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弦外之知
本书标签: 校园  校园双男主 

数学课上的撑杆跳

弦外之知

第三章:数学课上的撑杆跳

清晨的阳光再次洒满高二(三)班的教室,空气里是周末余韵散尽后特有的、略带倦怠的崭新感。

陈响踩着预备铃冲进教室,带着一身室外微凉的空气。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那个靠窗的座位。周序已经到了,正襟危坐,面前摊开的不是课本,而是一本看起来更高阶的物理竞赛习题集。阳光勾勒着他专注的侧脸,整个人像一尊被时光凝固的、过于认真的雕塑。

陈响撇撇嘴,走到自己的座位,动作幅度不小地拉开椅子。帆布包再次不可避免地蹭过桌角,他注意到,昨天那块蓝色的墨迹还在,颜色似乎浅了些,但依旧清晰。周序没有抬头,仿佛那墨迹与桌角本身已融为一体,成了他环境中一个无需处理的中性背景音。

这种彻底的忽视,反而让陈响心里那点想要“挑战”的火苗,悄无声息地旺了几分。

第一节是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道复杂的函数综合题,步骤繁琐,像一座由公式堆砌起的堡垒。

“这道题有点难度,有思路的同学可以上来试试。”老师目光扫视全班。

几乎是同时,周序放下了手中的竞赛题,拿起了草稿纸和笔。他的动作流畅而自然,像是预设好的程序被触发。陈响几乎能想象出他脑海中已经开始构建清晰的逻辑链条,像搭积木一样严谨。

然而,在周序站起身之前,陈响脑子里那根反骨的弦被拨动了。一种莫名的冲动,混合着昨天被评价“效率低下”的不服,以及一种“我偏要试试”的倔强,让他几乎是下意识地举起了手。

“老师,我试试。”

教室里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周序准备起身的动作顿住了,他侧过头,第一次在非被动的情况下,将目光正式地、带着明显探究意味地投在了陈响脸上。那眼神似乎在说:你确定?

陈响接收到了这个眼神,他挺直脊背,在全班同学惊讶的注视和周序冷静的审视下,走上了讲台。

握住粉笔的瞬间,他才更清晰地意识到这题的难度。标准的解法在他脑子里只有个模糊的影子,步骤冗长,他肯定无法像周序那样完美复现。但当他盯着那些函数符号时,另一种路径的轮廓,却在他感性的思维里隐隐闪现。

他放弃了搭建“石拱桥”。

粉笔在黑板上落下,发出的声音不如周序那般稳定清脆,时重时轻。他没有按部就班,而是跳跃着,先是在一个关键步骤上写下一个看似突兀的变形公式,然后又画了一条辅助线,将几个看似不相关的条件连接起来。他的过程称得上潦草,逻辑链也并非无懈可击,但每一步都带着一种直觉般的灵光。

最后,他得出了正确答案。只是过程,和老师教案上的标准答案,相去甚远。

台下安静着,有些同学面露困惑,显然没跟上他跳跃的思维。

数学老师推了推眼镜,看着板书,表情有些复杂:“陈响同学的思路……很特别,非常规。结果是正确的,但这个过程,嗯,很大胆。”他没有批评,但也没有赞扬,这是一种保留态度的评价。

陈响放下粉笔,手指沾满了白色粉末。他回到座位,能感觉到旁边周序的目光一直跟随着他。那目光不再是纯粹的审视,似乎多了些别的东西——一种专注于问题本身的、纯粹的好奇。

下课铃响,周序破天荒地没有立刻进入下一项程序。他转向陈响,开口,声音依旧是平稳的,但内容却出乎意料:

“你省略了三个关键步骤,用了图像思维和一种非经典的代换。风险很高,但如果能补全逻辑漏洞,效率……确实会更高。”

他没有评价陈响的对错,而是在分析他的“方法”。他甚至用了“效率”这个词,却是在肯定陈响的“跳跃”。

陈响愣住了,准备了一肚子的、应对质疑或嘲讽的话,全都堵在了喉咙里。他看着周序那双清澈的眼睛,里面没有嘲讽,没有否定,只有一种解构问题时纯粹的、不掺杂质的专注。

这种感觉很陌生。他习惯了被定义为“乱来”或“特别”,却第一次被人如此平静地、像分析一道数学题一样,分析他思维路径的合理性与可能性。

“哦……是吗。”他干巴巴地回了一句,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周序点了点头,似乎已经完成了这次“分析”,便转回头,继续看他的竞赛题了。仿佛刚才那短暂的交流,只是他学习过程中一个顺带的数据处理环节。

陈响坐在座位上,手指无意识地捻着粉笔灰。他忽然觉得,周序那座“白色堡垒”,或许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拒绝一切外来的色彩。它只是……需要一种特定的方式,才能叩开那扇门。

而刚才,他那次冒险的“撑杆跳”,似乎,轻轻地,在那扇门上,叩响了一声。微不可闻,却真实存在。

上一章 蓝色墨迹与旧书店 弦外之知最新章节 下一章 镜像与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