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南半球的风与北地的雾
本书标签: 现代 

并肩的风

南半球的风与北地的雾

实验室建起来的第一个月,肖淼比林微还忙。

他没再让肖家的人插手,从装修到设备调试,都是自己跑前跑后。以前连换个灯泡都要叫管家的人,现在能扛着工具箱爬梯子,能对着说明书研究半天仪器参数,手上沾了灰,衣服蹭了漆,也只是笑着拍一拍,说“这样才像自己的实验室”。

林微偶尔会去帮他,递个扳手,递瓶水,看着他蹲在地上,认真地接电线,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了眉眼,却遮不住眼底的光——那不是伦敦时的迷茫,不是苏州时的绝望,是带着烟火气的、踏实的亮。

有一次,林微去实验室时,看到肖淼正对着一台旧电脑发愁。那是他从苏州运过来的服务器,里面存着实验室最早的数学模型数据,因为年代太久,开机后一直报错。

“怎么了?”林微走过去,弯腰看了看屏幕。

“数据导不出来。”肖淼挠了挠头,语气里带着点挫败,“以前都是技术部的人弄,我从来没碰过这些。”

林微没说话,坐在他旁边的椅子上,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搜索着服务器的型号,又对照着报错代码查资料。肖淼就坐在旁边,安静地看着她——她皱着眉,指尖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她的发顶,像在伦敦图书馆时的样子,却又不一样了,多了几分并肩作战的默契。

“试试这个命令。”半小时后,林微指着屏幕上的代码,对肖淼说。

肖淼按照她说的,在服务器上输入命令,按下回车。屏幕上的报错提示消失了,数据开始一点点导入。他眼睛一亮,转头看向林微,像个考了满分的孩子:“成了!微微,你太厉害了!”

“不是我厉害,是网上的教程厉害。”林微笑了笑,把手里的矿泉水递给她,“你以前只是没机会自己做,其实你很擅长这些。”

肖淼接过水,喝了一口,忽然说:“以前我总觉得,我是肖家的少爷,这些‘杂事’不用我做。可现在才发现,自己动手做一件事,看着它一点点成样子,比坐在办公室里签文件,开心多了。”

林微看着他,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肖淼不是在“体验生活”,是真的在放下那个“被捧在手心”的自己,学着做一个“能扛事”的人——不是为了她,是为了他自己,为了他们共同的未来。

实验室的第一批项目,是和林微的展览馆合作的“海洋环流数学模拟”。林微提供观测数据,肖淼构建数学模型,他们一起在实验室里加班,一起在展览馆的露台上讨论方案,一起吃着外卖,喝着热可可,像回到了伦敦的日子,却又比那时更亲密,更坚定。

项目完成那天,他们一起把模型放进了展览馆的展厅。玻璃展柜里,蓝色的模拟洋流在屏幕上流动,旁边是肖淼手写的数学公式,展签上写着:“林微&肖淼,南半球的洋流与北地的数学,终在此相遇。”

那天晚上,他们没有庆祝,只是坐在实验室的地板上,靠着墙,一起喝着啤酒。窗外的蓝花楹开得正盛,花瓣落在窗台上,像紫色的雪。

“微微,”肖淼忽然说,“我想去给我爸扫个墓。”

林微转过头,看着他。

“我想告诉他,我现在很好,有自己的实验室,有你,还有能做一辈子的研究。”肖淼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我想告诉他,我不是废物,我也能靠自己,活得很好。”

林微握住他的手,点了点头:“好,我陪你去。”

周末,他们一起回了苏州。

肖父的墓在郊外的公墓里,很安静,周围种着很多松树。肖淼买了一束白菊,放在墓前,蹲下来,轻轻拂去墓碑上的灰尘。

“爸,我来看你了。”他声音很轻,“实验室我重新建了,在悉尼,和微微一起。我们做的第一个项目,是海洋环流的数学模型,很有意思,你要是还在,我真想讲给你听。”

“以前我总惹你生气,总想着逃避,对不起。”他顿了顿,声音有点哽咽,“现在我不逃了,我知道你希望我能好好的,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会的,我会好好照顾自己,好好照顾微微,好好做研究,不会让你失望的。”

林微站在他身后,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陪着他。风从松树林里吹过,带着淡淡的松针香,像是肖父的回应。

离开公墓时,肖淼牵着林微的手,脚步很轻,却很稳。他没有回头,也没有再提过去的事——那些忧郁,那些自责,那些躲在雾里的日子,好像都随着风,散在了松树林里。

回悉尼的飞机上,肖淼靠在林微肩上,睡着了。林微看着他安静的睡颜,伸手轻轻碰了碰他的脸颊,心里忽然觉得,他们好像终于把所有的“过去”都放下了——伦敦的雾,苏州的痛,都成了岁月里的风景,而眼前的人,身边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回到悉尼后,他们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林微忙着展览馆的工作,肖淼忙着实验室的研究,偶尔会一起去看海,一起去蓝花楹大道散步,一起去那家华人糖水铺吃双皮奶。

老板娘还是那么热情,看到他们,笑着说:“好久没来了,小伙子最近看起来精神多了,不像上次来的时候,瘦得不成样子。”

肖淼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老板娘说的“上次”,是他刚从苏州来悉尼的时候。他笑了笑,拉着林微的手,语气里带着点骄傲:“现在好了,实验室忙,每天都很充实。”

“那就好,那就好。”老板娘笑着,给他们端上两碗双皮奶,“还是老样子,一碗加芒果,一碗加红豆。”

林微看着碗里的双皮奶,忽然想起在伦敦跳蚤市场的那对耳钉,想起在苏州医院的那次分别,想起他们一起走过的那些日子。她抬起头,看向肖淼,肖淼也刚好看着她,眼底是化不开的温柔。

“肖淼,”林微轻声说,“我们结婚吧。”

肖淼愣住了,手里的勺子差点掉在桌上。他看着林微,声音有点发颤:“你……你说什么?”

“我说,我们结婚吧。”林微笑了笑,眼底带着认真,“不是因为感动,不是因为责任,是因为我想和你一起,过一辈子这样的日子——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看海,一起慢慢变老。”

肖淼的眼圈红了,他放下勺子,伸手握住林微的手,用力点头:“好,我们结婚。明天就去领证,好不好?”

“好。”林微笑了,眼泪也掉了下来,这次是幸福的眼泪。

他们的婚礼办得很简单,没有邀请太多人,只有双方的父母,还有几个亲近的朋友。婚礼在展览馆的露台上举行,背景是湛蓝的海,旁边是肖淼的实验室,空气中飘着蓝花楹的香气。

林微穿着一件白色的婚纱,手里捧着一束白色的桔梗花——肖淼说,他妈妈最喜欢桔梗花,现在,也是他最喜欢的花。肖淼穿着一件浅灰色的西装,手里拿着一枚戒指,那是他自己设计的,戒托上刻着洋流的轨迹,中间镶嵌着一颗小小的蓝宝石,像悉尼的海。

“林微,”肖淼单膝跪地,看着她的眼睛,声音坚定,“以前我总躲在雾里,是你让我看到了阳光。以后,我不会再让你一个人走,我会陪着你,一起看海,一起看星星,一起面对所有的风雨,一起走到人生的尽头。你愿意嫁给我吗?”

“我愿意。”林微伸出手,看着肖淼把戒指戴在她的手上,眼泪掉了下来,“肖淼,我愿意。”

肖淼站起来,把她抱在怀里,紧紧地,像是要把她揉进自己的骨血里。周围的人都在鼓掌,父母的眼里含着泪,朋友的脸上带着笑,海风带着蓝花楹的香气,吹在他们的身上,温柔得不像话。

婚礼结束后,林微和肖淼坐在展览馆的露台上,看着远处的夕阳。肖淼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盒子,递给林微。

“这是什么?”林微好奇地打开,里面是一枚小小的银质钥匙,上面刻着一朵蓝花楹。

“实验室的钥匙。”肖淼笑着说,“以后,实验室也是你的,展览馆也是我的,我们的家,我们的事业,都是一起的。”

林微接过钥匙,握在手里,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枚钥匙,不是“附属品”,是“共同拥有”的证明——他们不是“谁依附谁”,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并肩。

后来,他们的实验室和展览馆,成了悉尼的一个小小的“网红打卡地”。有人来这里看海洋模型,有人来这里听他们的爱情故事,有人来这里,寻找“并肩同行”的勇气。

有一次,一个刚到悉尼留学的女孩,在展览馆里看着那对三英镑的耳钉,问林微:“林老师,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肖老师啊?他以前是个少爷,你们的世界好像很不一样。”

林微看着女孩,笑了笑,指了指窗外的海:“你看那片海,有平静的时候,也有风浪的时候。爱情就像这片海,不是看你们的世界有多像,是看你们能不能一起,在风浪里站稳,在平静里珍惜。肖淼以前是个少爷,可他愿意为了我,为了我们的未来,放下所有的光环,学着做一个‘普通人’。而我,也愿意等他,等他走出自己的雾,走到我的身边。”

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肖淼刚好从实验室过来,听到了她们的对话。他走过来,握住林微的手,笑着对女孩说:“不是我为了她放下光环,是她让我明白,真正的‘光环’,不是家族给的,是自己挣来的——是能和她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一起面对所有的困难,一起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女孩看着他们相握的手,看着他们眼底的温柔,忽然笑了。

南半球的风还在吹,吹过悉尼的海,吹过展览馆的露台,吹进他们的实验室,带着蓝花楹的香气,带着爱情的味道。林微和肖淼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会一起去看世界,一起做更多的研究,一起看着实验室和展览馆慢慢长大,一起慢慢变老。

他们的爱情,从来不是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是两个独立灵魂的相遇,是穿过风雨后的并肩,是“南半球的风”与“北地的雾”的融合,是“我”和“你”,最终成了“我们”。

而那些曾经的迷茫,曾经的痛苦,曾经的错过,都成了岁月里最温柔的注脚,提醒着他们,也提醒着所有路过的人:最好的爱情,不是互相拯救,是互相成就;不是永远一帆风顺,是一起经历风雨后,还能笑着说一句“幸好,你还在”。

南半球的风还在吹,北地的雾早已散了。他们的爱情,就像悉尼的蓝花楹,每年春天都会盛开,永远温暖,永远坚定,永远,都在彼此的身边。

上一章 双城的暖阳 南半球的风与北地的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