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内,花似锦看着谢润馨送来的密报,指尖划过“户部侍郎李明为太子旧臣,暗中调度粮草资助匈奴”一行字,眼中闪过冷冽。他当即召来副将,将密报拍在案上
花似锦传我命令,即刻出兵围剿匈奴残部盘踞的黑风寨,同时封锁边境所有关卡,严禁任何粮草物资流入敌营!
此次出征,花似锦不再被动防御。他依照谢润馨提供的线索,精准锁定了匈奴残部的补给线,亲率精锐骑兵夜袭黑风寨。夜色如墨,马蹄裹布,将士们悄无声息地潜入寨中,待火光四起时,匈奴残部才从睡梦中惊醒,早已成了瓮中之鳖。
“花似锦!你怎会知晓我寨中虚实!”匈奴首领被擒时,仍是满脸难以置信。花似锦冷笑一声,长剑直指其咽喉
花似锦勾结内奸,祸乱边境,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话音落下,剑光闪过,首领当场毙命。此战大捷,不仅肃清了匈奴残部,更缴获了大量与京中勾结的书信凭证。
与此同时,京城的谢润馨正面临一场危机。户部侍郎李明被捕后,其党羽狗急跳墙,竟散布谣言称谢润馨勾结谢家旧部,意图谋反,甚至伪造了她与匈奴往来的书信,呈给皇帝。
画春夫人,宫中传来消息,陛下已派内侍前来国公府查验!
画春急匆匆地禀报,声音带着哭腔
谢润馨却异常平静,她早已料到对方会狗急跳墙,早已做好了准备。
谢润馨别慌。
谢润馨起身,走到书房暗格前,取出一叠书信
谢润馨这是李明与宗室余党往来的密信,上面有他的亲笔签名和私印,还有他调动粮草的户部凭证,足以证明他通敌叛国。至于那些伪造的书信,你拿去给内侍看,让他们仔细比对我平日的字迹,真假立辨。
她不仅有实证,更懂人心。皇帝最忌通敌,李明的罪证确凿,而伪造的书信破绽百出,根本经不起推敲。果然,内侍查验后,立刻回宫复命。皇帝看过证据,愈发震怒,下令将李明满门抄斩,牵连的宗室余党也尽数被清算。
解决了京城的危机,谢润馨并未停歇。她利用谢家旧部的人脉,深入调查,竟意外发现,此次勾结匈奴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当年谢父冤案,除了安远王和废丞相,还有一位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在背后推波助澜,而李明正是此人安插在户部的棋子。
谢润馨将这一发现,通过飞鸽传信告知花似锦。此时的花似锦,已彻底稳定北境局势,正准备班师回朝。收到密信后,他立刻改变主意,上书皇帝,请求暂缓回京,留在北境彻查当年谢父冤案的最后线索。
皇帝虽疑惑,却也应允。花似锦随即率领亲信,在北境展开调查。结合谢润馨提供的线索,以及从匈奴残部手中缴获的书信,一个惊人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那位幕后“大人物”,竟是如今深受皇帝信任的太傅张谦!当年正是他暗中篡改了谢父的奏折,才让安远王的诬陷得以得逞。
花似锦当即派人将证据送往京城,交由谢润馨。谢润馨拿到证据后,深知太傅张谦位高权重,不可贸然动手。她再次入宫,此次并未直接呈交证据,而是以“谢父冤案尚有疑点”为由,恳请皇帝成立专门的查案小组,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与她共同负责,确保查案公正。
皇帝同意了她的请求。查案小组成立后,谢润馨凭借缜密的心思和确凿的证据,一步步撕开张谦的伪装,将他当年的罪行公之于众。张谦试图狡辩,却被谢润馨一一驳斥,最终在铁证面前俯首认罪。
当张谦被打入天牢的消息传到北境,花似锦终于松了口气。他站在雁门关的城楼上,望着南方,心中满是对谢润馨的敬佩与思念。这场跨越千里的双线清剿,不仅肃清了内外隐患,更即将为谢家冤案画上圆满的句号。
但谢润馨深知,太傅倒台后,朝堂权力格局将再次洗牌,新的挑战仍在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