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默然
林许川最终还是没有在第二天一早出现。
他请了一周的假,把自己关在租住的狭小公寓里。窗外是北京灰蒙蒙的天,室内是未拆封的搬家纸箱和随意堆放的书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停滞的气息,一如他这三年的状态。
祈望安的话像一枚投入死水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比他预想的要持久而剧烈。
真相。
这两个字拥有可怕的魔力。它能让坚固的信念崩塌,也能让尘封的死灰复燃。林许川发现自己无法平静。他试图用日常的琐碎来麻痹自己——打扫卫生,整理旧物,甚至尝试着做一顿复杂的晚餐,但祈望安那双沉静如古井的眼睛,总会在不经意间闯入他的脑海,带着那句“时间不多了”的谶语。
“星河美术馆”的设计草图,他只看过几眼,却已深深烙印在记忆里。那不再是少年时代天马行空的浪漫构想,而是一个成熟、精妙、几乎触手可及的方案。祈望安没有忘记他们的约定,他甚至走得更远,将那缥缈的星光,用严谨的结构和空间语言一点点编织成形。
这个认知让林许川感到一种混合着痛楚和悸动的复杂情绪。
第四天,他鬼使神差地翻出了那个尘封已久的旧纸箱。里面是他们大学时期的设计草图、竞赛方案,还有……大量他和祈望安共同工作的痕迹。
最上面是一本厚重的速写本。他翻开,第一页就是那个废弃的锅炉房,是他们合作的起点《回响》。线条还有些青涩,但空间感已然不俗。往后翻,是无数个共同构思的夜晚留下的痕迹,有时是祈望安起的结构框架,他来丰富细节;有时是他捕捉的灵光一现,祈望安来落实逻辑。
笔迹交错,思路碰撞,密不可分。
他翻到速写本的后半部分,手指顿住了。那一页,画的不是建筑,而是人像。是祈望安。
很多张,各种角度。趴在桌上小憩的侧影,低头看书时的垂眸,站在模型前沉思的背影……铅笔线条温柔而准确,捕捉到了祈望安身上那种旁人难以接近的沉静,以及只有在他面前才会偶尔流露的、细微的疲惫和柔软。
林许川记得画这些画的时候。那通常是在他们熬了通宵之后,天光微亮的清晨,祈望安累极了睡着,他就坐在对面,偷偷地画。笔尖沙沙,带着一种隐秘的、满溢的情感。那时他觉得,他们会永远这样下去,在彼此的目光里,构建属于他们的世界。
速写本的最后一页,夹着一张微微泛黄的拍立得。照片上,两个年轻人头靠着头,在堆满模型的桌子上对着镜头笑,眼睛里是毫不掩饰的明亮光彩,背景是他们第一个独立项目中标后,那间狭小却充满希望的工作室。
“许川,我们会成功的。”祈望安当时这么说,语气是罕见的、毫无保留的笃定。
“当然。”他回答,握紧了对方的手。
回忆如同温暖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随之而来的却是退潮后更加冰冷的现实。成功了吗?或许吧,至少在旁人看来,祈望安已经站到了行业的顶端。但那“我们”,却早已分崩离析。
他猛地合上速写本,胸口堵得发慌。
为什么要保留这些东西?为什么在决裂之后,还像个懦夫一样,守着这些过去的遗物?他以为自己已经放下,已经习惯了一潭死水的生活,可祈望安的出现,轻易地揭开了那层自欺欺人的薄纱。
他想要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是祈望安离开的理由,还是……一个能让他彻底死心,或者……重新开始的借口?
一周的假期结束前夜,林许川站在浴室镜子前,看着里面那个眼神黯淡、下颌冒出青色胡茬的男人。这三年,他像一只受伤的兽,蜷缩起来,舔舐伤口,却也错过了外面的阳光和风雨。
而祈望安,在另一条道路上,披荆斩棘,甚至还在固执地追逐着那个看似不可能的星空之梦。
一种久违的、名为“不甘”的情绪,悄然滋生。
---
周一清晨,林许川再次站在了祈望安的公寓门口。他手里提着简单的行李,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有眼底细微的血丝透露了他这几日的挣扎。
他按响门铃。
开门的是周小雨,女孩看到他,明显松了口气:“林先生!您来了太好了,祈总监他……”她压低声音,指了指书房方向,“心情不太好,早上因为模型的一个节点问题,发了好大的火。”
林许川微微颔首,走了进去。
书房里,气氛凝重。祈望安坐在轮椅上,面前的地上散落着几张被揉皱的草图。他脸色比一周前更加苍白,眼下有着明显的青黑,紧抿的嘴唇透露着压抑的怒气。电脑屏幕上,三维模型停在一个复杂的结构节点处。
“这里,承重模拟始终无法通过。”祈望安没有看他,目光死死盯着屏幕,声音沙哑,“如果加固,会破坏整体的轻盈感,这是设计的核心!如果削弱……”
“如果削弱,就有安全隐患。”林许川接过了他的话,放下行李,走到他身边,俯身捡起地上一张揉皱的草图,展开。
那是星空观测台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部分,极其精巧,也极其脆弱。
“给我看看原始数据和分析报告。”林许川拉过一张椅子坐下,语气平静,仿佛他们之间没有那三年的隔阂,只是回到了从前无数个共同攻坚的日夜。
祈望安终于转过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问“你为什么来了”或者“你考虑得怎么样”,只是沉默地将电脑屏幕转向他,调出了复杂的结构计算文件。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两人几乎没有交谈。林许川沉浸在数据和图纸里,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调动着他几乎要生疏的专业知识。祈望安则在一旁,时而提出质疑,时而陷入沉思。
他们争论,语气激烈,都试图说服对方。林许川倾向于一个更稳妥但略显保守的方案,而祈望安则固执地想要保留最初那个最大胆的构想。
“安全性必须放在第一位!”林许川强调。
“但失去了灵魂,建筑就只是一堆混凝土!”祈望安反驳。
气氛再次僵持。
周小雨小心翼翼地送来午餐,又悄无声息地退出去。
午餐是简单的三明治和咖啡。两人沉默地吃着,之前的争论余波还在空气中震荡。
“你以前不会这么保守。”祈望安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
林许川拿着三明治的手顿了顿,没有抬头:“人总会变。吃过亏,就会学乖。”
这话意有所指,空气瞬间又冷了几分。
祈望安放下手中的咖啡杯,陶瓷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是吗。”他语气淡漠,“那我可能永远学不乖。”
下午,工作继续。谁也没有再提午餐时那不愉快的插曲,都将精力重新投入到棘手的技术难题中。
临近傍晚,林许川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无意间瞥见祈望安放在桌角的药盒,和半杯没喝完的、已经冷掉的中药。他想起周小雨说的“祈总监这几天都没怎么休息”。
“休息一下。”林许川站起身,语气不容拒绝,“你这样熬下去,腿还想不想好了?”
他不由分说地推着祈望安的轮椅,来到客厅的落地窗前。夕阳正在西沉,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云层被镶上金边,城市的天际线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清晰而遥远。
两人沉默地看着窗外的景色。
“那个节点,”林许川忽然开口,声音缓和了许多,“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材料。不是传统的钢构,尝试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重量更轻,强度更高。我记得国外有个案例……”
他详细地说着自己的想法,语速不快,条理清晰。
祈望安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直到林许川说完,他才缓缓道:“成本会增加至少百分之十五。”
“但能保住你的‘灵魂’。”林许川看着窗外,轻声说,“而且,值得。”
祈望安侧过头,看着林许川被夕阳勾勒出的侧脸轮廓。三年时光,磨去了一些曾经的张扬,增添了几分沉静,但那双眼睛在专注思考时,依然闪烁着熟悉的光芒。
“好。”祈望安应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极难察觉的缓和,“按你说的试试。”
就在这时,林许川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是赵经理。他犹豫了一下,走到阳台接通。
“小林啊,假期结束了吧?什么时候回来上班?那个商业综合体的项目,甲方想跟你聊聊呢!”赵经理的声音透着热情。
林许川握着手机,看着玻璃窗内,坐在轮椅上的祈望安重新拿起了平板电脑,眉头微蹙,似乎又陷入了某个设计难题。夕阳的金光落在他身上,勾勒出一种孤独而执拗的剪影。
“赵经理,”林许川收回目光,声音平静,“抱歉,我可能还需要延长假期。家里……有些急事,暂时走不开。”
电话那头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他会拒绝这个明显是“重用”的信号。“小林,你可想清楚了啊,这个机会……”
“我想清楚了。”林许川打断他,语气坚定,“麻烦您了。”
挂了电话,他深吸一口气,晚风带着凉意吹拂在脸上。他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可能意味着失去一个重回主流视野的机会,意味着继续待在舒适区(或者说,停滞区)。
但他更知道,此刻,他无法转身离开。
他走回客厅,祈望安抬起头,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一丝询问。
“谁的电话?”
“公司的事。”林许川轻描淡写,“推掉了。”
祈望安看着他,眼神深邃,没有追问,只是淡淡地说:“损失我会补偿你。”
林许川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说不清是苦笑还是自嘲的弧度:“祈望安,不是所有东西都能用钱补偿的。”
比如那三年,比如被碾碎的信任。
祈望安沉默了。他转动轮椅,面向窗外已经完全沉下的夜幕,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散落人间的星辰。
“我知道。”很久,他才低声道。声音很轻,几乎要被窗外的城市噪音淹没。
林许川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他们之间横亘的,不仅仅是三年的时间,还有太多无法言说、沉重如山的东西。
工作重新开始。有了新的方向,进展快了许多。夜深了,周小雨早已下班,公寓里只剩下他们两人,键盘敲击声和铅笔划过纸张的声音交织,竟有一种诡异的和谐。
直到林许川的手机再次响起,打破寂静。这次是他母亲。
他走到厨房接听。
“小川,你跟望安……怎么样了?”母亲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
林许川靠在流理台上,揉了揉眉心:“妈,我们只是在工作。”
“工作也好啊。总比老死不相往来强。”母亲叹了口气,“你当年那个样子,妈看着都心疼……有些事,过去就让它过去吧,别太钻牛角尖。望安那孩子,妈看着,不像是真那么狠心的人……”
林许川沉默地听着,没有反驳。母亲的劝慰他懂,但心结岂是旁人三言两语就能解开的?
挂了电话,他回到书房,发现祈望安正对着平板电脑上一张老照片出神。那是他们赢得金筑奖后,在落成的建筑前的合影。照片上,林许川笑得意气风发,紧紧搂着祈望安的肩膀,而祈望安虽然依旧是那副清淡模样,眼底却有着清晰可见的暖意和骄傲。
那是他们人生的巅峰时刻。然后,急转直下。
祈望安察觉到他的目光,迅速按熄了屏幕。
“很晚了。”林许川说,“你该休息了。”
“还剩一点。”祈望安重新看向电脑屏幕。
林许川没再坚持,在他旁边坐下。寂静重新降临,却不再显得尴尬,反而像一种无声的默契。
“那个真相,”林许川忽然开口,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等星河美术馆竞标结束,你会告诉我,对吗?”
祈望安操作鼠标的手停顿了一瞬。
“嗯。”他应道,没有回头。
林许川不再说话,拿起笔,继续修改桌上的草图。他知道,从现在开始,他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真相,也不仅仅是为了兑现年少时的约定。
他想要看看,这条曾经断裂的路,是否还有重新接续的可能。在那片情感的荒原上,是否还能长出新的生机。
而这一切,都始于眼前这个沉默的、固执的、让他爱过也恨过的人,以及那座尚未建成,却已承载了太多的“星河”。
(第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