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趣谈三国正史人物
本书标签: 历史  三国 

博昌亭侯夏侯渊

趣谈三国正史人物

哥们儿,今天咱们得倒上一碗烈酒,聊一个被《三国演义》坑惨了的真豪杰——夏侯渊,夏侯妙才。

我知道你脑子里现在蹦出的画面:定军山下,黄忠大刀一挥,夏侯渊人头落地。妥妥的背景板、给老黄忠刷经验的倒霉蛋儿是吧?要是这么想,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我今天非得给你扒个底朝天,让你看看这个被罗贯中一笔带过的男人,骨子里是多么滚烫的一腔热血。他就像曹魏集团里最烈的那匹战马,冲得太猛,太快,最后在巅峰时刻马失前蹄——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曾经跑出的璀璨轨迹。

先说说他跟曹操的关系,这里头门道深了。他可不是普通的下属,他是曹操的连襟!他媳妇儿是曹操原配丁夫人的妹妹。就这层关系,他本可以在许都舒舒服服当个皇亲国戚,可他不,偏要往最苦、最危险的西线钻。

早年跟着曹操起兵,讨董卓、攻吕布、战袁绍,他每次都是先锋。曹操夸他啥?“虎步关右,所向无前”。这八个字,那是用实实在在的战功垒出来的!他打仗的风格就一个字——快!史书记载他“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这机动能力,放在当时简直是闪电战。

但真正让夏侯渊封神的,是西北战场。那地方乱成一锅粥,羌、氐这些部落势力盘根错节,还有马超、韩遂这些地头蛇。曹操把他放在那儿,就是一把最锋利的刀。

他干了几件牛逼哄哄的事:

第一,剿灭盘踞在枹罕三十多年的宋建。这个土皇帝自称“河首平汉王”,愣是被夏侯渊千里奔袭,连根拔起。

第二,长途奔袭,把羌族各部打得服服帖帖,乖乖把粮食牛羊送来劳军。

最绝的是第三件,他派张郃、牛金等将领平定河关,渡过黄河进入小湟中,迫使河西羌族全部投降。这一下,自曹操迎奉汉献帝以来,陇右地区首次全部归入中央版图。

曹操高兴坏了,下诏褒奖,把夏侯渊比作孔子夸赞的勇将孟贲、夏育,说:“宋建造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于尔不如也。’”

这份战功,这份荣耀,那是实打实用命拼出来的!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最大的优点——快、猛、狠,也成了他最大的弱点。他就像一把绷得太紧的弓,随时可能断裂。

曹操不是没提醒过他。老曹看得明白,曾告诫他:“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当将军的也得有怂的时候,不能光靠勇猛。要以勇敢为根本,再用智计行事;如果只知道逞匹夫之勇,那只能对付一个敌人。)

这话,说得多透!可夏侯渊听进去没有?恐怕没有。他就像个天生的斗士,闻到战场硝烟味就血脉贲张。这种性格,注定他打不了僵持战,只适合摧枯拉朽的闪电战。

然后,就是那个宿命的定军山。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进攻阳平关,夏侯渊和他相持一年多。刘备没办法,渡过沔水,在定军山扎营。夏侯渊带兵来争夺,刘备夜里烧了曹军阵地外围的鹿角。夏侯渊派张郃守东围,自己守南围。

刘备进攻张郃,张郃顶不住,夏侯渊分一半兵去救。就在这节骨眼上,老将黄忠动了!他“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震天,欢声动谷”,从高处冲下来。夏侯渊正在修补被烧毁的鹿角,猝不及防,战死沙场。

《魏书》记载得更悲壮:“渊分兵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一个“遂”字,道尽了多少无奈和决绝。他到死,都冲杀在第一线。

夏侯渊的死,对曹操打击巨大。他不仅是损失了一员大将,更是失去了一位亲人。曹操痛哭流涕,追封他为愍侯。“愍”这个谥号,是哀怜、痛心的意思。后来曹操亲自到汉中,看到当时的战场,还感叹说:“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能亲战,况补鹿角乎!”

这话听起来像批评,细品却是锥心的痛惜:你一个三军统帅,怎么亲自去干修补鹿角的活儿?!这是爱之深,责之切啊!

但夏侯渊留下的,不只是悲剧。他的儿子夏侯衡、夏侯霸等继续为魏国效力。尤其是夏侯霸,后来还成了蜀汉的重要将领。他善待士兵,与部下同甘共苦,军队每次缴获物资,他都分给将士,自己不留。这种人格魅力,让部下愿意为他卖命。

所以,哥们儿,夏侯渊是谁?

他不是演义里那个脸谱化的败军之将。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一个为战场而生的斗士。他像一团烈火,在西北荒漠上烧出了最耀眼的光芒,也燃烧尽了自己。

他让我们看到,在那个充满权谋的三国时代,还有一种最原始的勇——把后背交给战友,把生命献给军旗。他死得惨烈,但也死得其所。这是一个军人最荣耀的归宿。

读夏侯渊,你会忘掉计谋,忘掉天下,只会记得那个在西北狂沙中,一往无前的背影。

上一章 壮侯徐晃 趣谈三国正史人物最新章节 下一章 壮侯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