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之间的距离,不是城市,不是时间,
而是那一句“我知道了”之后的沉默。
可舞台,总会让沉默变成光。
---
(节目录制前·后台)
后台人声嘈杂,灯光闪烁。
重庆分部的选手刚到。
张函瑞哈哈(笑)终于到了!北京的空气闻起来都不一样。
王橹杰是粉底味。
(众人笑)
左奇函没说话,只是默默调整鼓。
他手上的绷带依旧没拆。
张桂源你那手……还没好?
左奇函没事....不疼。
其实每一下鼓点都在扯伤口。
可他不想停——因为那节奏,是他唯一能跟某个人保持联系的方式。
(另一边·北京分部后台)
杨博文正整理舞鞋。
一旁的陈思罕在打趣。
陈思罕听说重庆那边的鼓手也来了。
杨博文(淡淡地)我知道。
陈思罕你还知道他名字叫啥哦?
杨博文(低头系鞋带)……左奇函。
语气轻,却像用力压下去的波澜。
---
(舞台开场)
我可以是无数人主持人:欢迎来自重庆与北京的双人合作舞台—— 《交错的节拍》。
灯光瞬间暗下,鼓声起。
那是左奇函的节奏——沉稳、带着熟悉的棱角。
杨博文在鼓点落下的瞬间,迈出第一步。
鼓与舞之间的配合,几乎精准到呼吸同步。
杨博文的脚步像在追着鼓声跑,
而鼓声又像在回应每一次转身。
观众席静了几秒。
那是一种极危险的默契——
只有熟悉到骨子里的人才能做到的节拍对接。
---
(曲终)
(灯光亮起,全场鼓掌。)
我可以是无数人主持人: 两位配合得非常默契啊!之前排过?
杨博文愣了一瞬,看向左奇函。
左奇函只是轻轻笑了一下。
没排过。
我可以是无数人主持人: 啊?那你们这是——心有灵犀?
观众都笑了
杨博文(低声)可能是老习惯。
两人视线短暂交会。
那一瞬,灯光都黯下去。
他们都知道,这不是“第一次同台”。
---
(后台·表演后)
工作人员散去,只剩他们两个在角落。
空气里是灯光机散出的热气,还有一点鼓皮的焦味。
左奇函你跳得很好。
杨博文你鼓也没错拍。
两人都笑了一下。
沉默。
左奇函……你瘦了。
杨博文你也是。
左奇函嗯。
又是沉默。
杨博文你还生气吗?
左奇函没有。
杨博文那你为什么那天不回我?
左奇函我怕我一回,就会停不下来。
杨博文怔住。
左奇函的语气太平静,像是早已练习过。
杨博文……那现在呢?
左奇函……现在可以了。
杨博文低下头,笑了一下。
那笑像松口气,又像重新拾回了什么。
---
有些重逢不是为了和好,
而是为了确认——
彼此还在。
在舞台光下,他们依旧走在各自的节奏里。
只是这一次,
鼓声和心跳,终于重叠。
《新的心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