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趣谈三国正史人物
本书标签: 历史  三国 

陈王曹植

趣谈三国正史人物

哥们儿,今天咱们得备上最烈的酒,点上昏黄的灯,聊一个被上帝吻过才华,却被命运掐住喉咙的悲剧天才——曹植,曹子建。

我知道你脑子里现在蹦出的是什么:"才高八斗"、"七步成诗",还有个被哥哥逼着写诗的可怜王爷。但今天,咱们得把这些标签全撕了。真实的曹植,不是影视剧里那个只会吟诗作赋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个被政治野心和文学天赋撕裂的孤独灵魂。

他像一只被剪了翅膀的雄鹰,明明能俯瞰山河,却被困在黄金笼子里。他这一生,活生生演示了什么叫做"天才的诅咒"。

曹植的童年,是踩着祥云出生的。建安文学的黄金时代,他爹曹操正在打造中国历史上最特别的文学沙龙——邺下文人集团。曹植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十岁能诵诗论十万言,下笔成文不加点。曹操有次看他文章,直接问:"你这是请人代笔的吧?"曹植跪地就说:"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愿当面试,奈何请人!"

但曹植最吸引曹操的,不是文采,是那股子英雄气。建安十九年,曹操征孙权,留曹守邺城。临行前告诫曹植:"我二十三岁当顿丘令,现在回想也不后悔。你也二十三了,要好自为之。"这话里的期许,重如千斤鼎。

铜雀台落成那天,曹操让儿子们登台作赋。曹植"援笔立成",写下"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这样的句子。这不是寻常的咏物赋,这是帝王气象!曹操看完,心底那个立嗣的天平,第一次向小儿子倾斜了。

但天才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的性格。曹植太真了,真到不懂政治需要伪装。他出门不讲究仪仗,喝酒不分场合,有次居然擅开司马门,在帝王专用驰道上纵情狂奔。这把曹操气坏了,处死了公车令,也对曹植彻底失望。

真正让曹操死心的,是曹仁被关羽围困时,曹操想让曹植带兵救援。结果呢?曹植喝得烂醉如泥,连令旨都接不了。你可以说这是名士做派,但在争夺继承权的节骨眼上,这就是自毁长城。

反观曹丕呢?"御之以术,矫情自饰",该哭时哭,该笑时笑,把曹操身边的人都打点得妥妥帖帖。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为太子。那天曹植喝得大醉,骑马狂奔,从驰道直出金门。这不是放纵,这是心死。

曹丕继位后,曹植的噩梦才开始。先是好友丁仪、丁廙被杀,自己也被频频改封。最著名的"七步诗"故事,虽然出自《世说新语》,未必是真,但那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痛,确是曹植后半生的写照。

他像候鸟一样被频繁改封:鄄城、雍丘、浚仪、东阿......十一年里换了六次封地。每次出发只能带老弱残兵二百人,还要受监国谒者监视。有次他想单独见曹丕聊家国大事,曹丕根本不给机会。他写了《求通亲亲表》,石沉大海。

但最让人心疼的,是曹叡时代的曹植。新帝登基,他以为转机来了,拼命上书言事,写《求自试表》,要求带兵打仗。话说得掏心掏肺:"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必乘危蹈险,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可曹叡怎么对他?客气地表扬,然后置之不理。有次曹叡巡幸,路过雍丘,亲自到曹植府上,给他增户五百。看似皇恩浩荡,实则是更温柔的囚禁——给你物质优待,但政治抱负?想都别想。

曹植最后死在了陈郡,四十一岁,比曹丕还多活了六年。这六年,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献的安边策、治国论被束之高阁。他像一件被遗忘的奢侈品,摆在角落积灰,无人问津。

但正是这种政治上的失意,反而成全了他的文学。被囚禁在东阿鱼山时,他听到梵呗,创制了汉传佛教的音乐体系。在封地的孤灯下,他写出了《洛神赋》这样的千古绝唱。政治抛弃了他,文学收留了他。

所以曹植是谁?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昂贵的"失败品"。

他用政治生命的死亡,

换来了文学的不朽。

他让我们看到,

天才未必适合权力游戏,

纯粹的灵魂注定被现实所伤。

但正是这种"不合适",

反而成就了一种极致的美。

读曹植,

你会忘记皇位争夺,

只记得那个在月光下

与洛神对话的孤独诗人。

他让我们明白:

有时候,失败

也可以如此华丽。

上一章 冷门人物黄月英 趣谈三国正史人物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文昭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