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惊澜之下
本书标签: 古代  双强双洁  古言     

棋局中的天下势

惊澜之下

赏花宴散后,林清辞并未直接回府,而是应太子妃张静姝之邀,留在了安国公府的后院暖阁中。

阁内熏香袅袅,隔绝了外间的喧器。张静姝褪去了在人前的端庄持重,眉宇间染上一丝轻愁。她与林清辞是手帕交,说话便少了许多顾忌。

"今日之事,清辞你怎么看?"张静姝纤指拨弄着茶盏盖,轻声问道。

林清辞知她所指乃是沈惊澜赋诗一事。她沉吟片刻,方道:"沈世子其人,看似放浪形骸,但那首诗......用典精准,意境超脱,非胸有丘壑者不能为。"

张静姝微微颔首:"太子殿下也曾言,镇北侯世子,绝非表面那般简单。只是他平日行事......终究令人难以放心倚重。"

"正因其行事出格,反而更容易让人忽视其内里。"林清辞目光沉静,"殿下如今处境,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或许,正是需要一些不在常规之内的人和力。"

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一株开得正盛的西府海棠,缓缓道:"漕运。"

张静姝一怔:"漕运?"

"嗯。"林清辞转过身,"近日翻阅一些杂记,见提及漕运损耗,其数历年皆有定例,然细究之下,近年损耗似有细微攀升,且多集中于几处关键河段。户部虽有核查,却皆以'天时不利'、'漕工懈怠'为由搪塞过去。"

她走回桌前,指尖蘸了茶水,在光洁的檀木桌面上勾勒出简单的运河走势图。

"这几处河段,河道平稳,并非险要之地。'天时不利'之说,站不住脚。而'漕工懈怠......"她顿了顿,"管理酒工的几位官员,似乎与周太师门下,走得颇近。"

张静姝神色一凛:"你是说......齐王那边?"

"尚无实证,只是推测。"林清辞擦去水痕,"但若漕运有失,则南北粮道受阻,京师粮价必生波澜。届时,民心浮动,第一个被问责的,便是主管此事的太子殿下。"

暖阁内一时寂静。张静姝深知此事利害,若真如此,对方出手可谓狠辣精准。

"此事,我会寻机向殿下提个醒。"张静姝握住林清辞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与信赖,"清辞,多亏有你。"

林清辞微微一笑,反握住她的手:"分内之事。只是此事需暗中查证,切不可打草惊蛇。"

从安国公府出来,已是夕阳西下。马车行至半路,林清辞忽而吩咐车夫:"去城西的'墨韵斋'。"

墨韵斋是京城一家老字号的书画铺子,也是林清辞偶尔淘换古籍、散心之所。她需要一些时间,独自梳理今日获得的信息。

在墨韵斋二楼的静室,林清辞刚选了一本前朝笔记,便听到楼下传来一阵熟悉的、带着几分惫懒的笑语声。

"老板,上次那幅仿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给我包起来,爷拿回去糊墙!"

是沈惊澜。

林清辞执书的手微微一顿。她缓步走至楼梯口,向下望去。

只见沈惊澜正拿着一卷画轴,漫不经心地打量着,他身旁还跟着一个作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正是自日里在街口被他救下的那个江云。

"沈世子雅兴。"林清辞清冷的声音自楼上传来。

沈惊澜抬头,见到是她,桃花眼里瞬间漾开笑意,仿佛十分惊喜:"林姑娘?真是好巧!"他扬了扬手中的画轴,"你也来买画?看来咱们兴趣相投啊。"

林清辞缓步下楼,目光掠过那卷画轴,又落在江云身上,淡淡道:"兴趣是否相投尚未可知。只是这位公子,看着有些面生。"

江云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在下江云,江南人士,蒙沈世子仗义相助。"

沈惊澜笑嘻嘻地接口:"没错,这是我新结识的同乡,颇有才学,带他来见识见识京城风物。"他话锋一转,看向林清辞手中的书,"林姑娘好眼光,这本《漕河轶闻》虽是杂记,但其中关于前朝漕运改革的记述,倒是颇有见地。"

林清辞心中猛地一跳。

《漕河轶闻》!他竟一眼就认出了这本冷门杂记,还精准地点出了"漕运"二字!是巧合,还是意有所指?

她面上不动声色,只将书合上:"随手翻阅而已,不及沈世子,连仿画都懂得鉴赏。

沈惊澜哈哈一笑,将画轴随手塞给九安,凑近一步,压低声音,语气带着几分戏谑:"仿画也好,真迹也罢,能派上用场的就是好画。就如同这人......"他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江云,又回到林清辞脸上,"是才子还是草包,是忠良还是奸佞,光看表面,可是看不出来的。"说完,他朝林清辞拱了拱手: "不打扰林姑娘雅兴了,告辞。"便带着江云扬长而去。

林清辞站在原地,看着沈惊澜离去的背影,指尖微微收紧。

他最后那句话,分明是故意说给她听的。

他是在暗示江云有问题?还是在暗示他早已看穿她也在关注漕运之事?

这个沈惊澜,就像一团迷雾,看似轻浮,每一步却都仿佛踩在关键的节点上。

上一章 酒楼风波暗藏机锋 惊澜之下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东宫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