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皎月照竹清
本书标签: 现代  原创小说  校园言情 

心跳的傅里叶分解

皎月照竹清

物理实验课像一道分水岭,将李意烛与杨越的关系从"偶然相遇"划入了"必然交集"的范畴。那道过于强烈的原生光线,在通过"搭档"这枚棱镜后,确实被分解出了更丰富的色彩,但它的能量并未减弱,反而以更不容忽视的方式,渗透进李意烛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课间。

以往安静得近乎隐形的高二(三)班后排角落,如今总会不定期地聚集起一小圈人。以杨越为中心,几个足球队的男生,偶尔还有几个活泼的女生,他们会讨论周末的球赛,争论新出的游戏,或者只是单纯地笑闹。而李意烛,就像处于这个小型风暴的风眼,被一种喧闹而又奇异的宁静包围着。

她依旧会看书,但不再是《百年孤独》——那本书被她小心地收在了书包最里层,像藏起一个过于私密的信物。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散文集或数学练习题,后者显然更适合在需要时迅速提供一个"我正在专注学习"的屏障。

杨越并不会刻意地、持续地与她交谈。他可能在和旁人争论得面红耳赤时,突然转过头,拿起她桌上的一块橡皮,问:"这个,借一下?"或者在某个笑闹的间隙,毫无征兆地隔着几个人问她一句:"李意烛,昨天物理最后那道题,答案你算的多少?"

他的问题总是简短、自然,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熟稔,仿佛他们已经是认识了很久的朋友。这种不经意的"点名",每次都让李意烛的心跳漏掉半拍。她需要调动全部的镇定,才能用平静的、不至于太小声的音量回答他。她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在课间留意门口的动静,分辨他那区别于其他人的、带着力量感的脚步声。

这是一种全新的、令人心慌意乱的体验。就像一段原本平稳的单一频率,被强行注入了丰富得多的高频谐波,变得复杂、生动,却也难以捉摸。

这种难以捉摸,在周五的数学课上达到了顶峰。

那天的内容是傅里叶级数。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画着复杂的周期函数图像,讲解着如何将任何周期信号分解为一系列特定频率的正弦波和余弦波之和。

"……也就是说,再复杂、再混乱的波动,"老师推了推眼镜,用粉笔点着黑板,"本质上,都可以被看作是许多个简单、纯净的正弦波的叠加。"

李意烛听得入神。这个数学概念里蕴含的哲学意味让她着迷——表象的混沌,源于内在的秩序。

就在这时,她感觉自己的左臂被轻轻碰了一下。

是坐在她旁边的杨越。实验课后,他不知用什么方法,和原本她旁边的同学调换了座位。

她偏过头,看到他推过来一张折叠的纸条。他的手指在纸条上停顿了一瞬,指尖因为刚刚握过笔而微微泛红。

李意烛的心跳骤然加速,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一种混合着惊慌和隐秘期待的情绪攫住了她。课堂传纸条,这是她从未有过的、属于"普通"高中生的经历。她几乎能想象出纸条上可能的内容——一个关于奥雷里亚诺上校的新问题?一个关于下午实验的提醒?或者……

她屏住呼吸,在课桌的掩护下,小心翼翼地展开纸条。

上面没有文字,只有用黑色中性笔画的一个简单坐标系,和一个极其粗糙、但特征明显的函数图像——那是一个剧烈波动的曲线,在坐标轴上方疯狂地起伏。

在图像旁边,他用他那特有的、歪歪扭扭却有力的字迹,写了一行小字:

「帮我分解一下,这个波动的主频率是什么?」

一瞬间,李意烛感觉全身的血液都涌向了脸颊,耳膜嗡嗡作响。周围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翻书的声音,全都褪成了遥远的背景杂音。她死死地盯着那个图像和那行字,大脑一片空白。

他画的,是一段心电图。

他问的,是心跳的主频率。

这个认知像一道闪电劈中了她,带来一阵贯穿全身的酥麻和灼热。他是在用刚刚学会的、一知半解的数学知识,在进行一场怎样大胆而隐晦的试探?

她不敢抬头看他,只能用眼角的余光感觉到,他正假装专注地看着黑板,但紧绷的侧脸线条和微微泛红的耳根,泄露了他远非表面那么平静。他放在桌下的手,无意识地握紧了。

时间仿佛凝固了。李意烛握着纸条的手指微微颤抖。她该怎么做?像解数学题一样,真的去分析那个可笑的图像?还是该把纸条揉成一团,丢还给他,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

她的理性在尖叫着警告,这是一种危险的越界。可她的内心深处,某种被禁锢已久的东西,却因为这笨拙而真诚的试探,悄然松动。

最终,她深吸了一口气,拿起笔,在那张纸条的背面,颤抖着,却极其缓慢而认真地,画下了一个最简单、最纯粹的正弦波曲线——一个单一的、平稳的、周期完美的波动。

她没有写下任何文字解释。只是将这个最简单的波,推回到了他的桌面上。

做完这一切,她立刻挺直脊背,目光死死地锁定在黑板的数学公式上,仿佛那是全世界唯一值得关注的东西。她能感觉到旁边的人瞬间的僵硬,然后是他拿起纸条的细微动静。

接下来是长达几分钟的、令人窒息的沉默。每一秒都被无限拉长,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声,一下,又一下,沉重地敲击在安静的课堂上,她几乎怀疑全班同学都能听见。

然后,她感觉到他的视线落在了她的侧脸上,那目光带着温度,像实物一样灼烫。

他没有再传纸条过来。

直到下课铃响,数学老师收拾教案离开,教室里重新恢复喧闹,那种几乎要凝结的空气才缓缓流动起来。

李意烛开始机械地收拾桌上的文具,动作迟缓,不敢看他。

"李意烛。"他的声音在旁边响起,比平时低沉,带着一点沙哑。

她动作一顿,不得不抬起头。

杨越看着她,眼睛里没有了平时的戏谑和张扬,那里面涌动着她从未见过的、深沉而专注的光芒,像暗夜下的海面,蕴藏着巨大的、未知的潮汐。他的嘴角微微扬起一个极小的、却无比认真的弧度。

"我好像,"他轻声说,目光落在她刚刚画下那个简单正弦波的指尖,"找到主频率了。"

那一刻,李意烛清晰地感知到,傅里叶分解在此刻拥有了全新的、超越数学的意义。她那一段被他闯入后变得复杂混乱的心跳波形,似乎真的被他强行剥离、分析,最终捕捉到了那个最核心、最本质的振动——那是一个由他引发的,单一而强烈的频率。

而更让她心惊的是,她发现,自己似乎并不抗拒,这种被"分解"和"看见"的感觉。

窗外的阳光明晃晃的,将课桌照得发亮。那个画着心电图的纸条,像一枚滚烫的印记,烙在了这个平凡的周五上午,也烙在了她青春里,最兵荒马乱的一段频谱之上。

上一章 棱镜与看不见的光 皎月照竹清最新章节 下一章 沉默的共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