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风带着黄沙的凛冽,花似锦站在雁门关城楼之上,手中紧攥着谢润馨送来的最后一封密信——太傅张谦认罪伏法,皇帝已下旨重审谢父冤案,只待他回京,便可彻底昭雪。
副将将军,全军已休整完毕,随时可启程回朝。
副将上前禀报,语气中满是归乡的喜悦。
花似锦点头,目光望向南方京城的方向,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此次回朝,既是为谢家平反,也是再次踏入那片是非之地。他转身下令
花似锦传我命令,全军拔营,班师回朝!
大军启程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飞回京城。谢润馨站在国公府的庭院中,看着院外忙碌筹备迎接的仆从,指尖轻轻摩挲着腕间的玉镯——那是花似锦离京前赠予她的,此刻温润的玉质仿佛也染上了她心头的暖意与期待。
画春夫人,将军的队伍已过黄河,不出三日便能抵达京城。
画春笑着禀报
画春宫里也传来消息,陛下将亲自在城门迎接,这可是天大的荣宠。
谢润馨浅笑摇头,眼中却无半分得意
谢润馨荣宠越高,风险越大。你即刻去通知暗卫,加强府内外戒备,尤其是留意那些被清算官员的余孽,谨防他们狗急跳墙。
她深知,太傅倒台、谢家冤案即将昭雪,必然会触动某些隐藏势力的利益,回朝之日,或许便是新危机的开端。
三日后,京城朱雀大街上,百姓夹道相迎,欢呼声震天。花似锦率领大军缓缓驶入城门,一身银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历经沙场磨砺的脸庞更显沉稳。皇帝亲自站在城门楼上,见他到来,龙颜大悦,当即下旨
皇帝镇国大将军花似锦,平定北境、肃清内奸,劳苦功高,赏黄金百两,锦缎千匹,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花似锦翻身下马,躬身谢恩,目光却穿过人群,精准地落在了国公府仪仗前的谢润馨身上。她身着一袭霞帔,站在那里,眉眼温柔,却自有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度,瞬间驱散了他一路的风尘。
入宫谢恩、接受封赏、与百官应酬,忙碌直到深夜,花似锦才得以赶回国公府。推开房门,见谢润馨正坐在灯下等候,桌上摆着他爱吃的小菜和温好的酒,暖黄的烛火映得她眉眼格外柔和。
谢润馨欢迎回家。
谢润馨起身迎上前,自然地接过他脱下的披风,指尖触到他微凉的肩头
谢润馨一路劳顿,快坐下歇歇。
花似锦握住她的手,将她紧紧拥入怀中,感受着她掌心的温度,心中满是踏实
花似锦让你久等了。谢家冤案,多亏了你。
谢润馨我们之间,何须言谢。
谢润馨靠在他怀中,轻声道
谢润馨只是太傅虽倒,但其党羽仍有残余,且我查到,张谦当年篡改奏折,似乎还受了某位王爷的指使,只是证据尚未找到。此次你回京,他们定会有所动作,我们需多加小心。
花似锦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花似锦我已知晓。明日我便入宫,恳请陛下彻查此事,务必将所有参与构陷谢伯父的人一网打尽。
次日早朝,花似锦当庭上书,恳请皇帝彻查谢父冤案的最后余孽,言辞恳切,证据确凿。皇帝当即应允,下令由花似锦与谢润馨共同负责此事,务必还谢家一个彻底的清白。
旨意一下,朝堂之上顿时暗流涌动。那些与当年冤案有牵连的官员,或是担心被牵连的宗室亲王,纷纷开始行动。有人暗中散布流言,称花似锦夫妇借查案之名,意图报复异己;有人则试图拉拢查案官员,干扰调查;更有甚者,竟暗中派人潜入国公府,试图盗取查案证据。
这日深夜,几道黑影悄然潜入国公府书房,正欲翻找证据,却不料早已落入谢润馨布下的陷阱。暗卫们从暗处冲出,瞬间将黑影制服。经审讯得知,这些人竟是受一位远在封地的藩王指使——此人正是当年暗中支持张谦篡改奏折的幕后之人,如今担心东窗事发,便想铤而走险。
花似锦藩王?
花似锦看着审讯供词,眉头紧锁
花似锦此人远在封地,手握兵权,若真与当年冤案有关,处理起来怕是棘手。
谢润馨端来一杯温茶,递到他手中
谢润馨他虽手握兵权,但远离京城,根基不稳。我们只需找到他勾结张谦的实证,再联合朝中忠良大臣,便可一举将他扳倒。只是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打草惊蛇。
花似锦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赞许
花似锦你说得对。此事交给我,我会暗中派人前往封地调查,你在京中稳住局面,留意朝中动向。
夜色渐深,国公府书房内的烛火依旧明亮。夫妻二人并肩而立,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都清楚,这场为父平反的最后一战,不仅关乎谢家的清白,更关乎朝堂的安稳,容不得半分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