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蝉鸣声里的排名与心声
本书标签: 校园 

第八章 哲思里的惊艳

蝉鸣声里的排名与心声

冬天时,林辰接手了一桩棘手的旧案——受害者家属因证据不足无法立案,情绪激动地在法医鉴定中心门口僵持,言辞间满是绝望与愤懑。连续一周的走访调查毫无进展,证据链断裂,同事们都面露难色,林辰也陷入瓶颈,夜里翻来覆去,忍不住给苏晚打了通语音。

他没细说案件细节,只疲惫地吐槽:“有时候觉得法医能还原真相,却未必能慰藉人心。证据是死的,可活着的人要怎么熬过去?”

苏晚那边很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轻响,过了几秒才开口,声音温和却有力量:“你有没有想过,真相是底线,但‘被看见’或许是另一种慰藉。证据无法拼凑完整时,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受害者未说出口的心愿,或许能成为家属心里的锚。”

她顿了顿,继续道:“就像解数学题,不一定非要死磕最优解,先理清已知条件,哪怕只能推导一小步,也能让思路更清晰。你执着于‘立案’这个结果,却可能忘了,家属要的不只是一个判决,更是有人愿意为他们的痛苦花时间、费心思。”

林辰握着手机,忽然愣住。他一直困在“证据”的框架里,却忘了从人心的角度切入——家属反复提及受害者生前喜欢记录生活,他却只当是无关信息。苏晚的话像一束光,瞬间照亮了迷雾。

“我记得你说过,法医的意义不只是还原死亡,更是守护生者的希望。”苏晚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戳中要害,“不用逼自己立刻找到答案,先试着去整理受害者的遗物,听听家属没说完的话。有时候,‘认真对待’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挂了电话,林辰立刻去调取受害者的遗物,在一本旧日记里,发现了她记录的日常细节,其中提到的一个小众爱好,恰好与之前忽略的一枚现场痕迹吻合。更意外的是,当他带着日记本去见家属,耐心听他们回忆受害者的点滴时,家属的情绪渐渐平复,还提供了一个被遗忘的关键证人线索。

案件终于有了突破口的那天,林辰特意约苏晚出来,眼里满是难以掩饰的惊艳与敬佩:“你太厉害了,几句话就点醒了我。我钻在专业的死胡同里,却忘了最根本的东西。”

苏晚只是淡淡一笑,指尖摩挲着杯沿:“不是我厉害,是你太专注于‘术’,忘了‘道’。任何职业到最后,内核都是与人相关的。你连接证据与真相,我连接数据与逻辑,而所有联系的起点,都是理解。”

林辰看着她,心里的惊艳愈发强烈。初中时就知道苏晚格局大,不纠结于表面,可此刻她将职业本质、人际相处串联起来,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最深刻的哲理,那种通透与包容,远比任何专业成就都更让他心动。

他忽然想起某次月考后,他因一分之差输给苏晚,不服气地找她争论压轴题的解法。苏晚没有炫耀,只是平静地说:“这道题的切入点不是步骤,是理解出题人的意图——他想考的不是计算,是逻辑闭环。” 当年只觉得她思路特别,如今才明白,这种“直击本质”的通透,早已刻在她的骨子里。

“你总是这样,”林辰笑着说,眼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不张扬,不刻意,却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给出最真诚、最有用的答案。这种清醒和包容,真的太难得。”

苏晚闻言,只是轻轻摇头:“不过是经历得多了,学会了不纠结于表象。我们做的所有事,到最后都是回归本心。”

那天的聊天没有持续太久,却在林辰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见过太多优秀的人,有专业顶尖的同行,有能言善辩的精英,可只有苏晚,能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复杂中抓住本质,用温柔而坚定的力量,点醒他人、照亮方向。

这种惊艳,不同于年少时的仰慕,也不同于成年人的权衡,它是对一个人灵魂深处的认可与敬佩——敬佩她的通透,惊艳她的包容,更珍视她始终不变的真诚。

林辰忽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他始终放不下苏晚。她就像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初读时觉得平淡,越品越能发现其中的深意;她也像一杯清茗,没有浓烈的滋味,却能在浮躁时让人静下心来,在迷茫时给出方向。

而这份藏在哲理与通透里的惊艳,会像一颗种子,在时光里慢慢生根发芽,成为他心里最珍贵、最持久的心动。

上一章 第七章 惊鸿一瞥的余温 蝉鸣声里的排名与心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九章 通透后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