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阿如的死,更是从一开始的欺骗和算计。

他恢复了官职,却再也找不到曾经的意气风发,变得沉默寡言。

一年后,母亲韶安郡主的封地传来消息,说是祖母病重,思女成疾。

我以此为由,向婆婆和林远提出,想陪母亲回江南封地小住,顺便为祖母侍疾。

婆婆怜我这些时日的遭遇,又知我与母亲感情深厚,便答应了。

林远张了张嘴,想挽留,却找不到任何立场和理由,最终只是颓然地挥了挥手。

离开京城那日,春光正好。

我没有带走侯府的任何贵重物品,只带走了我的嫁妆和这些年来我暗中经营所得的积蓄。

马车驶出城门时,我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的城墙和安宁侯府的方向,心中一片平静。

那里埋葬了我天真懵懂的少女时代,也埋葬了一段荒唐可笑的婚姻。但于我而言,不是结束,而是新生。

小桃在我身边叽叽喳喳:

“小姐,我们真的要去江南了吗?听说那里杏花烟雨,小桥流水,可美了!”

我笑着点头,掀开车帘,任由温暖的春风吹拂在脸上。

“是啊,我们去江南。去看母亲,去看外祖母,去看更广阔的天地。”

至于林远,至于安宁侯府,都已是前尘往事。

我相信,凭我的能力和母亲的支持,在江南,我一定能活出属于自己的,更精彩的人生。

或许将来,会遇到一个真正懂得珍惜、值得托付的人;

或许不会。但那都不重要了。

(完)

上一章 第二篇(上) 短篇小说汇总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篇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