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专利迷局,暗线浮现
律所会议室的投影幕上,密密麻麻的专利文件铺满屏幕,张主任的声音带着焦灼:“被抢注的是核心电池储能专利,对方是总部在慕尼黑的老牌科技公司Vitalis。他们不仅抢先在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完成注册,还拿着我们客户半年前参加德国工业展时公开的技术资料,起诉侵权索赔3000万欧元。”
苏屿指尖划过Vitalis的注册信息,眉头紧锁:“客户参展时提交的是技术框架摘要,并未包含核心算法,按欧盟《专利合作条约》,这类公开信息不能作为授权依据。Vitalis能绕过审查完成注册,要么是篡改了申请文件,要么是内部有渠道。”
谢砚辞坐在他身侧,翻看着EUIPO的审查记录副本,指尖停在“优先审查”备注上:“正常专利注册周期至少12个月,他们只用了4个月就获批,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他抬眼看向苏屿,“你负责梳理客户的技术研发时间线,收集原始设计图纸、代码提交记录,证明专利的在先使用权;我联系欧盟专利诉讼律师,调取Vitalis的申请档案,核查审查流程是否合规。”
分工既定,两人立刻投入工作。苏屿熬了两个通宵,将客户从三年前的技术构想草稿,到每一次原型测试数据、团队内部的沟通邮件,整理成完整的证据链。可当他试图调取客户参展时的现场录像,却发现主办方的备份数据莫名丢失,仅存的几张照片也无法清晰证明技术未公开核心内容。
“线索断了。”苏屿将文件摔在桌上,眼底满是疲惫。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眼底泛起红血丝,更让他焦虑的是,距离开庭只剩不到一个月,关键证据的缺失可能让客户陷入被动。
谢砚辞端着一杯温牛奶走进来,放在他手边,指尖轻轻按压他紧绷的太阳穴:“别急,越急越容易遗漏关键信息。”他拿起那张残缺的参展照片,放大后指向背景里的一个身影,“你看这个穿Vitalis工牌的人,当时就在客户的展位前停留了很久。”
苏屿凑近屏幕,瞳孔骤缩:“是Vitalis的技术总监米勒?他怎么会出现在我们的展位?”
“不仅如此。”谢砚辞打开另一份文件,“我让欧洲律师查到,米勒三年前曾在客户的国内合作方公司任职,负责技术对接,手里很可能有客户早期的技术资料。”他指尖划过屏幕,语气沉了下来,“这不是单纯的专利抢注,是有预谋的商业窃密后反向诉讼。”
苏屿瞬间清醒:“那我们可以起诉米勒侵犯商业秘密,同时申请EUIPO宣告Vitalis的专利无效?”
“思路对,但要讲究策略。”谢砚辞坐在他对面,耐心引导,“欧盟法院对商业秘密侵权的认定标准很高,需要证明米勒的行为违反保密协议,且Vitalis明知该信息涉密仍使用。我们现在缺少米勒传递信息的直接证据,不能贸然起诉。”
他顿了顿,补充道:“先从专利无效宣告入手。你明天飞慕尼黑,和当地律师一起去EUIPO调取完整申请档案,重点核查技术特征描述是否与客户的在先公开信息存在实质性差异;我留在国内,约谈客户的前合作方,寻找米勒泄露信息的线索。”
出发前一晚,苏屿在办公室收拾文件,谢砚辞悄悄塞给他一个便携录音笔和一份欧盟紧急联系人名单:“慕尼黑那边不比国内,凡事多留个心眼,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打给我,不管几点。”
苏屿接过东西,心里一暖:“师父,你也要注意安全,那个前合作方既然敢纵容米勒泄密,说不定会耍手段。”
谢砚辞揉了揉他的头发,眼底带着笑意与笃定:“放心,我自有分寸。记住,专利诉讼的核心是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不要被对方的气势吓住,也不要急于求成。”
飞机降落在慕尼黑机场,当地律师早已等候在出口。两人马不停蹄赶往EUIPO,却被告知Vitalis的申请档案涉及“商业机密”,暂不允许查阅。苏屿按照谢砚辞提前教的办法,提交了《信息公开请求书》,援引欧盟《透明度指令》,要求对审查流程的合规性进行公示。
就在等待回复的间隙,苏屿收到了谢砚辞的微信:“前合作方那边有突破,米勒离职前曾将一份加密文件发送到Vitalis的公共邮箱,我已经申请了邮件服务器的取证保全,正在解密。”
苏屿刚回复“太好了”,手机就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用生硬的中文说:“苏律师,想拿到Vitalis的申请档案,今晚八点到慕尼黑中央车站旁的咖啡馆,有人会给你想要的东西。”
挂了电话,苏屿立刻警惕起来。他将情况同步给谢砚辞,后者秒回:“大概率是陷阱,对方想要么收买你,要么制造你非法获取证据的假象。不要单独赴约,联系当地律师,让他安排安保人员陪同,同时录音留证。”
夜幕降临,慕尼黑的街头华灯初上。苏屿按照约定来到咖啡馆,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坐在角落,看到他后推过来一个信封:“这里面是申请档案的复印件,只要你承诺不再追究专利无效,还能拿到一笔丰厚的报酬。”
苏屿没有碰信封,打开录音笔,平静地说:“我需要的是合法合规的证据,不是这种见不得光的交易。Vitalis的专利抢注和商业窃密行为,我们一定会追究到底。”
男人脸色一变,起身就要离开,却被门口的安保人员拦住。当地律师出示证件:“先生,你涉嫌妨碍司法公正,请配合我们接受调查。”
混乱中,男人突然将一杯咖啡泼向苏屿,趁乱挣脱逃走。苏屿擦了擦脸上的咖啡,拿起桌上的信封,发现里面果然是申请档案的复印件,其中几页赫然标注着与客户核心算法一致的技术参数,甚至还有米勒的签名确认。
他立刻将复印件发给谢砚辞,对方很快回复:“证据确凿!我这边解密的邮件也证实了米勒传递的是客户的核心技术。现在可以同时启动专利无效宣告和商业秘密侵权诉讼,双管齐下。”
苏屿站在咖啡馆门口,晚风拂去脸上的燥热。虽然遭遇了意外,但关键证据的获取让局势瞬间逆转。他看向手机里谢砚辞的头像,仿佛能看到对方沉稳的眉眼。这场跨国专利纠纷,比想象中更凶险,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更深的利益纠葛,但他知道,只要和谢砚辞并肩作战,就没有拆不开的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