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翻史书,总有一个女子让我掩卷长叹——甄宓,后世称文昭皇后。
她像一尊被摆在帝王将相博古架上的白瓷瓶,所有人都记得她的美貌,却少有人听见瓷瓶内心碎裂的声响。在三国这个男人厮杀的世界里,她从一个战利品变成皇后,最后变成一具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尸体。她这一生,活脱脱就是乱世红颜的注脚。
甄宓的起点,本是天之骄女。中山无极人,祖上甄邯官至大司马,她三岁丧父,相士说她"贵不可言"。长大后嫁给袁绍次子袁熙,本是河北最显赫的儿媳妇。直到建安九年,曹操破邺城。
城破那天,曹丕第一个冲进袁府。他看到个女子躲在刘夫人身后发抖,头发散乱,脸上抹着灰。刘夫人说:"她是熙儿妻子。"曹丕伸手替她挽发,擦脸,发现竟是绝色。《世说新语》写:"姿貌绝伦。"这一年,曹丕十八岁,甄宓二十三岁,她的人生从此易主。
嫁给曹丕后,甄宓过了几年好日子。她孝顺卞夫人,疼爱曹叡兄妹,对曹丕姬妾也大度。有次卞夫人生病,她日夜侍疾,"泣涕昼夜不离侧"。曹操赞她"真孝妇也"。但危机早埋下——她比曹丕大五岁,始终没完全抓住丈夫的心。
黄初元年,曹丕称帝,却没立即立后。当时有两位宠妃郭女王、李贵人,甄宓独居邺城。她写下《塘上行》,字字泣血:"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这首诗成了她的催命符。曹丕看到后大怒,黄初二年六月,派使者赐死。
最惨的是她的死状。据《汉晋春秋》载,下葬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头发遮住脸,米糠堵住嘴。这是宫廷最恶毒的诅咒:让死者到阴间无颜见人,有口难言。为什么?据说郭女王诬陷她用巫蛊,更因曹丕怕她向先帝告状。
但耐人寻味的是,曹丕很快悔了。七年後他临终前,立甄宓之子曹叡为太子,追封她为文昭皇后。郭女王最终被曹叡逼死,也算天道轮回。可人死能复生吗?那具被作践的尸骨,早寒透了。
甄宓的悲剧,在于她始终是件物品。在袁家是政治联姻的棋子,在曹家是战利品,最后成了权力斗争的祭品。她写过《塘上行》,工书法,有文才,却没人真在意她的灵魂。就连死后哀荣,也是因儿子登基才得来。
读甄宓,你会懂什么叫"红颜薄命"。她像一面镜子,照出乱世中女性的集体悲剧——再美,再贤德,终究逃不过男性权斗的绞杀。她的故事,比任何宫斗剧都残酷,因为这是历史,不是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