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年间,苍清界一派“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景。星轨昭彰如银带缠天,嵌着碎钻般的星子,夜夜流转清辉,映得山川如镀霜雪;风调雨顺似玉露润物,春有桃花漫山燃霞,粉白嫣红缀满枝头,蜂蝶逐香翩跹;夏有荷风送香沁脾,碧叶接天无穷,粉荷擎露如盏;秋有桂子落衣沾香,金英缀枝,甜香漫过街巷;冬有瑞雪覆田兆丰,琼枝玉树,天地一白。田垄间,麦穗垂金压弯了秸秆,饱满的谷粒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农夫挥镰时汗珠坠地,砸在泥土里洇出小坑,却笑得眉眼弯弯,眼角皱纹挤成了沟壑;街巷里,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温润如玉,缝隙间长着青苔,踩上去咯吱作响。酒肆茶坊的幌子随风轻摇,红的、绿的、蓝的,在日光下晃出细碎的光影,吆喝声、谈笑声、孩童的嬉闹声缠在一起,织成一张暖融融的市井网——老者摇着蒲扇闲话桑麻,指尖夹着的旱烟袋滋滋作响,青烟袅袅缠绕胡须;妇人浣纱时哼着轻快的小调,木槌捶打衣物的声响与溪流潺潺相映,水花溅起沾湿鬓角;就连街角的黄狗都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吐着舌头,尾巴有一搭没一搭地扫着地面,连陌生人走过都懒得抬眼,只喉咙里发出一声慵懒的呜咽。
唯有陈笠,日日斜倚在武帝城城南老槐树下。那棵老槐树需三人合抱,皴裂的树干如老龙盘虬,枝繁叶茂如伞盖,浓荫遮天蔽日,细碎的光斑透过叶隙落在地上,随风晃荡。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衫,领口袖口磨出了毛边,皱巴巴沾着尘土与草屑,腰间随意系着根粗麻绳,绳上挂着半块啃过的麦饼,早已风干发硬。头发用半根木簪松松挽着,几缕碎发垂在额前,被风吹得微微晃动,遮住了眼底深处偶尔闪过的锐利。他既不耕织,也不营生,要么眯着眼看流云卷舒,看它们从棉絮般的白,染成晚霞般的红,再渐渐淡成灰雾,能耗上半日;要么听市井喧嚣,听它们从清晨的清脆,闹到日暮的慵懒,只当耳旁风。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老槐树粗糙的树皮,指甲缝里嵌满了木屑,指腹磨得发亮,眉眼间总笼着一层化不开的倦懒,仿佛这世间所有的热闹与繁华,都与他隔着一层看不见的雾,触不可及,也懒得触碰。旁人打趣他“醉里乾坤大,梦中日月长”,说他浪费了这太和盛景,该寻个营生,娶个媳妇,他也只懒洋洋掀掀眼皮,嘴角扯出半分似笑非笑的弧度,喉间溢出一声低低的“嗯”,不作半分多余回应,活脱脱一副“万事皆空,百无聊赖”的模样。他就像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上,不慎滴落的一滴淡墨,孤高清冷,与这欣欣向荣的天地格格不入。
这般浑浑噩噩过了半载,忽有一日,苍清界的天骤然变了脸色。原本澄澈如洗的穹顶,霎时被墨色乌云席卷而来,“黑云压城城欲摧”,浓黑的云团像是被打翻的墨汁,层层叠叠堆叠着,越压越低,低得仿佛踮脚就能触碰,空气中弥漫着厚重的压抑感,让人胸口发闷,呼吸都变得滞涩。狂风卷着沙砾呼啸而过,吹得屋瓦簌簌作响,枝头绿叶漫天纷飞,街边的幌子被扯得猎猎作响,甚至连老槐树粗壮的枝干都在剧烈摇晃,发出“嘎吱嘎吱”的呻吟,像是随时会断裂。鸟兽惊惶奔逃,鸡飞狗跳,麻雀扑棱着翅膀撞在窗棂上,野兔慌不择路窜进街巷,原本喧闹的街巷瞬间空无一人,家家户户紧闭门窗,木门被风吹得吱呀作响,像是在低声呜咽。沉闷的雷声在云层后滚涌,似有巨兽蛰伏,“轰隆隆——轰隆隆——”,一声重过一声,震得大地微微发颤,脚下的青石板都在嗡嗡作响,窗台上的瓦罐摇摇欲坠。空气凝滞得让人喘不过气,连风都带着刺骨的寒意,卷起地上的尘土,迷得人睁不开眼,种种异象,无一不在预示着一场非良之事即将降临。
就在这天地失色、人心惶惶之际,陈笠那双总是半眯的眸子骤然睁开!眸中倦懒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凛凛锋芒,如寒星破夜,似利剑出鞘,亮得惊人,连眼角的细纹都透着凌厉。他身形一晃,竟如鬼魅般瞬息消失在老槐树下,只余下几片被震落的槐叶在风中乱颤,缓缓飘落,还带着他身上淡淡的草木气息。“轰隆——!”一声巨响震彻天地,仿佛天崩地裂,一道水桶粗的雷光撕裂天幕,赤金色的电蛇在乌云中狂舞,带着毁天灭地的威势,裹挟着金石俱裂的锐响,直直劈向城郊山岗——那处立着一块数丈高的巨石,青黑色的岩身布满深浅不一的纹路,如老者脸上的皱纹,覆着厚厚的苔藓,绿得发黑,还沾着几株顽强的蕨类植物。相传这是开界之初便存在的镇地之物,历经千年风雨、万载霜雪,依旧巍然屹立,如一位沉默的巨人,守护着一方水土。
电光火石间,陈笠已凌空而立,青衫在雷霆映照下猎猎作响,衣袂翻飞如蝶翼展舞,又似惊鸿掠影,周身气流被搅得盘旋涌动。他眉头紧蹙,神色凝重如铁,额间青筋微跳,汗珠顺着鬓角滑落,双手飞快结印,指尖划过空气留下淡淡的残影,双臂猛然张开,周身竟泛起淡淡的金光,似晨雾漫过山岗,又似月华凝成护盾,柔和却坚韧,欲以血肉之躯抵挡这天地之威。“咤!”一声低喝震得空气嗡嗡作响,声波扩散开来,竟将周遭的沙砾震得倒飞出去,在地面砸出密密麻麻的小坑。可那雷光太过炽烈,太过迅猛,如九天之上的怒火,不容置喙。不过一息之间,便撞碎了他的护身金光,金光碎裂如星子陨落,散在空气中,转瞬即逝,化作点点荧光。陈笠胸口一闷,喉头涌上腥甜,却依旧咬牙不退,硬生生受了雷光余威,胸口的青衫瞬间被震得粉碎,露出的肌肤上泛起几道焦黑的印记,冒着袅袅青烟,疼痛如烈火焚身,他却只是闷哼一声,眼神依旧锐利。他眼睁睁看着那道金芒狠狠劈在巨石之上,眼中满是不甘与惋惜。
巨响过后,烟尘弥漫,遮天蔽日,碎石飞溅如雨,带着灼人的热气,砸在地上“噼啪”作响,扬起的灰尘呛得人无法呼吸。陈笠踉跄着后退数步,足尖点在半空,硬生生稳住身形,嘴角溢出一丝暗红的血迹,顺着下颌线滑落,滴在衣襟上,晕开一朵暗沉的花,与焦黑的印记相映,触目惊心。他望着那处早已没了巨石踪影的地方,只剩满地齑粉随风飘散,如细雪纷飞,又似扬尘起舞,连一块拳头大的碎石都未曾留下,眼中闪过一丝怅然与不甘——终究还是慢了一步,未能阻止这场天威。他抬手拭去血迹,指尖沾着温热的血珠,触感黏腻,指腹的老茧蹭过嘴唇,带着淡淡的铁锈味。正欲转身离去,却忽闻一阵微弱的婴儿啼哭声,“哇——哇——”,清越又执着,像初春破冰的溪流,穿透了烟尘与余威,直直钻进他的耳中,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勾得他心头一紧。
陈笠脚步一顿,心中疑窦丛生:“这般雷霆之下,金石俱焚,寸草不生,怎会有婴儿啼哭?”他俯身拨开脚边的石屑碎末,指尖触到的是温热的岩粒,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清润灵气,与周遭的焦糊气息截然不同,清凉甘甜,沁人心脾。他耐心地拨开层层碎砾,动作不自觉地放轻,生怕惊扰了这未知的生灵。只见尘埃之中,竟躺着一个裸身婴儿!那孩子不过尺许长,肌肤白皙如玉,透着淡淡的粉晕,仿佛上好的羊脂白玉被染上了胭脂色,吹弹可破。眉眼弯弯似新月,长长的睫毛如蝶翼般轻薄,小巧的鼻子翕动着,嘴唇粉嫩如花瓣,微微张合着,发出细碎的哼唧声。最奇的是他眉心一点淡金印记,如星辰嵌入玉盘,隐隐与天地气息相连,随着婴儿的呼吸,忽明忽暗,流转着温润的光晕。婴儿周身似有一层淡淡的光晕,如薄纱笼罩,隔绝了碎石与尘土,连一根发丝都未曾沾染污秽,啼哭虽弱,却中气十足,每一声都带着蓬勃的生命力,像是在宣告自己的降临,显然并非凡胎俗子。
陈笠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抱起,指尖触到婴儿温热柔软的肌肤,只觉一股精纯的灵气顺着指尖涌入体内,如清泉灌溉干涸的土地,驱散了他体内的雷光余毒,胸口的憋闷竟消散了大半,焦黑肌肤的疼痛也减轻了不少。他定神细看,这孩子眉目间带着山川的灵秀、日月的清辉,肌肤上还残留着岩石的清冽气息,分明是天地石胎所生,集千万年山川灵气、亿万里日月精华于一体的异童!“天地孕灵胎,石破而生之,倒是桩千古奇事。”陈笠喃喃自语,眸中添了几分柔和,往日的冷寂褪去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暖意,像是冰雪初融,泉水叮咚。“既遇着了,便是缘分。”他低头看着怀中婴儿,小家伙似是感受到了安稳,啼哭渐渐止住,睁着圆溜溜的黑眼睛,像两颗黑葡萄,澄澈透亮,好奇地望着他,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小拳头还无意识地攥着他的衣襟,力道不大,却紧紧的,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姓刘吧,刘者,留也,愿你留住这份天地馈赠,也留住这世间暖意;名唤小宁,盼你一生安宁顺遂,无灾无难,平安喜乐。”他的声音放得极轻,带着从未有过的温柔,连呼吸都刻意放缓,生怕惊扰了怀中的小生命。
他将刘小宁紧紧护在怀中,动作轻柔,仿佛抱着一件稀世珍宝,手臂微微弯曲,为孩子挡住迎面而来的微风。转身望向不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只见半山腰隐现一道观,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檐下挂着的铜铃在风中轻轻摇晃,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响,如天籁般悦耳。道观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香烟袅袅,如轻纱般缠绕,伴着悠远的钟声隐约传来,空灵而肃穆,正是玉清观。陈笠足尖一点,身形如箭般掠至观前,不等门童通报,甚至不等门童反应过来,抬脚便踹开了观门。“哐当——”一声巨响,厚重的木门撞在墙上,震得香炉里的香灰簌簌落下,如细雪纷飞,供桌上的烛火也剧烈摇晃起来,光影在墙壁上跳跃,三清塑像的面容在摇曳的烛光中显得愈发肃穆。
观主是个白发老道,身着藏青色道袍,道袍上绣着暗纹,边角磨损却依旧整洁,手持拂尘正在三清像前诵经,闻言连忙起身,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脸色涨得通红,神色愠怒却又带着几分忌惮,握着拂尘的手都在微微用力,指节发白:“阁下何人?为何擅闯贫道清修之地,如此无礼!三清在上,岂容你在此放肆!”
陈笠斜倚在门框上,一手抱着刘小宁,一手随意地插在腰间,嘴角勾起一抹无赖的笑意,眼神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强势,语气漫不经心:“老道,借你观中一席之地,收养这孩子。”
老道长眉一挑,拂尘一甩,沉声道:“贫道与阁下素不相识,这孩子来历不明,观中清苦,物资匮乏,仅有粗茶淡饭,恐难照料周全,恕难从命。”
“难从命?”陈笠嗤笑一声,眼神骤然锐利起来,他抬眼扫了扫道观的梁柱,又看了看院中的石狮子,忽然弯腰,单手便将旁边一尊半人高的石狮子硬生生搬了起来!那石狮子少说也有千斤重,底座与地面相连的青苔都被硬生生扯断,可在他手中却如抱婴孩般轻松。双臂青筋暴起,肌肉线条在青衫下隐隐浮现,面不改色,甚至还晃了晃胳膊,像是在活动筋骨,石狮子上的尘土簌簌落下。“你这观门能经得住我一脚,未必经得住这石狮一砸;你这道观能容得下三清塑像,占了这方山水灵气,未必容不下一个襁褓婴儿。”他将石狮重重一放,“咚”的一声,地面轰然一颤,裂纹如蛛网般蔓延开来,尘土飞扬,呛得旁边的门童连连咳嗽,脸色发白。
老道吓得后退一步,脸色发白,脚下一个踉跄,扶住了旁边的供桌才稳住身形,供桌上的木鱼“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滚到陈笠脚边。他仍强撑着道:“阁下这般蛮不讲理,岂是修道之人所为?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可也容不得你这般胁迫!”
“我本就不是修道之人,不过是个闲散浪子,撒野惯了。”陈笠不以为意地耸耸肩,低头看了眼怀中的刘小宁,小家伙正眨巴着眼睛,盯着老道的白胡子看,嘴角还流着口水,小手无意识地挥舞着,像是在和老道打招呼,模样憨态可掬。他眼底闪过一丝恳求,语气放缓了些,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软意:“老道,你看这孩子尚在襁褓,无父无母,孤苦无依,若是无人照料,恐遭天妒人害,或是被奸人所掳,下场不堪设想。你慈悲为怀,素有善名,积德行善,收养他,于你道观是一桩无量功德,于这孩子便是再生之恩,福泽绵长。”他顿了顿,又换上那副无赖嘴脸,补充道,“我每月会来探望,少不了你的香火钱、丹药费,保准让你道观丰衣足食,弟子也能添几件新衣;若是你敢亏待他一分,让他受了半分委屈,饿了肚子、冷了身子,我定拆了你这玉清观,掀了你的三清像,让你无处安身,无经可诵,无香可焚!”
说罢,他不等老道回应,便径直抱着刘小宁走进观内,脚步放得极轻,生怕惊扰了怀中的孩子。他寻到一间干净的厢房,屋内陈设简单,一张木床,一张木桌,两把木椅,却收拾得整洁干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墙角还摆着一盆绿萝,绿意盎然。他将孩子轻轻放在铺着柔软稻草的床榻上,又小心翼翼地取了自己身上相对干净的外袍,轻轻裹住婴儿冰凉的小身子,动作轻柔得不像个动辄搬石砸门的蛮力之人,连手指都带着小心翼翼的温柔,生怕弄疼了孩子娇嫩的肌肤。刘小宁被裹得暖暖的,舒服地蹬了蹬小腿,对着他咧开嘴笑了起来,露出没牙的牙龈,模样憨态可掬,眼中满是依赖与信任。
老道跟在后面,看着他这副软硬兼施、无赖又带着几分真心的模样,看着他对婴儿那小心翼翼的温柔,看着孩子眼中纯粹的依赖,终究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花白的胡须随着动作晃动:“罢了罢了,皆是缘法,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孩子与我玉清观有缘,贫道便收下他,好生照料便是,你且放心。”
陈笠闻言,脸上露出一抹释然的笑,那笑容驱散了眉宇间的冷意,竟带着几分少年气,如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他转身欲走,却又回头望了眼床榻上的刘小宁,那孩子似有感应,小手挥舞着,像是在与他道别。陈笠心中一动,似有什么东西悄然改变,往日的无精打采烟消云散,只剩下一份淡淡的牵挂,如丝线般缠绕在心头,剪不断,理还乱。他身影一闪,消失在观外,只留下一句回荡在庭院中的话语,带着几分郑重,几分承诺:“他日我必来相谢,老道且记好今日之诺!若亏待于他,我必不饶你!”
此时,乌云已散,天光重现,金灿灿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苍清界的每一寸土地上,驱散了阴霾,带来了温暖。田垄间又恢复了生机,农夫们纷纷走出家门,扛着锄头继续劳作,歌声在田野间回荡;市井里的喧嚣渐渐回升,孩童们的嬉闹声再次响起,追逐着蝴蝶跑过青石板路。玉清观内,婴儿的笑声与老道的诵经声交织在一起,伴着山间的清风、檐下的铜铃,飘向远方,和谐而安宁。而陈笠的身影,早已融入天际,没人知晓他去向何方,只知这一日,天地异象,石胎降世,那个游手好闲的怪人,终究还是牵起了一段跨越天地的缘分,在这太和盛景中,定下了一抹温情脉脉的传奇。