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庭审逆袭,余惩立规
欧盟知识产权法院的上诉庭审现场,气氛比一审更为凝重。Vitalis的律师团队带着前合作方提交的会议纪要,气势汹汹地发起猛攻:“法官阁下,这份有苏屿律师签字的纪要明确写着‘核心参数可适度共享’,足以证明其客户早已授权我方使用相关技术,一审判决认定‘恶意抢注’完全不成立!”
苏屿坐在原告席,脸颊的红痕尚未完全消退,背上的隐痛还在提醒着他此前的失察。他深吸一口气,起身递交新找到的邮件证据:“法官阁下,这份同期邮件是前合作方与我方客户的沟通记录,其中明确承诺‘仅共享非核心参数,核心算法严格保密’。纪要备注的‘含核心算法框架’与邮件内容直接矛盾,且签字时该备注被刻意用小号字体隐藏在页脚,明显是恶意欺诈。”
谢砚辞紧接着补充,语气沉稳而锐利:“我们已申请笔迹鉴定和文件形成时间检测,结果显示纪要的备注部分是在苏屿律师签字后添加的。前合作方为配合Vitalis的上诉,篡改文件、隐瞒关键承诺,其行为已构成妨碍司法公正。”
Vitalis的律师试图反驳,却被法官打断:“邮件证据与鉴定报告形成完整证据链,足以证明纪要存在欺诈和篡改。本庭采信原告提交的新证据,维持一审判决,驳回上诉!”
庭审结束后,走出法院的那一刻,苏屿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却被谢砚辞冷不丁叫住:“跟我来。”
回到驻欧办事处的临时办公室,谢砚辞反手关上门,语气依旧没有温度:“庭审表现尚可,但不代表你的过错可以抵消。”他指了指墙角的沙发,“跪下。”
苏屿身形一僵,想起此前的戒尺之罚,却不敢有丝毫犹豫,缓缓屈膝跪在沙发前的地毯上。后背的隐痛还在作祟,让他下意识地绷紧了身体。
谢砚辞拿起桌上的文件夹,里面是苏屿连夜写好的三千字检讨。他翻了几页,眉头微蹙:“分析得流于表面,只谈了‘没仔细看文件’,却没意识到根源是你骨子里的侥幸心理。”
话音未落,“啪”的一声脆响,谢砚辞抬手又给了他一记耳光。这一巴掌比之前更重,苏屿的脸颊瞬间红肿起来,嘴角再次尝到血腥味。
“这一巴掌,罚你检讨不深刻,避重就轻!”谢砚辞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跨境法律工作,每一个字都可能关乎生死,侥幸心理就是最大的原罪。今天你能找到邮件证据翻盘,下次呢?如果没有这份证据,你打算怎么收场?”
苏屿低着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敢掉下来:“我错了,师父……我不该心存侥幸,不该敷衍检讨。”
“知道错了,就要用行动改。”谢砚辞将文件夹扔在他面前,“重新写一份五千字检讨,重点剖析侥幸心理的危害,以及未来如何建立‘逐字审核’的工作机制。另外,从今天起,连续一周,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办公室,整理近三年的跨境案件文件,总结其中的文件陷阱案例,形成手册供团队参考。”
他俯身,指尖轻轻拂过苏屿红肿的脸颊,语气里终于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我不是要故意为难你,只是想让你记住,律师的严谨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这次的教训够深刻,我不希望再有下一次。”
苏屿抬头,对上谢砚辞眼底复杂的情绪,重重点头:“我明白,师父。我一定会把检讨写好,把案例手册整理到位,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
谢砚辞起身,递给他一瓶消肿药膏:“先把脸敷一下。明天开始,跟着我处理前合作方的追责事宜——他们既然敢篡改文件、妨碍司法,就必须付出代价。”
苏屿接过药膏,心里暖意涌动。他知道,谢砚辞的每一次严厉训诫,都是为了让他在跨境法律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而那些在训诫中沉淀的情谊,那些并肩作战的岁月,早已成为彼此生命中最珍贵的羁绊。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屿每天埋首于文件堆中,不仅完成了五千字的深刻检讨,还整理出了一本厚厚的《跨境案件文件风险防控手册》,成为团队的重要参考资料。而谢砚辞则带着他,向欧盟法院提起诉讼,追究前合作方篡改文件、妨碍司法的责任,最终为客户争取到了额外的名誉损失赔偿。
当一切尘埃落定,两人站在办事处的窗前,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谢砚辞轻轻拍了拍苏屿的肩膀:“成长从来都伴随着阵痛,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苏屿转过头,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这都是师父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