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行
第一章 锋芒初露,底线为纲
“苏屿,这份证据链的时间线漏洞百出,你是怎么复核的?”
冰冷的声音穿透会议室的寂静,谢砚辞将一叠文件扔在桌面上,纸张散落的声响在鸦雀无声的空间里格外刺耳。他身着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袖口挽至小臂,露出腕间简约的机械表,表盘转动的滴答声,像是在为苏屿的失误倒计时。
32岁的谢砚辞,是盛铭律所最年轻的高级合伙人,以冷静果决的庭审风格和零败诉的战绩闻名业界。此刻,他眉头紧蹙,目光锐利如刀,落在站在桌前的青年身上。
苏屿攥紧了垂在身侧的手,指尖泛白。他刚满21岁,是法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凭借优异的成绩和敏锐的法律直觉,得到了进入谢砚辞团队实习的机会——这是无数法学学子梦寐以求的捷径,而他只用了三个月,就从打杂的实习生,争取到了参与重大商业诉讼的辅助工作。
可今天,他栽了。
为了赶在庭审前整理好证据,他急于求成,忽略了几份关键合同的签署日期与银行流水的时间对应关系,若不是谢砚辞在庭审前一小时最终复核,这场标的额高达数亿的诉讼,很可能因为他的疏忽而满盘皆输。
“对不起,谢律师,是我太急了,没有仔细核对……”苏屿的声音低沉,带着难以掩饰的羞愧。他抬起头,撞进谢砚辞深不见底的眼眸,那里面没有愤怒,只有一种近乎失望的冰冷,让他心脏猛地一缩。
他崇拜谢砚辞,从大一在法学院的讲座上第一次见到这位业界传奇开始,谢砚辞就成了他追逐的光。他拼命学习,只为能离对方更近一点,可如今,他却用这样低级的错误,辜负了对方的信任。
会议室里其他同事大气不敢出,没人敢在谢砚辞发火的时候上前求情。这位谢律师向来以严苛著称,对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更何况是这种可能影响案件结果的致命失误。
谢砚辞没再说话,只是弯腰捡起散落的文件,指尖划过那些被苏屿遗漏的漏洞,动作精准而冷静。他将文件重新整理好,放在桌角,然后站起身:“会议暂停,苏屿,跟我来办公室。”
苏屿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真正的“审判”,在办公室里。
谢砚辞的办公室位于律所顶层,落地窗外是繁华的城市天际线,可此刻苏屿没有心思欣赏。他站在办公桌前,像个等待宣判的犯人,垂着头,能清晰地闻到谢砚辞身上淡淡的雪松香气,混合着油墨和纸张的味道,那是让他既安心又敬畏的气息。
“啪”的一声,文件被谢砚辞拍在桌面上。
“我教你的第一堂课,是什么?”谢砚辞的声音比在会议室里更低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苏屿抿了抿唇,低声回答:“法律容不得半点侥幸,证据是诉讼的根基,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反复核实。”
“既然记得,为什么还要犯这种错误?”谢砚辞走到他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你以为凭一时的天赋和冲劲,就能在这个行业立足?苏屿,这里是顶尖律所,不是法学院的模拟法庭,一次失误,毁掉的可能是客户的全部身家,也可能是你自己的职业生涯。”
苏屿的眼眶有些发热,他知道谢砚辞说的是对的。他急于证明自己,急于向谢砚辞展示自己的能力,却忘了最基本的准则。
“伸手。”谢砚辞突然说。
苏屿一愣,下意识地抬起头,对上谢砚辞坚定的目光。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缓缓伸出了右手。
谢砚辞没有丝毫犹豫,抬手落下,清脆的响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回荡。一下,两下,三下……力道不算重,却带着足够的惩戒意味,每一下都打在苏屿的掌心,也打在他的心上。
苏屿没有躲闪,任由那带着凉意的手掌落下。掌心传来的痛感让他保持着清醒,也让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能感觉到谢砚辞的力道很克制,没有真的想要伤害他,更多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急切。
打了十下,谢砚辞停了手。他看着苏屿泛红的掌心,眼底的冰冷似乎褪去了一些,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疼吗?”他问。
苏屿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不疼,是我该受的。”
谢砚辞没再说什么,转身回到办公桌后,拿起一支笔,开始在文件上标注:“这份证据链,你重新梳理,今晚加班,明早九点前给我。我要看到的,是没有任何漏洞的完整证据,而不是你急于求成的半成品。”
“是。”苏屿用力点头,掌心的痛感还在,却让他心里的羞愧和懊恼减轻了一些。
谢砚辞低头看着文件,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片刻后,他突然说:“律所里有人说你是走了后门才进的我的团队,你想证明自己,我能理解。但真正的证明,不是靠速度,而是靠实力和底线。”
苏屿猛地抬头,对上谢砚辞的目光。他看到对方眼底深处,似乎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和期许。
“我知道了,师父。”苏屿下意识地喊出了这个称呼。在团队里,大家都叫谢砚辞“谢律师”,只有他,在私下里,总忍不住想这样称呼他。
谢砚辞的笔尖顿了一下,抬眼看了他一眼,没有纠正,只是淡淡地说:“出去吧,记住今天的教训。”
苏屿拿着文件,转身走出办公室。关门的那一刻,他回头看了一眼,谢砚辞已经重新投入到工作中,侧脸的线条冷硬而专注。掌心的痛感还在,却让他心里充满了力量。
他知道,谢砚辞的训诫,不是惩罚,而是保护。保护他不被浮躁的心态吞噬,保护他在这个复杂的行业里,守住最基本的底线。
回到自己的工位,苏屿深吸一口气,打开电脑,开始重新梳理证据链。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律所里的同事陆续下班,只有他的工位还亮着灯。
深夜十一点,苏屿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终于完成了证据链的梳理。他站起身,准备去给谢砚辞送文件,却发现谢砚辞的办公室灯还亮着。
他敲了敲门,里面传来谢砚辞的声音:“进。”
苏屿推开门,看到谢砚辞还在工作,面前放着一杯早已凉透的咖啡。
“谢律师,文件整理好了。”苏屿将文件放在他面前。
谢砚辞放下笔,拿起文件仔细翻看。他看得很慢,每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苏屿站在一旁,紧张地等待着他的评价。
过了十几分钟,谢砚辞终于合上文件,点了点头:“这次没问题了。”
苏屿松了一口气,露出了一个释然的笑容。
谢砚辞看着他眼底的红血丝,眉头微蹙:“早点回去休息,明天还要开庭。”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桌上有热牛奶,喝了再走。”
苏屿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办公桌的一角,放着一杯还冒着热气的牛奶。他心里一暖,鼻尖有些发酸。原来,谢砚辞一直都在关注着他。
“谢谢谢律师。”苏屿拿起牛奶,小口喝着,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深夜的寒意,也温暖了他的心房。
“不用谢我,”谢砚辞重新拿起笔,目光落在文件上,“我只是不想我的徒弟,毁在自己手里。”
苏屿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抬起头,看着谢砚辞专注的侧脸,嘴角忍不住上扬。
他知道,这条路很难走,充满了荆棘和挑战,但有谢砚辞这样的师父在身边,为他指引方向,为他守住底线,他一定能走得更远,更稳。
而那些带着惩戒的温柔,终将成为他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