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雪吻诗魂
本书标签: 现代  耽文 

第一章雪夜初逢

雪吻诗魂

手术台上的灯光熄灭那一刻,沈寒深知道自己输了。

不是输给技术的局限,也不是输给经验的不足,而是输给了时间——那个三十四岁的女性心脏移植患者,在等到合适心源的前一晚,心脏终于不堪重负,停止了跳动。

“死亡时间,晚上二十一点四十七分。”

他平静地宣布,声音透过口罩显得格外低沉。护士们默契地开始后续工作,没有人多说一句话。这是心脏外科的常态,生死不过是一线之隔,他们每天都在这条线上行走。

但沈寒深知道,今晚不一样。那位女患者与他同龄,有一个六岁的女儿。昨天查房时,小女孩还趴在妈妈床边画图,画上是三个手牵手的人——妈妈,自己,还有穿着白大褂的沈医生。

“沈医生,妈妈说您是最好的医生,您一定会治好她的,对吗?”

他记得自己当时只是轻轻点头,用专业而疏离的语气回答:“我们会尽最大努力。”

而现在,他不得不走出手术室,面对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告诉她们:你们等不到明天了。

这不是他第一次面对死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每一次失败都像一根细小的刺,扎进心脏最柔软的地方,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结成坚硬的痂。

“沈医生,您需要休息。”住院医师小心翼翼地说道。

沈寒深点点头,脱下手术服,走进消毒间。冰冷的水流过手指,他仔细清洗着,仿佛要洗去的不是血迹,而是某种无形的负担。

十分钟后,他站在医院顶层天台的门前。不知道为什么,今晚他特别需要呼吸一点不属于消毒水的空气。

推开沉重的铁门,冬夜的寒风立刻扑面而来。他走到栏杆边,望着脚下城市的灯火。这个高度,人声、车声都变得遥远模糊,只有风声在耳边呼啸。

然后他看见了那个身影。

在天台的另一端,一个人背对着他,仰头望着飘雪的天空。那人穿着浅灰色的羊毛大衣,围巾随意地搭在肩上,雪花已经落满了他的头发和肩膀,仿佛已经站在那里很久。

沈寒深皱眉。医院的天台按理说是不对公众开放的,这个人是怎么上来的?

他正考虑是否要上前询问,那人却突然转过身来。

那一刻,沈寒深几乎忘记了呼吸。

那是一张极其清秀的脸,在月光和雪光的映照下,皮肤几乎透明。他的眼睛很大,瞳色很浅,在灯光下呈现出琥珀般的质感。但最特别的是他的神情——一种全然的沉浸和陶醉,仿佛眼前的飘雪不是寻常的自然现象,而是某种神迹。

“你看,”那人开口,声音清澈如水,“每一片雪花都在跳舞。”

沈寒深愣了一下,才意识到对方是在对自己说话。

“水分子在低温下结晶形成的六边形结构,受到空气阻力影响而产生的随机运动。”他几乎是本能地回答,“不是跳舞,是物理现象。”

那人眨了眨眼,不但没有感到被冒犯,反而笑了起来。他的笑容很温暖,与周围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多么理性的解释。”他走向沈寒深,脚步在积雪上留下清晰的印迹,“但你不觉得,正因为知道它是物理现象,才更显得美妙吗?随机的运动,却创造出如此和谐的景象。”

沈寒深没有回答。他注意到对方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笔记本和一支笔。

“你是医院的病人吗?这么冷的天,不应该在这里逗留。”

“我不是病人。”那人又走近几步,现在已经站在沈寒深面前,“我只是来找寻灵感。医院是个奇妙的地方,生死交替,悲喜交织,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场所。而雪夜的天台,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沈寒深微微蹙眉。“我是沈寒深,这里的心脏外科医生。天台原则上不对外开放。”

“温雪见。”那人伸出手,“一个写诗的人。”

沈寒深犹豫了一下,还是握住了那只手。指尖冰凉,掌心却温暖。

“诗人?”他松开手,“难怪。”

“难怪什么?”温雪见好奇地问。

“用非理性的方式理解世界。”沈寒深转头望向远处的城市灯火,“把一切都浪漫化。”

温雪见没有立即回应。他走到沈寒深身边,与他并肩站着。

“你今天失去了一位病人。”这不是询问,而是陈述。

沈寒深猛地转头:“你怎么知道?”

“你的眼神。”温雪见轻声说,“那不是普通疲惫的眼神。那是目睹生命从指缝流走却无力挽回的眼神。”

沈寒深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两人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风声和雪花落地的细微声响。

“我小时候在医院住过很久。”温雪见突然说,“先天性心脏病。直到十二岁做了手术,才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

这个信息让沈寒深有些意外。他重新打量温雪见,试图从外表找出心脏手术的痕迹。

“在左侧,”温雪见似乎知道他在找什么,轻轻拍了拍自己胸口的左侧,“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出来了。当时的医生告诉我,我可能永远不能跑步,不能激动,不能体验太过强烈的情感——因为它们会对心脏造成负担。”

他停顿了一下,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微笑。

“但我后来发现,如果不能感受强烈的情感,活着与死去又有什么区别?心脏不只是泵血的器官,它是我们感受世界的中心。喜悦时,它轻盈如羽;悲伤时,它沉重如铁;爱时,它炽热如焰;失去时,它冰冷如雪。”

沈寒深静静地听着。作为心脏外科医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心脏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但他从未听过有人这样描述心脏。

“那是主观感受,”他说,“医学上,心脏不会感受情绪,它只是响应大脑发出的神经信号和激素变化。”

温雪见转头看他,浅色的眼眸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沈医生,当你宣布一个病人死亡时,你感受到的沉重,是在大脑里,还是在心脏里?”

这个问题太过直接,像一把精巧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沈寒深一直试图维持的防护层。他张了张嘴,想要给出一个科学的回答,却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

温雪见没有等待回答。他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快速写了些什么,然后递给沈寒深。

“这是给你的。”

沈寒深接过纸条,在昏暗的光线下,他看清了上面的字迹——清秀而有力,像它的主人一样。

你的眼睛是两座孤岛

中间隔着理性的海

可我看见海底的火焰

在雪的见证下燃烧

他读完,抬起头,发现温雪见已经走向天台门口。

“等一下,”沈寒深叫住他,“你怎么——”

“我怎么进来的?”温雪见回头笑了笑,“护士站的小李是我的读者,我答应写一首关于医院的诗,她就把钥匙借给了我。”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沈寒深无话可说。

温雪见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天台上又只剩下沈寒深一人。他低头重新读了一遍那张纸上的诗句,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胸腔里轻轻震动,像是久未调音的琴弦被不经意地拨动。

雪花继续飘落,有一片落在纸上,恰好覆盖了“燃烧”二字。沈寒深轻轻吹开它,将纸条仔细折好,放进口袋。

回到办公室,他像往常一样开始写手术报告。但今晚,那些熟悉的医学术语似乎变得陌生起来。在描述患者死亡原因时,他的笔停顿了很久,最终只写下简洁的临床术语。

完成报告后,他从口袋里拿出那张纸条,平整地压在桌面玻璃板下。白色的纸张在满桌的医学文献和病历中显得格外突兀。

手机响起,是医院副院长打来的。

“寒深,听说今晚的手术结果不理想?家属那边有没有问题?”

“家属已经接受了结果。”沈寒深回答,声音恢复了一贯的冷静,“这是医学的局限性,不是任何人的过错。”

“那就好。明天上午的学术会议你不要忘了,你的关于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报告是重头戏。”

“已经准备好了。”

挂断电话,沈寒深走到窗前。雪还在下,整个城市被一层白色覆盖,模糊了边界,柔和了棱角。

他忽然想起温雪见问他的问题:当你宣布一个病人死亡时,你感受到的沉重,是在大脑里,还是在心脏里?

作为一个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医生,他知道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情绪是大脑的功能,是神经递质和电信号的结果,心脏只是响应者。

但在此刻,他无法忽视胸腔中那种熟悉的沉重感。那不仅仅是对一个生命逝去的遗憾,更是对自己能力局限的认知,对人类医学尽管已如此先进却仍有无能为力之处的清醒。

他打开电脑,在搜索框中输入“温雪见 诗人”。

搜索结果出乎意料地多。温雪见,三十岁,当代诗人,已出版三部诗集,获奖无数。评论称他的诗“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架起桥梁”,“用语言的精确捕捉情感的模糊”。

沈寒深点开一篇采访,记者问温雪见为什么选择诗歌。

回答是:“因为医学拯救生命,而诗歌解释为什么值得活着。”

这句话像一记重击,打在沈寒深心上。他关掉电脑,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第二天清晨,雪停了。沈寒深一如既往地提前到达医院,参加早会,查房,准备接下来的学术报告。

九点钟,他走进会议室,里面已经坐满了来自各个科室的医生和医学生。他在前排坐下,打开准备好的PPT。

轮到他上台时,他深吸一口气,走到讲台前。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各位同事,今天我将分享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最新进展。”他开口,声音平稳自信。

然而,就在他准备继续时,他的目光扫过观众席,在最后一排的角落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温雪见坐在那里,穿着深蓝色的毛衣,与昨天判若两人。他面前放着一本打开的笔记本,正专注地看着沈寒深。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温雪见微微点头,嘴角浮现一丝鼓励的微笑。

沈寒深停顿了一秒,这一秒短暂得几乎无人察觉。然后他继续演讲,流畅而专业。但在他讲述复杂的免疫机制和药物作用原理时,他的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昨晚天台上的对话,那张纸条上的诗句,以及那个关于心脏感受的问题。

演讲结束后,掌声如潮。几位同行上前与他交流,他都一一专业而得体地回应。

等到人群散去,他走向最后一排。温雪见还坐在那里,正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你怎么会在这里?”沈寒深问。

温雪见抬头,笑了笑。“我对医学很好奇。尤其是心脏——它是我童年的噩梦,也是我成年的灵感来源。”

“我的演讲对你写诗有帮助吗?”沈寒深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讽刺。

温雪起合上笔记本,站起身。“事实上,有。”他的表情认真起来,“你提到免疫系统如何区分自我与非自我,如何接受外来的心脏而不排斥——这很像爱,不是吗?学会接受一个完全不同的存在,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沈寒深愣住了。他从未想过从这个角度理解移植免疫学。

“那是浪漫化的比喻,并不科学。”

“比喻不需要科学,”温雪见轻声说,“比喻需要真实。”

两人并肩走出会议室,沿着医院的走廊慢慢走着。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我读了你的诗,”沈寒深突然说,“那首《心脏的声音》。”

温雪见略显惊讶。“你查了我的作品?”

“好奇心是科学进步的驱动力。”

“那么,你觉得怎么样?”温雪见眼中闪烁着期待。

沈寒深停下脚步,面对着他。“医学上不准确,但...情感上令人触动。”

温雪见的笑容变得更加明亮。“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评价。”

他们走到医院大厅,那里有一面“感恩墙”,贴满了康复患者和家属的感谢信和照片。温雪见在那面墙前驻足,仔细阅读着一些信件。

“你看,”他指着一封信说,“这个病人感谢医生救了他的命,但他说真正让他决定活下去的,是孙子出生时的那声啼哭。”

沈寒深沉默地看着那封信。作为医生,他经常收到感谢,但很少思考那些被他治愈的患者之后的生活——他们如何重新找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沈医生!”一个清脆的童声响起。

沈寒深转身,看见昨天那个小女孩向她跑来。她手里拿着一张画。

“这是我妈妈。”小女孩把画递给沈寒深,画上是一个天使模样的人,“她在天堂,不会疼了。”

沈寒深接过画,感觉喉咙有些发紧。他蹲下身,与小女孩平视。“你妈妈非常爱你,她希望你快快乐乐地长大。”

小女孩点点头,然后凑近在他耳边小声说:“妈妈说,谢谢您尽力了。”

沈寒深闭上眼睛,片刻后才重新睁开。他轻轻拥抱了一下小女孩,看着她跑回祖母身边。

当他站起身,发现温雪见正静静地看着他,眼中没有同情,没有怜悯,只有深深的理解。

“我下午在医院的咖啡馆写稿,”温雪见轻声说,“如果你休息时想找个人聊聊。”

沈寒深没有立即回应。他的理性告诉他,应该保持距离,这个诗人会扰乱他精心维持的秩序和平衡。但他的某种本能——也许正是温雪见所说的“心脏的感受”——却让他点了点头。

“我三点钟有半小时休息。”

“那我等你。”温雪见微笑,转身离开。

沈寒深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然后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画。天使的翅膀是彩虹色的,就像小女孩病房窗台上那盆三色堇。

他小心地将画折好,放进口袋,与昨晚那张纸条放在一起。

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生命与死亡——这些看似对立的概念,在这个雪后的清晨,突然变得不再那么界限分明。

雪吻诗魂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章诗与手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